普及一下五味与五脏是如何对应的关系。《黄...

普及一下五味与五脏是如何对应的关系。
《黄帝内经》说:“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中医称之为“五入”。关于五味的作用,《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将此概括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1)先来说辛,它“能散能行”。“散”指的是发散,“行”指的是行气、行血。比如,人吃完辣椒后会浑身冒汗,这就是它“发散”的功效。人跌倒受伤以致瘀青后,往往会用热酒来搓受伤的部位,为的就是活血,这就是它“行”的功效了。正是因为辛的这种功效,所以多出现于解表药、行气药及活血药中。
(2)再说酸,酸的作用是“能收能涩”,即收敛、固涩。比如生活中流感来袭时,大家会想到熬醋,用醋熏蒸屋子,这样患感冒的几率就会减小。为什么?就是因为酸味能固表。固表就相当于给我们的机体构筑城墙,城墙筑得越高,外敌就不容易进来。有些人生病后,医生也会叮嘱他不要吃酸,原因就是它能收、能敛,会把外邪关在身体里面。由于它能收,所以临床上还多用它来治疗胃肠疾病,或是遗精、滑精等症。
(3)甘味是生活中我们吃的最多的味道了。比如馒头、大饼、米饭、包子,都属甘味。它的功效就是“能补、能和、能缓”,即补益、和中和缓急止痛。平时看病医生最关心的是病人的饮食,如果病人吃饭了,医生就会松一口气。因为我们吃的绝大多数食物都是甘味的,所以吃饭能培补病人的元气。其他的补药,像人参、燕窝等也是甘味的。再说缓急止痛,很多人胃痛时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喝杯红糖水暖暖胃,这就是利用了甘味能缓急止痛的作用。
(4)苦能泻火,这是众所周知的。人们一上火就会想到要吃苦瓜,喝苦丁茶。这是它能“泻火”的功效。我们常说水火不容,火少了,水也就保住了,这就是“坚阴”。所以中医在治疗热证、火证时经常会用到苦味药。
(5)咸味也是吃得较多的味道了。“人不可一日无盐”,为什么?就在于它是入肾经的。而肾又是人体的根本,我们每天吃点咸,就是给肾增添动力。它“能下、能软”,即泻下通便、软坚散结。比如便秘了,用点大黄很快就能泄下来。乳腺增生了多吃点牡蛎,也有助于肿块的消失,原因就在于此。
虽然说五味对脏腑有补益作用,但如果吃得太过了,反而会对相应的脏腑产生危害,所以中医又有“五禁”之说,即“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辛味走的是肺,肺金可克肝木。如果肝脏本来就虚,你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