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第67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赏析(上)
【原创】第67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赏析(上)
时髦的傻子【图片源自网络】【版本:戚蓼生序甲戌本】
本回书打算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一)、如何看待薛宝钗对尤三之死的冷漠态度
尤三姐自尽,尤老娘、尤二姐以及贾珍、贾琏等俱不胜悲憾——插一句:贾珍对尤三姐毕竟还有点不舍之情,贾琏虽然想踅摸尤三姐吃了瘪,但他花心未必就黑心,对尤三姐寻短见还是有一种悲悯之情。连薛姨妈知道后也嗟叹不已。甚至连薛蟠也是为死者哀,为遁者急,亲自带着小厮们四处寻找柳湘莲,却哪里有个踪影?为此还大哭了一场。看来这薛呆子竟也讲些义气,并非那忘恩负义之人。但薛宝钗得知此事后并不在意,只淡淡地以【前生命定】作结。反倒是提醒妈妈,商议该请一请跟薛蟠同去三、四个月,受过辛苦、担过惊怕的几个家人。
原来在分析薛宝钗【滴翠亭事件】时我曾说过:薛宝钗确实有毛病,但毛病不在滴翠亭,而在对待金钏和尤三姐的态度上。平心而论,薛宝钗对待尤三姐自尽的态度甚至连纨绔子弟贾琏、薛蟠都不如,和【金钏投井】那次一样冷漠,这不能不说是她的丢分项!也难怪有人说薛宝钗面容秀丽心肠冷酷,丰美冠绝的外表下,竟掩藏着一颗冷酷无情的铁石心肠。从来不把别人的痛苦当回事,心中泛不起一丝怜悯同情的涟漪,怪道【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她抽到的花签竟是【任是无情也动人】。但这是否就能断定薛宝钗本质上是个坏人呢?我认为这种认识也是应该商榷的。
薛宝钗对金钏和尤三姐冷酷无情的根源,在于她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毒害太深,她脑子里封建礼教、封建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她的【冷酷无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在宝钗的正统理念上,作为女人就应该安分守己,绝对不允许任何有悖于封建礼教的思想和行为。作为正统女子像林黛玉,连杂书上的词句都不应浑说,更何况尤三姐不守妇道、水性杨花、行为放荡,在她看来就是有辱闺门、不齿于人,是令人鄙夷的。尤三姐以身殉情无非是咎由自取,丝毫不值得怜悯同情。联系前面的【金钏投井】,虽然金钏在身份地位上属于【贱人】,和尤三姐不是一个封建等级,封建礼教对女子的种种清规戒律似乎她还不配享用。但金钏的行为是调唆主子淫乱,也是封建礼教绝对不能容忍的行为。当时王夫人不仅打了金钏,还骂她【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而且撵出府门。不过宝钗对金钏之死的了解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刚开始她就有疑惑,因为她知道王夫人平日吃斋念佛的,金钏又是首席大丫头,绝对不会因为金钏弄坏一件啥东西而打她,更不会把她撵出去,金钏也不至于为此而跳井。及至后来【只见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宝钗见此光景,察言观色,早知觉了八分】,宝钗是从刚开始就犯疑直到后来的渐渐明朗,证实金钏是犯了礼教。
其二,宝钗还有着强烈的封建等级观念,所以她的【冷酷无情】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柳湘莲虽然对她哥哥有救命之恩,但毕竟只是个串过戏的没落世家子弟,是个不入流的下等人。尤三姐虽然是尤氏的妹妹,但毕竟和尤氏没有血缘关系,与贾府虽有瓜葛但还不算贵族圈内人。金钏只是个奴婢,更是卑贱之流。尽管当今社会对阶级、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等概念讳如莫深,但阶级毕竟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存在。薛宝钗作为《红楼梦》四大家族中的一员,是封建宗法思想、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她身上的阶级烙印是必然存在的,也是不可磨灭的。所以对她认为的下层人士自然不会流露出同情之心。相反,宝钗对其兄带回的土产物事,却能【一分一分配合妥当】,贾府上下除黛玉特殊对待外无论亲疏人人有份,连平时深招人厌的贾环也不例外。因为贾环毕竟也是贵族主子,别人不待见那是别人的事,自己绝对不能【露出谁薄谁厚】。因此博得上下一片赞许之声,连赵姨娘都屁颠屁颠地想到王夫人跟前卖个好儿,没想到却【抹了一鼻子灰】。
对于封建传统道德来说,薛宝钗既是遵守者和卫道士,又是受害者和牺牲品。这是不合理的社会教化对人性的某种扭曲,并非薛宝钗人品不良。应该说,薛宝钗是一个被封建礼教所【洗脑】,坚持遵守和维护封建传统道德、【珍重芳姿昼掩门】的善良女子,并非有些读者认为的对林黛玉横刀夺爱的虚伪奸佞小人。那样的理解,正是作者深恶痛绝的【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之类的庸俗桥段,等于把千古名著《红楼梦》看成了宫斗剧《甄嬛传》,看成了三流世情小说。
(二)、从一些小事看宝钗和黛玉的关系
宝钗送给别人的礼物【只有黛玉的比别人不同,且又加厚一倍。】自第45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之后,宝钗和黛玉的关系已经突破友谊的界限,相互间当真把对方看成了姐妹。当时就有脂批道:【庚辰双行夹批:宝钗此一戏直抵通部黛玉之戏宝钗矣,又恳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凿、又不牵强,黛玉因识得宝钗后方吐真情,宝钗亦识得黛玉后方肯戏也,此是大关节大章法,非细心看不出。二人此时好看之极,真是儿女小窗中喁喁也。】二人之间的这种【义结金兰】的亲密关系至第58回发展到高潮:【况贾母又千叮咛万嘱咐托他照管林黛玉,薛姨妈素习也最怜爱他的,今既巧遇这事,便挪至潇湘馆来和黛玉同房,一应药饵饮食十分经心。黛玉感戴不尽,以后便亦如宝钗之呼,连宝钗前亦直以姐姐呼之,宝琴前直以妹妹呼之,俨似同胞共出,较诸人更似亲切。贾母见如此,也十分喜悦放心。】本回这里又从宝钗送土物产内外有别再次强调了这层关系。这是那些认为宝钗和黛玉是冤家对头的读者无法否认的事实,也是对【滴翠亭宝钗嫁祸黛玉说】、【宝钗送黛玉燕窝下毒说】等观点强有力的驳斥。同时也从另一侧面说明薛宝钗并不是人品不良的坏女孩。
但是,可能宝钗也不会想到,正是她送给黛玉的土产物事,反而勾引起黛玉的思乡之情。【惟有林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反自触物伤情,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那里有人也给我带些土物?想到这里,不觉的又伤起心来了。】这就是回目中的【见土仪颦卿思故里】。这其实很正常。黛玉贵为宦门小姐,受命运捉弄,却不得不寄人篱下。虽有贾母、宝玉时时呵护,毕竟不是自己父母不是自己家里。此时见到家乡的物事,免不了会思念父母、感怀旧事、唏嘘慨叹、伤心落泪。触物伤情本就是人之常情,只不过在黛玉身上表现得更突出更强烈一些而已。后来在紫鹃、宝玉的再三劝说引导下才勉强止住。
此处有个细节不能不提:【宝玉巴不得黛玉出去散散闷,解了悲痛,便道:“宝姐姐送咱们东西,咱们原该谢谢去。”黛玉道:“自家姊妹,这倒不必。只是到他那边,薛大哥回来了,必然告诉他些南边的古迹儿,我去听听,只当回了家乡一趟的。”说着,眼圈儿又红了。】宝玉为了帮黛玉解除思乡之痛,说应该去谢谢宝钗,黛玉反说【自家姊妹,这倒不必。】充分说明黛玉心目中,俨然把宝钗当做了同胞姐姐。因为关系要比别人更亲近,所以不需要那些繁文缛节。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