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究竟想传递给我们哪些健康及医学之道?
导读:《黄帝内经》,被奉为中医经典,是中医各种理论及诊疗方法的根源之地,当然也是医家学习中医及研究中医的重点所在。后世医家对内经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但直到现在,仍然在很多地方存在迷惑之处。本篇文章,周医生与你一起探讨内经架构,以及内经究竟想要传递给我们哪些信息?
黄帝内经是为何?
《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也可以称为四大经典之首,该书的作者不详,成书年代有一定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有三点。第一,该书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流传过程中内容有所遗失,后由唐朝中期的医家王冰收集整理而成,从而得以真正流传下来;第二,该书作者绝非一人,是众多医家的智慧结晶,而中医的哲学属性,使该书包罗万象,既有疾病诊疗的内容,同时也有运气等学说;第三,中医的基础理论及诊疗方法,都是在该书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而来,因此内经对于现有疾病诊疗,尤其是在治未病方面,仍有着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共计162篇,是众多先哲及医者智慧的结晶。我们很难想象,在古代信息技术不发达、认知手段有限的情况下,古人是如何对人体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古人对于人体健康之道的理论及实践,我们现在也未能完全领会、正确实践。可以这样讲,任何溢美之词用在《黄帝内经》这本书上都不为过,但在溢美的同时,我们要以更加智慧的能力,去解读内经,从而使内经为现代中医的发展、现代民众的健康,发挥出更大的促进作用。
中医导引 内经之心
《黄帝内经》中,主要介绍了五种中医治疗方法,分别为针、灸、砭、食(药)及导引按跷。这几种治疗方法,各有自己技术特色及适应病证,至于内经中的其它篇章,皆是围绕这五大技术,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诠释。医学的直接目的是治病救人,远景目标是人人健康,宏观期望是社会和谐进步,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技术实践,即中医五种技能,因此学习内经,我们一定要真正理解及掌握这五种技术。
内经认为,砭石技术起源于东方,可以用来祛除人体内部之热毒,用来治疗疮疡肿毒等疾患,现代社会,我们也经常用刮痧技术来排除身体毒素;针刺技术起源于南方,主要用来疏通经络筋脉,用于治疗肌肉痉挛疼痛类等疾患,这与现代针刺技术的基础治疗方法是一致的;中药技术起源于西方,用于治疗身体内部损伤失调性疾患,现代西部地区的藏药、蒙药及维药,仍然留存很多经典的成药方剂;艾灸技术起源于北方,主要是祛除人体脏腑经络之寒邪,从而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运行,这与北方寒冷天气及饮食结构有关。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及实践,针、灸、砭、药四大技术,已经突破了原有的诊疗范围,有了更加广泛的治疗适应症。
内经中的五大技术,出自于中央之地的是导引按跷术,我们现代用的推拿正骨技术,是按跷术中的一部分,而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六字诀等,则是导引术中的一部分。按照内经所讲,导引按跷术,针对的人群特点是“饮食杂乱+不事劳动”,适应症是身体内部阴阳寒热失常、以及气血亏虚逆乱之症。导引按跷术的技术特点是通,其中按跷术是通过手法理顺人体骨骼经筋位置,打开人体气血流动的关口,从而保证气血顺利通过某些易于狭窄的渠道,维护身体健康;导引术则是通过自我锻炼,内调脏腑、外顺经筋、中理骨骼,融调神、调身、调息于一体,达到身体气血充足、流动顺利,从而身体康健的目的。
被气功所害的中医导引术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的医学之道,是以中医五种技术为核心,针对不同的人群,选用不同的技术,病情复杂时,可以多种技术联合使用,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内经讲“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黄帝内经》的健康之道,则是使用出自中央的“导引按跷术”,尤其是导引术,这是一个可以时刻自我使用的健康养生之法。
现代社会,中央之人(饮食杂乱、运动不足)越来越多,但中央之术却未能很好的发挥出作用,这里面的重要原因,是中医导引术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体系出现了断代失传等问题,还有一个原因是近现代伪气功学的冲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部分人群开始把中医导引术进行整理革新,突出中医气的概念,把中医导引术演变为气功,用于调理及治疗疾病。中医导引术变革为气功,更加易于被老百姓理解,同时可以更好的发展中医导引术,这本是一件好的事情,但由于脱离了内经的导引基础理论,以及后续伪气功人群的加入,最终把气功界搞得乌烟瘴气,中医导引术也被毁于一旦。现代社会,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中医,建立健康社会,中医导引术就必然会被重视,而且未来会是中医的主流,恢复其中央之术的地位。
《黄帝内经》,一部伟大的中医著作,告诉了我们五技并用的治病之道,也明示我们中医导引的健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