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种植36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是关键

马铃薯种植36个问题

1.马铃薯为什么要进行脱毒繁育?

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在种植过程中,病毒可通过种薯无性多代的繁殖过程逐年累积,从而导致种薯退化。真菌类和细菌类病害能够通过化学药剂防治,但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较成功的化学方法来防治病毒类病害。退化后的马铃薯种薯在田间表现为植株矮小,枝叶丛生,生长势衰退,叶片皱缩,出现花叶、卷叶现象,地下块茎变小、变形,薯皮龟裂,品质下降等现象,使商品性状变差,同时产量大幅度降低。

由于马铃薯是世界上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宜粮宜菜,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马铃薯生产。但种薯退化一直是制约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对马铃薯有效地脱毒,并在生产中使用和推广脱毒种薯,是提高马铃薯商品性和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关键。

2.为什么说脱毒种薯的应用是提高马铃薯商品性的关键?

只有具有良好种性的马铃薯种薯,才能够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各种生理生态特征,脱毒种薯内没有病毒,没有真菌和细菌性病害以及各种生理性病害,块茎健康性状良好,具有较强的增产潜力。由于马铃薯为无性繁殖作物,经多代种植后病毒在种薯内逐渐积累从而导致退化。如果用退化的种薯进行马铃薯生产,产量低,块茎小,畸形率高,马铃薯感病率增加,其商品性变差。

目前,利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生产脱毒种薯是解决种薯退化的有效措施之一。退化后的种薯经过脱毒,将其体内的部分病毒脱去,使种薯不带病毒。种植脱毒种薯后,马铃薯恢复了原有品种的优良种性,起到了提纯复壮的作用,马铃薯种性提高,商品性增强。表现为产量大幅度提高,块茎大薯率增加,薯块感病率低,畸形薯和病薯减少,同时品质性状也有所改善,口感好,食用价值提高。鉴于脱毒种薯的优势,在生产中脱毒种薯正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重视和青睐,脱毒种薯在我国马铃薯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怎样正确应用马铃薯脱毒种薯?

只有正确应用马铃薯脱毒种薯,才能使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马铃薯的商品性和产量大幅度提高。正确应用马铃薯脱毒种薯要做到以下几条。

(1)种植脱毒种薯,仍要进行必要的病虫害防治脱毒种薯仅仅是通过一定的手段脱去了种薯携带的大部分病毒,免去了已有的病毒病的危害,而对栽培环境中其他的病菌包括新的病毒并没有产生抗性,在生长期间仍要进行必要的病虫害综合防治,避免其他病害给生产带来损失。

(2)脱毒种薯的增产效果不是永久性的脱毒的马铃薯只是采用生物技术手段把病毒脱去,并不能使马铃薯对病毒病产生抗性或免疫力。脱毒种薯在种植过程中如果不采取相应的防蚜防退化措施,病毒仍会再次侵染脱过病毒的植株,因此脱毒种薯只能在当季可以达到显著的增产效果,反复留种势必会造成种薯再次退化,影响商品性和产量。所以,马铃薯种植户要坚持每年更换脱毒种薯,不提倡利用脱毒种薯自行留种。

(3)脱毒种薯的增产同样依赖于正确的栽培管理措施实践证明,即使采用脱毒马铃薯种薯,但不进行耕作方式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改进,只按常规方法种植,脱毒种薯的优势还是不能发挥出来。因此,只有良种良法配套,才有可能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4.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优点有哪些?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提高马铃薯哪些商品性?

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由于地膜的增温保湿作用,使得马铃薯比露地早出苗10~15天,可以延长生育期,提高马铃薯产量。由于早出苗,收获期也相应地提前,因此收获后可以提早上市,满足市场的淡季需求,由于市场价格较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地膜覆盖可以促进植株成龄使抗性植株尽快形成,减少病毒侵染的机会,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从而可以提高种薯生产的质量。早种早收还能避过或减轻生长后期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及早进行下一茬作物的播种,因此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确实是一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作为鲜薯生产,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性状,产量高、大薯率高,而且块茎外观性状也比较好,薯皮光滑,薯形整齐。当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作为种薯生产时,可以有效降低种薯退化速度,从而提高马铃薯种薯的种性。

5.为什么地膜覆盖能使马铃薯增产?

地膜覆盖能使马铃薯增产的原因主要如下。

(1)提高地温,改善耕作层土壤环境地膜覆盖能充分利用太阳能,使光热贮藏于土壤中以提高地温。覆盖地膜能使地表温度提高0.4℃~7.3℃,此作用能满足种薯萌发和根系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并能促进植株营养器官快速生长,延长生育期,利于结薯。对于高海拔阴湿区种植马铃薯,提高地温,改善热量条件,促进正常成熟和提高产量具有显著的效果。

(2)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地膜覆盖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又能把土壤深层的水提到地表,起到抗旱保墒作用,地膜覆盖比露地土壤含水量可相应高3%~6%。

(3)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抑制杂草病虫害由于地膜覆盖免去了风、雨对土壤的侵蚀和中耕等人为的践踏。使土壤中水、肥、气、热等状况得到改善,加强了土壤生物活性和微生物活性,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加速有机质分解,并能抑制杂草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从而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

6.地膜覆盖的方式有哪几种?

地膜覆盖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1)先铺膜后播种先铺膜后播种的方法是先起垄,铺上地膜,经过几天的阳光照射,待垄内的温度逐渐升高后播种。播种时,用小铲或打孔工具按照株距在垄上破膜打孔后播种,孔不要太大,深浅力求一致,深度8~10厘米。播种后盖上湿土,并将膜孔用土压实。

(2)先播种后铺膜先播种后铺膜的方法是按照常规的方法先播种,然后铺地膜。铺地膜时膜要紧贴垄面,拉紧拉实,垄的两边压土后用脚踩实,垄面上每隔几米可以压上一些土,以防薄膜被风掀起。马铃薯出苗时要及时人工破膜放苗,以防将苗烫伤。

7.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地膜覆盖栽培要想提高马铃薯商品性,获得高产,必须在栽培管理上下大功夫,尤其是出苗期和后期管理尤为重要。无沦哪一个时期的栽培管理跟不上,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出苗期如果温度管理不当出现的冻苗、烫苗现象,后期管理过程中由于水分、温度、肥料等管理不当出现的底墒不足、草荒、疯长、早衰等问题,这些成为栽培管理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8.怎样防止地膜覆盖栽培过程中底墒不足的问题?

马铃薯是需水作物,尤其是在出苗期和现蕾开花期,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充足非常重要。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覆盖地膜后,尤其是当地膜覆盖过深时,浇水或雨水;易渗进垄沟层供种薯出苗利用,播种时如果底墒不足,加上膜下温度高,种芽很容易被烫死,严重影响出苗率。山区种植马铃薯由于没有灌溉条件,地膜覆盖更应该注意播种时土壤要有充足的水分,以防出现底墒不足问题。冬季少雪干旱的地区,冬耕后要及时耙地,提高土壤的保墒能力。播种时如果土壤干旱,有条件的地方可造墒播种,没有条件的地方要在降雨后抢墒播种。造墒播种可在播种前4~5天大水漫灌地块,水渗下后深耕土地,耕地时深浅要一致,随耕随耙平,以增强土壤的保墒能力。地膜覆盖不宜太深,保证土壤水分不足时能够通过浇水或降雨得到解决,从而使马铃薯出苗时有充足的水分,能够出齐苗、出壮苗,同时充足的水分和疏松的土壤有利于根系顺利伸展,块茎的膨大不受限制,块茎形状好而且薯皮光滑,商品性大大提高。

9.怎样防止地膜覆盖栽培过程中的早衰问题?

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其生长迅速,枝叶繁茂,前期产;量显著增加,这样就容易造成前期消耗肥料多,中后期养分不足,使植株产生早衰的现象。因此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根据植株生长的情况,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适当追肥

。追肥应早施,一般情况下追肥2次,第一次在出苗后进行,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40~50千克。第二次追肥在开花初期进行,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和底肥施人量而决定追肥的种类和数量,既可防止后期徒长,又可防止早衰,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5千克。马铃薯中后期植株已经封垄,后期根部的吸收能力也逐渐衰退,不便进行土壤追肥,如果植株出现早衰现象,可采用根外追肥即叶面喷肥,以补充植株后期所需要的养分。叶面喷肥可结合施药防病同时进行,肥料浓度不宜过大,以防烧苗,可用0.1%~0.5%的尿素、磷酸二氢钾等肥料溶液叶面喷施。叶面喷肥应选择在晴朗、无风的傍晚进行,因为夜间空气相对湿度大、温度低,有利于叶片的吸收。

10.控制地膜覆盖草荒的途径有哪些?

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出苗后很难进行中耕除草。如果田间杂草过多,土壤中大量的养分和水分就会被杂草消耗,严重时还会将薄膜顶起,影响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因此,在地膜覆盖时就要充分发挥地膜除草作用,覆膜时将膜拉紧,贴实铺平盖严,薄膜紧贴垄面,能抑制阔叶杂草生长。播种时选用短壮芽薯块适时播种,尽量缩短种薯出苗时间,苗抢先出土生长势强,能抑制杂草生长。在杂草种类多,杂草旺盛地块,可用化学除草剂除草。除草剂要在覆盖地膜前喷施,要喷洒均匀,使除草剂在垄面上形成一层除草膜,喷施后不要翻动垄面,以免降低除草剂的效果。黑色地膜几乎不透光,因此它除具有普通五色透明地膜的增温、保墒、保肥、增产的作用外,还能更好地抑制杂草生长,防止病害发生。

11.如何防止地膜覆盖出现的冻苗危害?

低温对马铃薯幼苗、成株块茎都能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马铃薯幼苗期如果遇到0℃或0℃以下温度时就会发生冻害,受害程度因低温程度和持续时间而异。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出苗早于大田马铃薯10~15天,早春气温变化大,出苗后如果气候反常,就会遭到冻害。幼苗期冻害减产一半,成苗期冻害减产严重,甚至绝收。为了避免低温带来的冻害,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要适时播种,不宜太早,应把握在露地播种高峰期播种,避过早春晚霜冻害。马铃薯出苗后破膜放苗时要用细土封口,同时盖住幼苗,能起到防冻作用。成苗期如遇剧烈降温,苗上可覆盖稻草或麦秸保护,温度正常后取掉。

12.在马铃薯出苗后怎样破膜放苗?

地膜覆盖的马铃薯出苗后,要及时地破膜放苗。晴天地膜下的温度非常高,马铃薯出苗后如果不及时破膜放苗,幼苗将会被高温烫伤或烫死,严重影响田间植株整齐度和后期的生长,尤其是喷施除草剂的地块更应该注意。破膜放苗一般在晴天的上午进行,每天进行一次以免有露苗现象发生,如有寒流或阴雨天气,可在寒流过后或雨后进行破膜放苗。破膜时不宜将地膜开口过大以免影响地膜的保温增温效果,破膜后可用土将幼苗周围的地膜压实。破膜时动作要轻要细,以免伤到幼苗。

13.地膜覆盖控制马铃薯苗徒长的办法是什么?

马铃薯徒长现象多发生在生育后期氮肥较多的丰产地块。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由于底肥充足,水分、土壤条件适宜,植株生长旺盛,加之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多为间作套种,与其他作物共生时,生长中后期过量吸收了氮肥,很容易造成地上部茎叶生长旺盛,从而影响了地下块茎的正常形成和膨大,导致结薯数多,但薯块小,商品薯率下降。控制徒长的方法,一是通过栽培措施控制,二是喷施抑制剂。

栽培措施主要有合理施肥、控制浇水和深中耕。合理施肥主要是化肥和有机肥配合使用,适当减少氮肥的用量,增加磷、钾肥用量,控制浇水是暂时的,否则缺水会造成减产,深中耕在茎叶封垄后很难进行。喷施抑制剂既不造成减产,还能调节植物的生理功能,效果较好。用多效唑、矮壮素等在盛花期选择晴天露水干后均匀喷施茎叶,能明显抑制徒长疯长现象,促进光合产物全面向薯块中转移,减少植株小薯块的产生,较大幅度提高产量和大中薯率。

14.如何解决地膜覆盖不易培土的难题?

马铃薯的田间管理以中耕培土为重点,由于培土后可以疏松土壤,增加马铃薯的结薯部位和结薯深度,因此可以使马铃薯的产量、大薯率、薯皮光滑度、绿薯率等商品性得到极大地提高。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由于垄上覆盖一层地膜,很难进行培土,增加播种深度和及时揭掉地膜进行培土是解决培土难的主要措施。

在播种时适当增加马铃薯播种深度,在后期的栽培管理中可以不进行培土,省工省时,是目前普遍推广的一种措施。揭膜后培土一般在苗高10厘米时进行,揭膜后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以除草和疏松土壤为主,同时小培土,马铃薯整个生育期间一般进行培土1~2次,最后1次培土要在封垄前完成,培土时应注意不要损伤马铃薯的功能叶。

15.什么是马铃薯多层覆盖栽培模式?多层覆盖栽培可以提高马铃薯哪些商品性?

多层覆盖栽培马铃薯主要应用于中原二季作区春季提早上市的栽培模式,地表进行地膜覆盖,同时加盖一层或多层小拱棚,这种栽培模式较地膜覆盖可以使马铃薯更早上市,供应蔬菜市场淡季需求,由于市场价格较高,种植效益非常可观。

多层覆盖通过太阳的辐射提高棚内的温度,为马铃薯出苗、生长、块茎膨大创造适宜的温度等环境条件,促使马铃薯早结薯,早膨大,如果作为鲜薯早熟生产栽培,可以提早上市20~35天,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同时,还能避开蚜虫高发期,减少块茎病毒侵染机会。提早收获,可以延长收获到播种的时间,秋季栽培时种薯已经自然通过休眠,这样就省去了浸种催芽的环节。

16.多层覆盖栽培马铃薯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多层覆盖栽培马铃薯主要用于栽培生产马铃薯鲜薯,以供应春季和五一节蔬菜市场淡季需求。马铃薯收获时间越早,市场价格越高,但马铃薯块茎相对较小、产量偏低,为解决价格和产量两者之间的矛盾,在生产上就要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尽可能地使马铃薯产量提早形成。影响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关键技术有品种选择、播期确定、栽培中温湿度管理、揭膜时间等。

由于多层覆盖通风透气性差,温度、湿度相对较高,植株容易徒长,加强田间温、湿度管理,及时喷施生长抑制剂控制植株徒长,有利于马铃薯早结薯和快速膨大,促进马铃薯产量提早形成。高温、高湿还导致田间病害尤其是晚疫病发生严重,因此,加强通风透光,及早进行施药防病,对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性也至关重要。

17.如何确定多层覆盖栽培的催芽期和播种期?

马铃薯多层覆盖栽培要做到适时播种,播种期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覆盖的方式进行确定。多层覆盖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白天升温快,夜间又有一定保温作用,因此双层覆盖即地膜加大棚覆盖较露地栽培播种期可以提前30~40天,3层覆盖保温效果更好,可以将播种期提前50天左右。

以中原地区为例,双层覆盖一般在2月初播种,3层覆盖可将播种期提前至1月15日至20日。播种期确定后,在播种期前半个月左右进行切块催芽,切块催芽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可打破休眠,提早出苗7~10天,增产15%左右。不论采用双层覆盖还是多层覆盖,大、中拱棚均应在马铃薯播种前15~20天建造完毕并扣上棚膜,以利于土壤化冻,提高地温。

18.多层覆盖栽培马铃薯怎样进行温度管理?

马铃薯开始出苗后,要加强棚内的温度管理。首先是马铃薯出苗后要及时破膜放苗,以免马铃薯幼苗被地膜烫死。上午8~10时棚内温度逐步上升,当温度达到18℃时要及时通风降温,同时也可以达到除湿的目的,下午2~3时棚内温度开始降低,须关闭风口。及时去棚膜是后期温度管理的重要环节,过早去膜,气温不稳定,太低的气温不利于植株生长和块茎膨大。过晚去膜,棚内温度太高,容易造成植株徒长;

同时,过高的温度不利于地下块茎的膨大。一般在清明后气温较稳定时撤去棚膜。去棚膜前4~5天昼夜开大风口放风,以使植株适应外界温度。同时,去膜前,一定要追肥浇水1次,因为这个时期正是地下块茎膨大最快的时候,整个植株对肥水的需求最大,另一方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去膜后植株对外界气温的适应能力。

19.马铃薯多层覆盖栽培如何预防低温冷害?

多层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播种期早于大田栽培马铃薯1个月左右,早春时期气温变化大,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以防低温对马铃薯造成危害。低温对马铃薯的幼苗、成株、块茎都能造成危害,当气温降至O℃或O℃以下时,马铃薯幼苗就会受到冻害,受冻后的马铃薯植株暂停生长直至有新的分枝发出,受冻严重时会整株凋萎枯死。因此,多层覆盖栽培马铃薯应及时采取防冻措施,浇水可减少低温冷害的影响,对短时期的—2℃~—3℃低温防冻效果很好,如果温度过低,夜间可在棚外加盖草苫或其他覆盖物,以提高棚内的温度。

20.马铃薯受冻后可以采取什么补救措施?

马铃薯受冻后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及时浇水,增加土壤热容量,防止地温下降,稳定近地表气温,有利于气温平稳上升,稳定棚内温度,并抑制受冻组织脱水挥发,促使受冻组织吸水恢复生机;二是遮阴保护。在棚内搭设遮阴物,防止植株受冻后直接受阳光照射,以避免受冻组织失水干缩,失去生命活力;三是通风降温。

马铃薯受冻后,不能立即扣棚升温,只能使棚内温度缓慢上升,给受冻组织以充分时间吸收受冻而脱出的水,从而提高细胞活力,减少组织坏死;四是补施肥料。受冻植株缓苗后,要追施速效肥料,用2%的尿素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液叶面喷洒,尽快使植株恢复生长;五是防病治虫。植株受冻后,病虫容易乘虚而入,危害植株生长,应及时喷一些保护剂和防病治虫的药剂。

21.间作套种对马铃薯商品性有什么影响?

我国是利用马铃薯与多种作物间作套种较早和较发达的国家,开始于华北平原粮区和粮菜间作区。凡是全年无霜期在5个月以上的地区,都可发展马铃薯间作套种栽培制度。马铃薯适合与粮、棉、油、菜、果、药等作物间作套种,可变一年一作为二作,二作变为三作甚至四作,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从而能有效提高单位面积利用率和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因此,马铃薯间作套种越来越受到种植者的欢迎和重视。间作套种对马铃薯商品性没有多大影响,但如果选对间作套种作物,可以减少马铃薯某些病虫害的发生,比如与棉花套种时,可使棉蚜延迟发生约半个月;与玉米套种时,块茎遭地下害虫咬食率减轻76%左右;与玉米和菜豆问套时,由于根系对病菌侵染的物理障碍作用,可使马铃薯对细菌性枯萎病的感染率,由纯作时的8.8%,分别减少至4.4%和2.1%。

22.马铃薯间作套种栽培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马铃薯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时,在栽培技术措施不当的情况下,必然会发生彼此之间争光和争水肥的矛盾。因此,马铃薯间作套种过程中各项栽培技术,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间作套种作物生态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等全面考虑制定。

要点是处理好间作套种作物群体中光照、水肥、土壤等因素,使这些因素能符合或满足间作套种作物产量形成的要求。间作套种栽培的关键技术主要有间套作物的选择、两种作物间的合理布局以及间套后两种作物间合理的田间管理,这些技术掌握与否,对提高间作套种的产量和效益非常重要。

23.马铃薯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的搭配原则是什么?马铃薯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的常见模式有哪些?

马铃薯能与许多种作物进行间作套种,但如果栽培措施不到位仍然会有争光、争水、争肥等问题,因此在安排马铃薯与其他作物的间作套种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并遵循一定的搭配原则,才能充分发挥间作套种的优势。马铃薯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的搭配原则主要如下。

(1)与高秆作物进行搭配二作区早熟马铃薯植株比较矮,可以与高秆作物例如玉米、棉花等进行间作套种,能显著提高群体的密度和叶面积指数,提高光能利用率。

(2)与喜温作物进行搭配马铃薯喜冷凉气候,发芽出苗需要的温度较低,因此可早于玉米、棉花等喜温作物播种,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

(3)与生育期长的作物进行搭配早熟马铃薯的生育期很短,从出苗至收获仅有60天左右,选择生育期长的作物搭配,可以缩短两种作物的共生期,尽量减少彼此间的相互影响。

(4)马铃薯不能与有相似病害的作物进行间作套种如辣椒、茄子等。

马铃薯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的模式主要有:一是薯粮间作套种,以玉米为首,其次是高粱和甘薯等,玉米与马铃薯的间作套种由于田间管理简便,农民易于掌握,因此是目前普及最广的模式之一;二是薯棉间作套种,是棉区一种高效的套种模式,可以促进棉花增产,棉花不少收,多收一季薯;三是薯菜间作套种,可以进行间作的蔬菜种类很多,包括喜温的爬蔓性瓜类如南瓜、冬瓜等,直立型蔬菜如芋头、姜等,耐寒性速生蔬菜如菠菜、生菜等和生长期长的蔬菜如大葱、甘蓝等;四是果树间作套种,马铃薯可以在幼龄果树间进行套种,能够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24.怎样合理安排马铃薯与其他作物的布局?

马铃薯与套种作物间的合理布局是指两种作物在地面空间的布置,使两者之间争光的矛盾减少到最低限度,而单位面积上对光能的利用率达到最大限度;同时,还有利于马铃薯培土,便于田间管理,减少或不导致作物间的需水冲突,通风流畅,以利于二氧化碳流动供应,合理利用土地养分,方便收获等。间套作物的合理布局还应考虑到有利于提早间套作物的播种期,而不至于过度地延长共生期,使间套作物尽早占据地面空间,形成能够充分利用光能、热能、土地等的复合群体。例如玉米与马铃薯间套时,如果将玉米直接套种在马铃薯垄沟中,则玉米出苗过早造成马铃薯遮阴,或玉米出苗过晚造成玉米遮阴而穿不出马铃薯植株层。采用宽幅双窄行玉米与多行马铃薯间套模式,则可不受播期的限制,并能缓解两个作物间遮阴的影响,同时也便于中耕培土、浇水施肥等田间作业,对玉米也可获得最佳的边际效应。

25.怎样合理进行马铃薯与套种作物的田间管理?

马铃薯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时,其田间管理技术非常关键。首先要选择株型紧凑、早熟、耐阴品种,避免植株间相互遮阴,尽可能地缩短两种作物间的共生期。并且马铃薯要选择脱毒种薯,以充分发挥马铃薯在间作套种中的产量优势。马铃薯和间套作物播种期的确定是决定间作套种成败的关键因子,当两种作物的共生期较长时,套种作物的播种期非常重要,原则上是在不影响正常出苗和生长的情况下,尽量晚播,以缩短两者之间的共生期,避免相互之间遮阴和争夺养分。在后茬作物播种前,要加强前茬作物的肥水管理,及早促进产量的形成,为后茬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对后茬作物进行施肥、浇水,同时前茬作物的茎叶也可作为绿肥埋人土中供后茬作物吸收利用。因间作套种是两种作物在同时生长,病虫害的种类相对较多,发生得也比较频繁。如果是两种作物的某一种病害具有相同的病原,其感病的概率就会相对增加,因此加强病虫害防治在间作套种的田间管理中也非常重要,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并且避免马铃薯与具有相同病原菌的作物间作套种,例如茄科类作物辣椒、茄子、番茄等。因马铃薯青枯病与生姜姜瘟病具有相同的病原菌,因此在发生青枯病和姜瘟病的地区,应避免马铃薯与生姜套种。

26.如何发挥马铃薯在间作、套种中的优势?

马铃薯的生物学优势是早熟高产,因此,在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时,能否将马铃薯早熟高产的特性发挥出来,关系到间作套种的效益和成败。充分发挥马铃薯生物学优势的栽培措施主要有:一是品种选择时一定要选择早熟高产、株型矮的品种,种薯要使用优质的脱毒种薯以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二是播种前要对种薯进行催芽处理,并尽可能采用地膜覆盖,提早播种,使种薯早发芽,早出苗,早成棵,早结薯,尽量缩短与间作套种作物的共生期,为下茬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三是运用栽培技术措施如中耕培土,控制浇水,使用矮壮素等生长抑制剂,控制地上部茎叶的生长,使马铃薯尽早结薯,缩短其生育期,以利于后茬作物产量的形成。

27.为什么说肥料可以影响马钤薯的商品性?马铃薯生长需要什么样的肥料?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没有足够的营养,任何作物都不能获得高产。马铃薯是高产作物,对肥料的需求较大。在栽培过程中,为了实现马铃薯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10多种营养元素,这些元素参与并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运转、分配等生理生化过程,对产量的形成和品质的好坏起着重要作用。每种元素在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也不能相互替代。

缺乏任何一种元素,都会引起马铃薯生长失调,最终导致减产和品质、商品性下降。马铃薯吸收最多的矿物质养分是氮、磷、钾,这三种养分是促进根系发育、茎叶生长和块茎膨大的主要元素。马铃薯是含钾较多的作物,一生中需钾肥最多,其次是氮肥和磷肥。除此之外还需要10多种营养元素,包括碳、氢、氧、钙、镁、硫和一些微量元素,除碳、氢、氧是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从大气和水中得到外,其余的元素均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母薯也可以提供一部分矿质营养。

28.氮肥对马铃薯生长有什么作用?氮素过量或缺氮植株主要有什么表现?

氮素对马铃薯营养器官的形成和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生育早期有充足的氮肥,能促进根系的发育,增强植株的抗旱性,提高出苗率,并能促进茎叶的快速生长,枝叶繁茂、叶色浓绿,同化面积大,延长叶片功能期,光合作用旺盛,利于养分的积累,可以提高块茎的产量及干物质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另据试验证明,氮肥适量可以显著促进块茎的膨大速度,特别是在低氮水平的地块,其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氮肥施用过量,会引起植株徒长,田间茎叶相互遮阴,通气不良,光合效率降低,使干物质和淀粉积累减少,薯块品质下降。同时,过旺的茎叶生长抑制了块茎的正常生长,使块茎形成推迟,数量减少,产量下降。种薯生产田过量使用氮肥,能使花叶病毒症状隐蔽,不利于拔除退化株系,同时推迟成龄株抗性形成,病毒增殖、运转速度快,导致种薯退化。

植株缺氮,会加剧植株块茎与叶片、根系之间对氮素的竞争。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生长缓慢矮小,叶片呈淡绿或黄绿色。严重缺氮时,植株生长后期,基部老叶全部呈黄色或黄白色,只有顶部有很少的绿色叶片。马铃薯缺氮,不仅造成减产,而且影响块茎的商品性和品质。

马铃薯高产栽培应根据土壤类型,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氮肥。如果由于缺氮需要追肥时,必须在出齐苗后,早追氮肥,氮肥追施过晚,易引起茎叶徒长,影响结薯。

29.磷肥对马铃薯生长有什么作用?植株缺磷主要有什么表现?

磷肥可以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的抗旱、抗寒能力和适应性,从而可以提高块茎产量。磷肥充足时,还能提高氮肥利用率,幼苗生长健壮,有利于植株体内各种物质的转化和代谢,促进植株早熟,增加块茎干物质和淀粉的积累,提高块茎的品质和商品性,增加耐贮性。

缺磷症状初期比较明显,植株生长缓慢、矮小、细弱、僵立,缺乏弹性,分枝减少;叶片和叶柄均向上竖立。叶片变小细长,叶缘向上卷曲,叶色暗绿无光泽;严重时,植株基部小叶的叶尖首先褪绿变褐,并逐渐向全叶发展,最后,叶片枯萎脱落。症状从植株基部开始发生,逐步发展到全植株。缺磷还会使根系和匍匐茎数量减少,有时块茎内部发生锈褐色创痕,蒸煮时锈斑处薯肉变硬,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了防止缺磷引起的马铃薯减产,在马铃薯播种的同时要施入氮、磷速效复合肥,尤其在酸性土壤、黏重土和沙性土壤播种马铃薯时,更应注重磷肥的补充。

30.钾肥对马铃薯生长有什么作用?植株缺钾主要有什么表现?

马铃薯为喜钾作物,需钾量很多。钾肥在马铃薯植株体内主要起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促进光合作用和提高二氧化碳的同化率,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转,促进植株体内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及糖类的合成与积累。当钾肥充足时,植株生长健壮,茎秆紧实,能减轻倒伏,使叶片增厚,延迟叶片衰老,增强抗旱和抗寒能力。此外,钾肥对马铃薯的品质也有重要影响。

钾不足时,植株生长缓慢,甚至完全停顿,节间变短,植株呈丛生状;小叶叶尖萎缩,叶片向下卷曲,叶表粗糙,叶脉下陷,叶尖及叶缘由绿变为暗绿,随后变黄,最后发展至全叶呈古铜色。叶片暗绿色是缺钾的典型症状,症状从植株的基部叶片开始向上发展,当下层叶片干枯,而顶部和新叶仍呈正常生长状态。缺钾还会造成根系发育不良,匍匐茎缩短,块茎变小,内部呈灰色,淀粉含量降低。

我国北方地区土壤缺钾不严重,南方地区较普遍。如果出现缺钾症状,可叶面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每隔5~6天喷1次,直至缺钾现象消失。

31.钙、镁、硫对马铃薯生长有什么作用?植株缺钙、镁时主要有什么表现?

钙是马铃薯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钙对马铃薯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作为营养元素之一,供植株吸收利用,另一方面能促进土壤有效养分的形成,中和土壤的酸性,抑制其他化学元素对马铃薯的毒害作用,从而改善土壤环境,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土壤中一般不会缺钙,但在酸性土壤中补充钙质,中和酸性,对增产有良好的效果。当植株缺钙时,植株的顶叶、侧叶、根尖首先出现症状,表现为叶片变小,小叶边缘上卷而皱缩,叶缘黄化,后期坏死,茎节短缩、畸形,髓部出现褐色而分散的坏死斑点,易发生空心或黑心。

镁是叶绿素的构成成分之一,也是多种酶的活化剂,缺镁时植株生长期显著缩短,叶片的叶脉变褐坏死,影响产量的形成。据报道,在轻质沙土和灰化黑钙土上使用镁肥,对提高产量和淀粉含量有很大作用。

硫是几乎所有蛋白质的成分之一,影响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许多重要物质的形成,一般栽培马铃薯的土壤中不缺乏硫元素。

32.有机肥对马铃薯商品性有什么影响?怎样正确使用有机肥?

有机肥也就是常说的农家肥,有厩肥、堆沤肥、饼肥,泥炭、腐殖酸肥及土肥等。有机肥料中含有作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经微生物分解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因此,马铃薯地块增施有机肥,可以为马铃薯植株提供更多的矿物质营养,并对植株呼吸、光合作用及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有积极影响,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有机肥料可以活化土壤,改善土壤环境,预防土壤板结,增加马铃薯植株对干旱、高温、多雨及病原菌等不良环境的抵抗和适应能力,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因此,增施有机肥,可以大大提高马铃薯产量;同时马铃薯膨大速度快,外观色泽鲜亮,畸形薯比例降低,大薯率和商品薯率比例增加。块茎内淀粉、维生素等含量增加,块茎品质得到改善。同时增施有机肥,还可以降低化肥的施用,提升块茎品质和档次,做到马铃薯的无公害和标准化生产。

有机肥肥效长,养分释放缓慢,一般应作基肥施用,并要求深施,可以有效地改良土壤。同时,有机肥要与化肥配合施用,充分保证马铃薯整个生长发育期间有足够的养分供给,从而提高产量。有机肥施用前,必须充分发酵腐熟,否则极易灼伤马铃薯根系,肥效小,受地下害虫危害严重。

33.为什么氮、磷、钾配合使用才能起到增产的作用?

在马铃薯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氮、磷、钾吸收量最多,是促进根系、茎叶和块茎生长的主要元素,对产量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氮、磷、钾必须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马铃薯才能获得高产。但也不是说3者都是越高越好或单施用一种肥料即可,必须根据品种、气候、土壤等条件合理配合施用,才能使马铃薯产量形成顺利进行。任何一种元素过量或者缺乏都会造成植株生长不良,从而影响块茎的产量和商品性。

氮、磷配合施用是提高氮、磷肥效的重要措施之一,据报道,两者配合,使磷肥利用率达到18%左右,比单施磷肥提高8%,比单施氮肥增产17.1%。主要表现在二者配合可以促进茎叶生长和块茎形成,防止生长中心过早转移,后期因氮肥的配合可以延缓茎叶衰老,提高光合作用,促进养分吸收和淀粉积累,从而提高产量。如果氮、磷、钾三者配合施用,对马铃薯的增产作用会更加明显。

34.叶面喷肥有什么优点?怎样进行叶面喷肥?

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地上部已经封垄,不便于在土壤中进行追肥,并且后期根系逐渐衰老,根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可采用根外追肥即叶面喷肥的方法来补充马铃薯植株所需要的养分。叶面喷肥就是将肥料或是微量元素,按浓度配成溶液后喷洒在马铃薯的叶片上面,通过叶片的气孔等渗入或吸收。

采用叶面喷肥时,肥料喷施于叶片上,各营养物质很快进入叶肉细胞内,直接参与作物的各种代谢活动,酶活性提高,光合作用加强,有利于作物增产,肥料利用率高。在马铃薯生长后期通过叶面喷肥方法喷施磷酸二氢钾,可以补充植株后期磷、钾的不足,有利于马铃薯块茎内淀粉的积累,提高产量和块茎品质性状。

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可结合施药防病进行叶面喷肥,叶面喷肥必须把握好肥料的浓度,避免浓度过大,非常容易“烧伤”叶片,大量元素(氮、磷、钾)浓度以0.1%~0.5%为宜;微量元素(硼、锰、铁、铜、锌等)则以0.05%~0.2%比较合适。在适宜浓度范围内,气温越高,浓度则越低,反之,则浓度可稍高。喷施次数一般为2~3次即可。叶面喷肥应选择在无风的阴天,晴天则应在早上9时以前或下午4时后进行,中午和刮风天不能喷肥,以免肥液在短时间内挥发。一般来说,溶液在叶片上停留时间越长,作物吸收越多,效果就越好。

35.怎样根据生产水平确定马铃薯的种植密度?

确定马铃薯适宜的种植密度,首先应考虑当地的生产水平如何。如果土壤肥沃,水肥条件充足,可以适当减少种植密度,使得马铃薯个体有充分的生长空间,栽培技术上精耕细作,促使植株茁壮生长,以发挥其增产潜力,以高产的个体获得群体的增产。如果当地生产水平差,土壤贫瘠,干旱少雨,病害严重,种植密度则应当密些。

36.种植马铃薯应选择什么样的适宜地块?

1)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微酸性或中性(PH值不高于8.0)沙壤土或壤土。

2)选择前茬未种过茄科作物(茄子、辣椒、番茄、烟草等)的地块为宜。

3)选择旱能灌、涝能排的地块。

END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文章来源:豆来豆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