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讲坛——世界环境日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它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今年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点击文字,即可跳转全文链接。

让家乡的水更蓝,从“西医”到“中医”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中国方案

蒋晓云

2015—201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今天我们大量的水源面临着重金属污染,如何解决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将重金属污染变废为宝,既是中国的课题,也是世界的课题。专治重金属污染废水的环境医生、美女博士蒋晓云一肩承担了全国60%的铜冶炼、50%的黄金冶炼、40%的铅锌冶炼等产能的重金属污染水的治理,一年超过了十亿吨,变废为宝的重金属量达上千吨!她留学德国博士毕业后拒绝了德国的绿卡,她说:“莱茵河的水很蓝,我希望我的家乡的水一样蓝。

用牧民的智慧修复草原,让有牧民的地方就要有草原

扎琼巴让

扎琼仓生态文化发展中心创办人

草原,对牧民而言就是家。面对被沙漠侵占的家园,他用牧民的智慧,战胜了草原沙化。十多年的坚持,他为家乡种下了希望,也收获了希望,并致力于带领更多青年人守护希望。

金领、白领、蓝领之外,还有一种生活叫绿领

董剑

天津绿领创始人

有时候有人会问,看你们连自己的生存都解决不了,为什么你们还要去做环保?我的回答是,我们做环保就是在解决人最根本的生存问题。

以能补水,旱区盐碱地有了新出路

王飞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

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大多位于干旱缺水地区,治理尤为困难。他根据旱区水土风光等资源综合配置特征,提出因地制宜,以能补水,土盐水盐双分离的可持续盐碱地治理新模式,让旱区盐碱地有了新出路。

改善人类如厕环境的一场革命

钱军

昱庭公益基金会发起人

国际公益学院厕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我们热衷于“吃喝”,但有没有关心过“拉撒”?他带我们重新思考:人类、排泄物和自然的三者和谐关系。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杨静山

广州市分类得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

他说:“垃圾本身就是资源,垃圾分类是垃圾的资源化的利用。资源本来就是从山上开采下来,现在变成了垃圾,它是资源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垃圾,把它转变成了资源,我们才能少砍山上的树,少开采了山上的资源,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所以说垃圾是一个有价值的矿山,垃圾分类,将会成为未来有效的把垃圾变成矿山的一个工具。

不要让长江成为无源之水

杨勇

中国横断山研究会会长

独立地质学家

中国有气势磅礴的大江大河,也建设了数以万计的水电站、大水库。但无疑,我们还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中国的水资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现状呢?1985年他和团队完成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长江漂流探险之后,除了自豪,更对中国江河感到深深的忧虑,由此他和团队独立开启了一场世界上最贫穷的、以自杀的方式、没有退路的、长达三十年的江河苦旅。 他说,不要让长江成为无源之水!

让工业化插上生态文明的翅膀

张衍国

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

基于对未来文明的思考,三十年深耕“废物”,他将创新的垃圾焚烧技术与生态肥料制备技术跨界结合,实现超低的污染物排放,超宽的处理范围,以废治废,增质提效,为实现生态文明3.0版的工业时代有机循环,脚踏实地做实事。

把我变成农民,守护大熊猫的小蜜蜂

张玉波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

猫熊谷家庭农场创始人

“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一个从生态学博士到大山养蜂人的故事。蜜蜂是“君主立宪制”!我们都以为蜂王的绝对权威,其实根本不是这样。蜜蜂们的去中心化组织、模块化管理、高度分工协作以及蜂王新老交替…它们的神奇之处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惟妙惟肖地讲述了蜜蜂如何寻找蜂箱新家,如何通过舞蹈传递信息,如何勘察现场,如何抵御侵略、如何回报乡人保护了大熊猫...。他的老师对他说:“北京不缺你一个博士,但是山里需要你!”他,做到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