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开在每个人内心的桃花

——读李茜《美是什么?从王阳明的一朵花说起》

李茜很美。不仅在外貌,更在心灵。从她修长的身材中、美丽的容颜中、黑亮的眸子中,都能看到圣洁之光。

认识李茜是在2015年的一次赴美学习中。美国这个国度我并不向往,甚至有些鄙视。这并非矫情。因为,我1997年就去过一次。那次叫考察,带着香港回归的自豪。当我看到大腹便便的美国人慵懒逍遥的神态时,我的内心立即萌生出不屑。这个国家要完,这是我的第一感受。尽管那时我正徜徉在曼哈顿的中央公园,目睹着后被九﹒一一摧毁的中央贸易中心大厦。

那日阳光很温合。在美驻京签证处门口。因是团体学习,要求上午九时前集中。我住的地方邻近中央商务区,距这儿不远,加之我一向守时,因而到的比较早。看着“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签证处大门,我内心回味着上次赴美的预见,不时抬头望望被银杏树笼罩的大街,期盼着同行的到来。

“请问是赴美学习的吗?”一个“清泉石上流"般的声音。我立即回眸,一个曼妙的少女微笑着映入我的眼帘:哇,好美的同学!

我快步走上前,握手,寒喧,自我介绍。由此认识。

我比较愚钝,学习较差的一种,外语尤其不行。说个哈啰、古耐特啥的还行,其他基本“语盲”了,用一位老友的话说,“二十六个字母个个都认识,合起来就都不认识了”。而李茜的英语很好,曾赴英国作访问学者两年,一口流丽的“英国范儿”。这让我有了更近距离结识她的机会。因为语言不通,凡事免不了请人帮忙。李茜人美又热情,就成了我第一拜托的对象。我最喜欢的一件风衣就是在她的帮助下买的,至今穿在身上,透着帅气和阳刚。

二十一天的学习很短暂,分别的日子总是很快到来。我们这个团队的成员都很棒,个个积极向上向善,男的帅气,女的妩媚,大家都成了好朋友。转眼三年过去,大家联系不断,友谊反而更深了一层。

李茜身居彩云之南,而我在长城之颠,相距千万里,一年到头很难见到一次,对她的了解基本停留在三年前的记忆中。然则,近日偶然读到的她的一篇题目叫《美是什么?从王阳明的一朵花说起》的散文,令我大吃一惊,使我看到了李茜的另一面,才华横溢,字字珠玑,得非李清照再世?

美是什么?这是千百年来无数圣哲都在探寻的哲学命题,也是至今仍无权威答案的哲学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李茜选择这个题目做文章,是冒了极大风险的,特别还要采取散文的形式,就更是悬崖上采灵芝,宝很好,但凶险无比。写深了不行,会让人感觉晦涩难懂,失去阅读的兴趣;写浅了也不行,会让人感到浅薄无聊,班门弄斧,贻笑大方,因而是为李茜捏了一把汗的。但是,几句读来,就让我深深沉醉其中,真可谓文如其人,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美的气息,令人呯然心动,口吻生香。

哲学是形而上的东西,不仅需要对形而下的深入体验观察,更需要内心的感悟共鸣,美亦如此。

读李茜的文,深感她对美的体悟是达到一定境界的,即使不能说己经登顶珠穆郎玛峰,也是到了冈波仁齐峰的高度的。洋洋洒洒数千字,旁征博引,从老子到释迦牟尼,从王阳明到苏东坡,而后又穿越帕米尔高原,从柏拉图到康德,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几乎把古今中外的圣哲都叫齐了,如诸圣论美的“灵山法会”一般,令人叹为观止。而穿插其间的李茜点评,尤多画龙点睛之笔、点石成金之术、凿石成玉之妙。

关于什么是美,我也是有过思考的。比如“美是发现”,就是我之前的感悟。我对老子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也与李茜有着相近的心得。然则,当我读完李茜的文章,我却发现,我之前关于美的认识其实是很肤浅的,远未达本真。那一日,玉兰花开,香漫长街,李茜的文章又浮现在脑海,我灵光乍现,竞而联想起李茜引用的苏格拉底之问“美为什么是美,由于美?”哈哈!什么是美!美就是美嘛!一切其实就这么简单。于是,我再找出李茜的文章翻看,再次被王阳明这段话所吸引:“未看此花时,则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来看此花时,则此花的颜色一时明亮起来,因知此花并不在你的心外。”

美为什么就是美?花为什么不在心外?我们看到美的时候为什么格外兴奋,诗兴大发?一系列问题跟着这段话再次湧来。

想起我的七律《玉兰花》

生来玉质自高洁,

半月流苏影欲斜。

御驾龙泉曾探看,

诗吟老杜忘休歇。

风肤乍暖莺尤睡,

草色初青燕未觉。

只道春姑无觅处,

馨香郁郁漫长街。

同样面对玉兰,为什么有的诗心涌动,有的却漫不经心;有的驻足观看,有的却埋头走路?美难道又不是美吗?

原来,美不可以孤立存在。美是需要“我”的。我在则美在。我不在则美亦不在。花在树头,美在心头。站在我面前的美人不能吸引她自已,却深深吸引着我,心动着我,幸福着我,美着我。美不在外边,只在我的心上。我心在,故美无处不在。小花小草美,大江大河亦美;玉兰花美,丁香花亦美;女人美,男人亦美;生活美,生产何尝不美?物我“共适”,相看不厌。风未动,是阁下的心在动。

由此再看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这一著名警句,道理何在?不正在于不从内心而求外在吗?想起东施效颦和邯郸学步,为什么都闹了笑话?无疑也是未曾勘透“美在心头”这一真谛。在东施心里,西施是美的,而在他人眼里,东施何尝不美?在北京人眼里,邯郸人的步态是美的,在邯郸人眼里,北京人的步态何曾是丑的?所有人都去追求一种东西,千人一面,万山一色,还美?正如昆明的大街,单个黑字白底的匾额可能是美的,但满大街都是了,可不就像“灵堂”了吗?说来,他们还真得读一读李茜的文。

在李茜的文章中,我再次领略到灵山法会的故事。那日,众弟子坐等世尊出现。今天的世尊与往日口若悬河大不相同。他一句话没说,而是拈起一枝桃花,微微一笑。座下弟子个个目瞪口呆,唯有迦叶亦微微一笑。他悟了!于是教外别传,花开六朵,有了不着文字的禅宗。

释迦牟尼看到了什么?显然,他看到了桃花的美,内里涌动起幸福快乐的潮!迦叶看到了什么?他同样看到了美。但是,他看到的“美”与佛祖不同。他不仅看到了桃花,更看到了释迦拈花微笑的刹那间的美仑美奂、至乐至净。内心因此而充满光明,自性顿现。

美的感觉是一样的,每个人心中的美却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难以言表的属于自己的“花”。千万人就有千万人的审美角度。一千万人看一千万事物,美就不是一千万,而是“渤海沙”数。世界有限而心无限、美无限。大美无疆。无明尽亦无无明尽。

美不是别的,而是开在那颗圆鼓鼓光溜溜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无尽藏的心中的圣洁之花。

即心即佛,即心即美!

附原玉:

美是什么?从王阳明的一朵花谈起

李茜

美是什么?这似乎是个感性的哲学问题。古往今来,从西方到东方,一直在探寻美的本源。但正如“美”意象迥异捉摸不定的本身一般,对“美”的解释见仁见智,多元多样。如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体现”;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圣奥古斯丁说:“美是造物无尚的荣耀与光辉”;德尔斐神谕说:“美即正义”;朱光潜说:“美是心物婚媾后所生的婴儿”……从客观到主观,从道德到信仰,从一元到融合,不一而具又各成体系,这亦印证了两千多年前著名的柏拉图之问,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以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对话的方式提出了“美是什么”?但这轮对美的伟大智慧交锋,最终让智者柏拉图也不得不感叹:“美是难的”。这四个字,也许是对“美”最婉转含蓄但又客观辩证的描绘了。

翻阅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不难发现一个恒定的规律,但凡具备“难的” 特征的事物,似乎都可以在古圣先贤的智慧中寻求到答案。老子是东方最早系统论述美学概念的思想家之一,叶朗先生认为:“老子美学是中国美学史的起点”。“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老子的美学思想玄妙精伦而又自然质朴,空灵虚静不失豁达飘逸。“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亦把对审美的认知提升到无我无执、离相离欲、不恃不居“道”的境界。汲取西方智者的哲思,乘一叶东方文化之舟,在时间的长河溯流而上,孜孜以求追寻着“美”的答案。蓦然间,暗香浮动,光华明澈,五百年前一朵开悟的花如同划过夜空的流星,带来了一束光亮的指引。

美是心灵的当下映照。五百多年前,面对一朵在深山中自开自落的花,王阳明与友人有一段著名的对话,他说:“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朵花,美的客体,在映射进一颗当下观照的心灵之前,美是归于尘封寂静的。它不是思维的结果,而是心灵此刻自然的映照。人们常讲“美让人怦然心动”,这个“心动”就是内心中美的夲源启动能量的一瞬,是客观美被激活赋予生命的一瞬,是沉寂美被唤醒散发光芒的一瞬,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了。

还是王阳明的这朵花,在一千个心灵中却一定有一千个美的镜像,美的感知,美的联想,这些元素交织构成了美之所以成为美的意象,它既是心灵当下的映照,又水到渠成地源于每个生命的独特经历、文化修养、价值取向等等。虽每个人审美情趣独特迥异,但所有心灵对美的映照功能是平等的,就象东坡在《前赤壁赋》中所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种“共适”就是人类所共通的对美的映照天赋,是人类所共有的映照美的心灵源泉。当然,在美泉静谧的波影中,不同的心灵会映照出千姿百态、迥然各异的镜像,就像东坡的江上明月天工清新,李白的花间明月缥缈率真,杜甫的长安明月怅然悠远,昌龄的边关明月苍茫深沉。明月清风如是,宇宙万物亦如是,欣赏美的过程如是,创造美的过程亦如是。

美是流畅的高频能量。再回到王阳明的这朵花,回到“颜色一时明亮起来”的那个瞬间,从物理学的角度,从灭到亮、从寂到明的过程中一定有着能量的流动,这是美夲身作为一种能量形式的存在。正如苏格拉底若有所思地问到,“美的东西之所以美,是由于美?” 若以“映照论”和“能量论”去审视这句话,就能够看到这句看似模糊不定的先哲问话,其实已经以极高的心智接近着美的本质。这句问话的第一个美,是美的本体,第二个美,是美在心灵中产生的映照镜像,第三个美,就是一种流畅的高频能量,我们暂且称它为“美能”吧。

这种“美能”,在美的主客体间自由流动,畅通传导,让人如同沉浸在充满矿物能量的温泉水流中,专注愉悦的高频能量流自然贯通并注入身体的每一根经络,每一条血脉,每一个细胞,每一次呼吸,持续提升着审美者自身的生命频率,成为强大的身心青春态、修复性和治愈系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从事美与艺术职业的人在耄耋之年依然保持旺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原因。事实上,每个人内在都拥有这把开启“美的能量”的钥匙,它让你联结宇宙中一切“美的”高频事物并汲取无穷尽的滋养,这是上天对人类生命仁慈、慷慨、公平和奇妙的恩賜。只是太多人,早已把这把钥匙丢弃在世俗欲望深陷的泥沼,或遗失在人生荆棘丛生的旅程,从而锁住了夲可以源源注入的生命能量。你要做的,就是找到和握紧这把钥匙,打开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与伦比的“美能”宇宙,让身心无限融入和接近美的夲质,用生生不息的能量拥抱生命的丰盛和自由。

美是无极的强大磁场。依然是王阳明和友人的这朵花,苍茫深山,旷远空谷,它夲只是天地间微不足道的一抹色彩,但却能把“古今第一流人物”王阳明牢牢地吸引在当下,为之心驰,为之神往,为之思深。这种吸引力,就是源于美夲身所拥有和发散的强大磁场。这个磁场无阴无阳,无极无象,以“一叶而知秋至,一花而通万宇”的精妙深微,与宇宙万物的能量合而为一,与生命本体的磁场高频共振,提升着审美者意识层次的振动频率和能量级数。

按照大卫·霍金斯的意识分级理论,在金字塔最顶端的意识层级分别是开悟、宁静、喜悦和无条件的爱。而凡具有“美的”特征的事物,无不能予人愉悦、予人平和、予人爱的光芒,甚至予人达到无我忘我之境,可见审美体验是人类通向意识金字塔塔尖的重要通道,在人类意识进化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现代量子物理学已证明所有物体都是由不同频率振动的能量形成的。如果可以随时随地映照出周围美的人、事、物、境,专注地进入它们的磁场,自体的振动频率自然会随之扬升。而当你能量扬升,双方频率愈加接近后,就愈能感受到更强大的共振磁场。这是美的洗礼和修持,也是能量源泉注入流动的美好循环。人与物如此,如灵山法会伽叶尊者的拈花一笑。人与人亦如此,如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千古知音。哪怕只是惊鸿一暼的短暂,但只要你曾轻轻掠过这意识金字塔的塔尖,就一定会被一种美妙绝伦的感受所征服。它不需要一种特别的仪式和殿堂,若能在每一天努力保持对美的正念和觉照,在阴晴圆缺的无常中看到美的常在,在悲欢离合的世相里感受美的真相,专心潜行,日益精进,终有一天,美的夲客体连结无碍,你的身心将涤尽尘埃,消散群阴,散发出无瑕无垢的真性光芒,成为美和审美融合为一的光明磁体。

美是人性的夲然回归。再看王阳明与这朵花的对话,从“同归于寂”到“不在心外”,物我互见光彩时,便知美的居所本在人的心中,是人的夲性使然。在婴儿清澈的眼晴和专柔的呼吸中,你不难发现这颗夲性宝珠的纯净光彩。“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婴儿返樸自然、归真纯一的状态正是美最高境界的表达。

向婴儿学习,只有内境净洁无瑕,才可能做到“涤除玄鉴”,以清风之眼观照大道至简,以明月之心涵养天下至柔,以林泉之源泽被万物至美,美的宝珠就不会随时间流逝而褪色蒙尘,更能护佑你的内境春回大地,光华彻生,绵延不息。但若任由内境藏污纳垢而不勤于清扫,便如同朱熹所说,“秽浊为主,芳润入不得也”,无论初心本性如何光彩无加,这颗宝珠也会在俗尘丛生中渐失光芒,在欲网百结中耗尽能量,遗憾地成为一块顽石。

初心如冰轮,夲性自皎洁。这个内境不仅仅是“此心光明”的心境,“饮冰澡雪”的胸境亦或“澄怀味象”的意境,自然也包括一种“如玉如琢”的身境。“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洁净健康、清气充盈的身体既是长期美感氤氲中自然结出的果实,又以其流畅的能量与无处不在的天地之美高频同振,在美美相长中采精撷华,在美美互映中宝彩自生,在美美与共中天人合一,春生冬藏,夏长秋育,日浸夜润,循环善久,终会焕然新生如初升旭阳般光彩照人。也许这个过程会伴随着各种破碎重生,但化茧成蝶达至此境时,身体将冲破以往惯性陋习的束缚,生出远离所有低频事物的智性,唤醒涤除浊毒的自洁系统,重启精密妙微的自愈能力,点燃生生不息的生命圣火,守护灵性宝珠的栖居殿堂,以天地间的“无尽藏”涵养出生命之花的“无尽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