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告中国美术理论界和自己

告中国美术理论界和自己
——因《中国美术现代性的起源》一文而起
刘晓林
从来没认为自己属于美术理论界,故另列。提醒中国美术理论界的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因“混沌”(包括职位、影响、学问等)而误导了他人。
近日读张晓凌先生《中国美术现代性的起源》一文, 对于作者的论点(中国美术现代性具有内生原发性质等)我基本同意,相关论证却有不能苟同之处。诸般瑕疵和“劣根”不仅存在于一人身上,你我他都需要自查。感想良多,分述如下:
1、阐述东方(中国)问题却以西方标准来衡量
如果你我在阐述问题时将“东西”以相互比较的方式来探讨,无可厚非。非常可怕的是当代不少所谓的学者常以“西方”为标准来指引“东方”,何苦呢?
《中国美术现代性的起源》开篇:“中国文学、中国美术现代性建构的逻辑起点究竟始于何时?西方汉学界的主流看法是,既然从“天下”意识形态转向个体性的民族国家,从传统的“宇宙主义”(天人合一)走向辩证斗争是中国现代性的标志,那么,很显然,回应西方文学、艺术的挑战即为中国文学、艺术现代性的开始。”
白话即:中国文学、中国美术现代性在什么时候开始呢?根据西方汉学界的主流看法,我们会得出中国文学、艺术现代性的开始于回应西方文学、艺术挑战的那个时候。也就是说,我们探讨中国文学、中国美术现代性的开始要在西方汉学界的主流看法的基础上谈起。若不这样,难道我们这一问题就无法展开了!?
2、为了证明个人观点将“强调之论”转变为全部
自圆其说是行文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我们绝不能为“自圆其说”而违背客观存在和基本事实。
(中国文学、美术是“被现代性”,被“现代化”的。)这一判断,可以说是中外学者多年来构建中国近现代文学、美术叙事框架的思想基础与价值准则。”若部分中外学者持“中国文学、美术是被现代性和被现代化”的看法,我完全赞同。以“中外学者”这样笼统的表述给人以全部如此的感觉,实在主观!
在“中国美术现代性的双重特征”章节中作者谈到:“徐悲鸿否弃传统,引入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虽饱受诟病,但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中,写实主义新体有其进步意义……”徐悲鸿先生是否弃传统吗?先生的留世作品足以说明并非如此。1918年,在如何对待我国美术遗产的态度上,徐悲鸿先生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
3、对哲学、基本常识的认知远落后于知识的积累
拥有众多人口的中国向来不缺乏满腹经纶、才高八斗的知识人;只有在在知识的基础上至少再增加4种属性,此类知识方可称之为文化。4种属性如下:思想的独立、认知的深度、所学的化解、常识的坚守。如果此4种属性不具备,知识终究是知识,知识与文化永远不可同日而语。
在“中国美术现代性的双重特征”章节中作者谈到:“晚清的历史大变局使中国美术明晰的现代性路径变得复杂起来,在西学的强势入侵下,一系列文化问题由此而生:中国美术现代性是内源性的还是外源性的?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是进化的还是革命的?正确的回答也许在两者之间,即近代以降,中国美术的现代性便具有了内源性与外源性、原发性与继发性、进化与革命的双重性质。”任何存在宇宙间的事物都是合和事物,人、文化、艺术等无一例外。内因与外因共同导致了事物的发展变化,这是哲学也是基本常识!如果对哲学、基本常识的认知到位,许多问题无需繁琐求证。
4、尽量用自己的话来写文章
所有的文章都按自己的思想来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始终坚信如下的认为:绝大多数你我认为值得思考的问题已被历史上或现在的人们思索过。
中国在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不少的大学问家,他们有博闻强记的“弱点”(博闻强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自身的思考),但他们更有融会贯通、用自己的话写文章的极大优点。举个例子说明:冯友兰、陈寅恪等先生在“眼疾”后以“口授”的方式仍然写了不少有影响的“大书”。他们的“口授”多采用了“写意”的手法;也可能有他人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但不妨碍我的再表达;我是在把所学所记“反刍”后用自己的话来写,这就足够了!
亚里士多德说,孟德斯鸠说,黑格尔说,M.韦伯说……相对来讲,《中国美术现代性的起源》的引用还不算太多。我只不过在此表达我的观点:“写文章非用别人的所说所写吗?除非无法写下去,否则还是不用为好。”
5、相关学术用语的使用不宜过多
时下仿佛盛行学术用语的频繁使用,否则便降低了文章的学术性和深度。学术用语的使用也可以看作尽量用自己的话来写文章重要组成部分。“逻辑起点”、“叙事框架”、“内源性”、“外源性”、“原发性”、“继发性”……(相对来讲,《中国美术现代性的起源》的引用还不算太多。)
整体而言,张晓凌先生《中国美术现代性的起源》一文写得不错。而从貌似严谨的行文中的阐述中仍然出现了不少问题,其反映了当代中国美术理论界的通病——缺乏思想性、独立性、自信心、掉书袋、学识不足等。
告中国美术理论界和自己,不要因“混沌”(包括职位、影响、学问等)而误导了他人。
注:此文选自九天居士的《批评集》
(0)

相关推荐

  • 中外散文诗比较研究

    作 者 简 介 黄永健,网名紫藤山,男,1963年出生,安徽肥东人,艺术学博士,深圳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副主席,当代松竹体十三行汉诗创始人. ...

  • 《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的起源

    《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的起源

  • 纪录片《百年巨匠》徐悲鸿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 ...

  • 东西两种文化之间

    汪涤               "当演说术在古代希腊和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风行之际,中国古代的碑碣题铭却是同时借助书风和文字两者,彰显出了皇家的风范."方闻的意思是,中国传统是更重 ...

  • 刘晓林:中国文人亟需什么

    中国文人亟需什么 刘晓林 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是极其耐人寻味的民族,在它的构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一支那便是中国文人.由于中国文人的存在使得中华民族在耐人寻味的特征上又增添了更多的令人琢磨不透.我想:完全可以 ...

  • 刘晓林:当代中国没几人懂大师

    当代中国没几人懂大师 刘晓林 当代中国没几人懂大师,我不是故做高深,更不是危言耸听.下面,我来阐述我的固执之见. 时下随着启功.季羡林.任继愈等大学问家的离去,许许多多的人发出了不少.但大致可归两类的 ...

  • 刘晓林:为了中国再谈鲁迅先生

    为了中国再谈鲁迅先生 刘晓林 中国是古老的国度,它有着古老且优秀的文化.对于古老多侧重时间而言,对于优秀实在是与时间的关系不大.优秀包括的因素很多,我想离不开其内蕴.而内蕴则离不了其深度,唯有具备了足 ...

  • 刘晓林:蔡元培与中国近现代美术

    蔡元培与中国近现代美术 刘晓林 上 140年前的1868年,中国诞生了一位胸襟豁达.学识精博的大人物,他便是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

  • 刘晓林:中国儒学剖析(4)

    中国儒学剖析(4) 刘晓林 儒学是"清醒之学",它在经验合理性里面进一步提取了客观合理性,它始终明确人定胜天是痴妄的.宇宙间的一切存在未必都是合理的,存在即存在而已. 存在即合理貌 ...

  • 刘晓林:中国儒学剖析(3)

    中国儒学剖析(3) 刘晓林 无论就存在论还是本体论,无论从个体的心理和精神体验还是从社会现象和社会功能分析来看宗教都是片面的. 诚然宗教是世间一特殊的复合物,对于复合物而言特征很多.如此我们研究时会非 ...

  • 刘晓林:中国儒学剖析(2)

    中国儒学剖析(2) 刘晓林 二.儒学真谛 1.儒学与宗教 随着岁月的延伸,我越来越主张.坚持在治学上用"混沌法".儒学究竟是什么?科学究竟是什么?人生究竟是什么?文化究竟是什么?诸 ...

  • 刘晓林:中国儒学剖析(1)

    中国儒学剖析(1) 刘晓林 一.开篇 一门学说属于学问(非仅限于知识)的范畴,这似乎是毋需论证的.毫无疑问的常识而已:同时,有的学说也可纳入宗教的范畴.这样来讲,于此持不理解.未置可否.甚至认为荒唐至 ...

  • 中国美术名家协会会员张友林老师作品欣赏

    个人简历 作者:张友林,男,1968年出生于河北承德市,现定居北京,.自幼喜欢画画,师承曾刚老师,擅长彩墨山水.作品在2016年10月入编于<中国艺术大家>精编版下册,并获得荣誉奖杯. 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