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协创始人之一杨再春的书法如何?为啥不火了?
杨再春大红大紫的时候我赶上了一个尾巴,2000年初我刚开始练习书法,看的录像带主讲还是杨再春,不过此时,很多书法老师对杨再春的质疑已经不断了。
杨再春字墨人,河北唐山人,1976年他与刘炳森、范曾、苏士澍等共同创建“北京书学研究会”,后1980年又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中国书法家协会,杨再春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创始人之一。
八九十年代中国兴起了一场“书法热”,学习书法似乎成为一种时尚,尤其是硬笔书法,在中山装左上角的兜上开一个小口,上面别一支钢笔,成为一种流行,杨再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红起来的。
此时虽然兴起了一股书法热,但是中青年里擅长书法的人却不多,老年书法家已经逐渐淡出大家视野,新成长起来的中青年书法家却很少,这也给自幼练习书法,有着扎实的书写功底,成年以后又拜名家为师的杨再春以机会,加上他又深处北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杨再春火的时候,他在央视主讲的《中国书法系列讲座》曾连续滚动播放达三年之久,配合讲座,还有一套系统的书法教材,在那个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少的时代,可以说影响了无数中国书法爱好者。
同时杨再春还多次举办书法展览,甚至还出国去展览,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并出版有数十部书法教材,包括理论和实践的教材,可以说八九十年代的杨再春在书法界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然而到了九十年末期,杨再春开始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不再被人们所提起,对于他的书法,质疑的人也越来越多,新的一批中青年书法家也开始崛起,个人觉得他淡出公众视野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个原因可能是年龄大了,不再热衷于参加公众事务,功成名就退隐江湖了,当然这只是个人的揣度,第二个原因,也是做最主要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书法水平不行。
杨再春的书法,尤其是他的行书创作作品,传统的东西越来越少,个人的随意性太多,继承不够,创新又不足,几乎沦为老年体,写了这么多年,还是让人感到业余,是其硬伤。
这样的书法水平,在信息相对不发达的八九十年代是可以吸引一批初级的书法爱好者的,但是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能够看到的好的书法作品也越来越多,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印刷精良的书法字帖,书法的审美水平也不断提高,就看不上杨再春的书法了。
加上新一代青年书法家的崛起,出现了更多的新的书法偶像,老一辈书法家也就逐渐淡出公众视线,只有那些真有水平的书法家,才会一直被我们讨论和学习。
你有什么看法?
欢迎留言评论~
来源:不二斋/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