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艺思潮——李泽厚《美的历史》读书札记(完结)

明清文艺思潮——李泽厚《美的历史》读书札记(完结)

进入到明清文艺,跟着李先生对中国美的发展历程进入到了近世以前。

作者把此一时期的文艺思潮分为三个不同阶段:浪漫主义、感伤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艺形式有小说,戏曲、版画、绘画,由于工艺跟国内外商业联系密切,所以不适用三阶段思潮划分。

以小说为例,浪漫主义的代表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和吴承恩的《西游记》,感伤主义的代表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昇的《长生殿》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

市民文艺和浪漫主义阶段

感伤主义

突出个性,表现主观心情意绪

工艺仍保持其革新与进步

作者更想通过这些文艺表现形式与现实经济政治的互动,探讨两者的关系,得到结论:人类发展进程中,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最终决定于经济生活的前进,其中总有一种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在通过层层曲折渠道起作用。

并举例说明,与物质生产直接相连,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年代,某些艺术部类如建筑、工艺等,就要昌盛发达一些,正如科学在这种时候也一般更有发展一样。相反,当社会动乱,生活艰难时,某些艺术部类如文学、绘画(中国画)却可以相对繁荣,因为它们较少依赖于物质条件,而正好作为黑暗现实的对抗心意而出现。

以下为我读此段一点体会。

作者讲到世俗文学的审美,提到《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初二刻《拍案惊奇》达到市民文学繁荣顶点,“极摹人情世态之岐,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把当时由商业繁荣所带给封建秩序的侵蚀中的社会作了多方面的广泛描绘。(P193),商业社会的冲击,对人的观念是一个重塑,在意识形态上需要顺势而为,刚好,彼时有一大批人想要做这种人的觉醒的工作。

比如李贽“童心说”。提倡文艺之可贵就在于表达这种自己的真实,而不在其他。这个观点非常牛,在所有伟大的心灵里都有共同的诉求。也是我们通过自己的用心去写文章的出发点。

作者提到“作为近代社会新因素的下导市民文艺和上层浪漫思潮。(P204)指出文人引领文艺思潮,一是满足市场需要,二是满足文人想便象力需要。我们应该接续这种努力,走在“人的解放”的道路上。

明代仍有喜剧氛围,比如《牡丹亭》,清则以悲,非但如此,人才均钻进没有头脑的考据,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

作者在最后,提到美学反映的是人性,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提出美的历程是指向未来的。(P217)

读毕,既钦佩李先生的闲情逸致,又感叹其阅读宏富。吾辈物质丰富、信息便捷,把心灵淹没,找不到美,便需要李先生这种“巡礼”,与我们的心理产生强烈的共鸣。

周小泉 天翼楼四楼 2019年7月12日

注:看完本书是在七月,把所有的心得及感受写出来,又是近三个月之后的今天,至于写得怎么样,真的没有信心。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逼自己再把这本李先生的经典再复习一遍,这可能是我花两个月时间,写这一系列读书札记的初衷吧。以此致敬李先生。

就在昨天,我看到了陈鼓应先生《庄子今译今注》最新修订版序言中,提到尼采对于自由的呼声:“一切作品中,我只爱作者用他的心血写成的书,你能体会到心血就是精神。”庄子逍遥游最后一句话“安所困苦哉!”都可体会到这些伟大灵魂的自由精神与意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