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连载)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十六章 4 ) ||张学武(河北)

第十六章 ( 4 )

原来这群牛很欢实、很抱团,它们在一头大犍牛的带领下从一条小路攀上了北边石崖的一个缺口,朝北跑了,并没有去大于沟、小于沟,也没有去四道沟、欧阳村。
苏斌冒着大雨来到了黄土岭村委会,村委会一伙人正趴在办公桌上下象棋,苏斌就说:“喂,你们这里见到一群黄底白花的牛没有啊?”
正在下棋的一个人抬起头来,见是苏斌,就说:“原来是你小子啊,怎么你的牛丢了?”
苏斌一看是刚从城建局调到检察院的赵玉,就说:“哎呀,想不到能在这里碰见你!”
赵玉说:“最近县政府抽调一批干部到乡下推行黄牛改良,我就来黄土岭下乡了。喂,你们大伙谁看见这位苏老板的牛了?”
大伙就回答没有看见。
赵玉就拿起电话分别给沙古墩、沤麻坑、北沙沟、云州村打电话,都说没有看见。赵玉就问:“老苏,你这牛是什么时候丢的?”
“今天晚上,吃晚饭的时候。”
“那肯定跑不远,就在附近的几个村子。”接着就对屋里人说,“喂,你们大伙都分头出去找找,找到找不到都回来告诉我一声,找到了有奖。”
其中一个问:“都奖什么呀?”
赵玉说:“奖什么?我还没想好呢。”
一伙人就都出去了。屋里就剩下了赵玉和苏斌。
赵玉把棋盘划拉到一旁,掏出一支烟递给苏斌说:“放心吧,没事的,只要这牛还在赤城县,它就跑不出去,实在不行,咱们就给公安局打电话,让他们给找。自从上次在高阁台饭馆吃饭后,就再没有见过你。记得当时你说要搞养殖业,要养羊、养牛。我还以为你是说着玩呢,没想到你真养起来了。”
苏斌说:“这牛是我从内蒙宝昌买的,都是一色的西门达尔牛,可壮实了。”
“多少钱买的?贵吗?”
“不贵,六十头大牛,四十头小牛,平均起来才八百块钱一头。要是在咱们本地买,一头最少得跟你要一千五。”
“怎么这么便宜呢?”
“人家内蒙那儿最近为了保护生态,实行禁牧圈养,牧民们养活不过来这么多牛,就把牛都给卖了。”
“咱们这里也实行禁牧圈养,可老百姓是老虎拉车,不听你那一套,该放还是放,白天不让放,黑夜偷偷放。”
苏斌说:“难怪老百姓对禁牧圈养不积极,咱们这里根本用不着圈养。圈养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保持生态平衡,保持绿色植被,防止土地沙漠化,你说,咱们这里有可能变成沙漠吗?根本不可能!这几年人们有了电饭锅、电炒瓢,做饭基本上不用烧柴禾,加上年青人都外出打工,村里人都不割柴禾了,庄稼秸秆就烧不完的。你有空到山上看看,那柴禾一人多高,呼通呼通的,更不用说草了。这禁牧圈养适应什么地方?适应内蒙古草原一带。前几天我去了一趟坝上宝昌,由于过度放牧,草原严重退化,根本看不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情景,草原里到处都是沙坑。”
俩人正说着,出去的人先后都回来了,都说没有看见牛。苏斌就有些急了,一百多头牛八十多万产块钱呀!苏斌说:“不到半天功夫,按说不可能跑到坝上去吧?”
赵玉说:“先不要着急,等我给县公安局打个电话,让他们帮咱们找。放心只要不跑出大陆版图就一定能找回来!”
正当赵玉拿起电话要打的时候,又跑进一个人说:“不用打电话了,牛找着了!一百条牛,一条不少,都在村西头。”

 (未完待续)

作家简介:张学武,一九五七生,赤城县一中高级语文教师,现退休。爱好文学创作,曾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小说、散文、故事、通讯,2009,故事《村长》曾被《读者文摘  ,农村版》转载。

菊野文化传媒编辑部组员:

诗词:

大筱   罗学贵 北地梅香  钟华戟

诗歌:

钟金洲   槐花飘香  湘子 新新  五月雪

组稿:

罗学贵   湘子   剧明水 伤木

石峰   明月心   秋实  李汉军  枫叶红

主播:

深谷幽兰   柳音  钟金洲  宴平乐  伤木

主编:菊野芳香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