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张家港东莱……
“大兴桥架在南横套上,把东萊镇分成套北和套南。这座桥是东萊沙上和江南的界桥。桥北都是操沙郎话的沙上人,桥南是说江南话的江南人。”
常回家看看 陈红 - 云雀飞歌四十年
“大兴桥北路啊有个老茶馆,里面经常会有滩簧表演,说说唱唱的可热闹了,现在改成了小区房。”
“还有那个毛狗饭店(现纹身店),每天早上都有老头儿拎着鸟笼吃面,对面的大卖场就是原来的华联超市。”
原毛狗饭店
原华联超市
“南桥(东莱大桥)是东莱镇南面老二干河上的一桥木桥,74年二干河拓宽改直,新建了一座桥,东莱大桥,替代了以前的南桥,后来的南桥村就沿用了它的名字,现在南桥村并到农联村了。”
“南桥边上的供销社,一片都是,啥都有。”
东莱大桥
图源:东莱文化中心
供销社现址
东莱北桥
“以前都是芦苇房,我记得有个书场,58年那会还在说书,我小时候去听过,我今年都73岁了。”
关于老东莱的故事,如今也只能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口中听到。
图源:东莱文化中心
现在的街道
走过大兴桥,不远处瞧见一条小巷。相比集萃路上遍布的商户,这条不到100米的老街明显破烂许多,来往的人也甚少,只剩下零零散散的住户,偶尔会在街上走动。
最老的东莱街,石心街
细细望去,老旧的房屋上布满了蜘蛛网,破烂不堪的墙面,锈迹斑驳的门窗,无形之中都在诉说着它的变迁。只有耳边时不时传来的麻将声,为寂寥的老街增添了一分烟火气。
酒厂旧址
旧报纸掩盖住的木门,似乎是在遮掩过往的痕迹。门口停靠着的电驴,也早就布满尘埃。走到老街的尽头,发现有一家理发店还在营业,便走近瞧了瞧。
见到我的到来,老伯伯倒有些意外,一时双嘴张了又闭,不知该说什么好。我倒是自来熟地坐到老伯身边,问道:“您这家店有年数了吧?”
“28年,每天也有人来,都是些老顾客,理个头发15块。”
“现在这边冷清了,之前也有一些店铺搬进来,没几天就全关了,哪里有人啊。”
“原来这对面喏,是个菜场,每天人倒是挺多的,现在搬掉了。”
“还有这街上,有个赵家的大饼油条店,我天天早上去买着吃,也早没了。”
似乎是许久没有与人畅谈,老伯的话匣子一下就被打开了。
“你要是来玩的,去文化中心那转转,那好玩的多。”
老菜场旧址
菜场现貌
告别了老伯,我转身去到隔壁一家名为美味饭店的住宅处,崭新的玻璃门与这老旧的建筑显得格格不入。透过大门望去,只望见一位年迈的老人独自坐在家中。老人似已观察我许久,还未到门口,便已经起身向我走来。
我问老人:“爷爷,这原先是个饭店吗?”
老人一只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不停的比划着,似乎是想说些什么,但最后只是点了点头。
艺苑影楼
粮管所旧址
兽医站旧址
兜兜转转中,偶然遇见一家开在拐角处的服装店,便寻了过去。屋内是一对老夫妻正在做衣裳,娘娘带着厚重的老花眼镜,手中不停地忙活着,老巴巴则在一旁熨着衣服。
“我们都是做一些老人穿的衬衣、外套。”
穿过悠悠深巷,总能找到藏在市井中的生活百态。这不,小区门口的几位娘娘正在闲暇的午后聚在一起聊着家常。
“文化中心那一到晚上啊那个人多哟,打篮球的、跳舞的,热闹的很。”
“今天晚上一起去转转啊!诶,听说我们隔壁的小学要搬地方了?”
“这我倒不清楚,我儿子小时候就在那上的哇,今年也35岁了。”
“那小学有多少个年头了?”
我的一个疑问使得几位娘娘陷入了沉思。
听闻我便立马起身,在农鹿路的尽头,我看见了东莱村。随便在村口打听一下,很快就寻到了唐老师家。此时的唐老师还在午睡,家中一位奶奶见有人来访,急忙把他叫醒。
“小学啊,那年数可久了,我以前就是在那教数学的,现在74岁,早退休了。”
“还有两个锅炉厂,也是老厂了,里面很大,之前我们还组织过学生去参观。”
“袜厂、皮件厂、印刷厂什么厂都有。”
人人都说这条街是东莱的繁华地段,我便想着来瞧一瞧。还未到中心位置,便已然感受到了人流。广场上,一群活力的少年正在打着篮球,公园里聚集了人群,绿荫簇裹下,整条街道都迸发着朝气。
东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