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越美好越感恩
越美好越感恩
1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蚤子。”无缘无故地想起了这么一句话,听着怪刺挠的,张爱玲写这句话的原意可能只是抱怨,觉得生命看似美好,但却始终摆脱不掉各种麻烦。
但我觉得,这句话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所有能够让我们感知到的美好,背后都存在着不为人知的辛苦与忍耐。
在父亲节那天,我读了一篇文字,标题为《我从东北嫁到南京,又甜又暖,直到我爸发错微信》……
作者的家境并没那么宽裕,甚至经历过漫长的一穷二白,但她的父亲从来不在女儿面前说家里的困难,他这样对妻子说:“咱们多苦都得挺下去,不要让女儿知道这些,给她一个开开心心的环境。”
所以,就连在作者的父母双双下岗,家里琐事频发,实在没有积蓄组织暑假旅游的日子,父亲还是带她去了郊区的一个大公园野餐。
回首年少时光,作者感叹:“在我成长的路上,好像从来没有阴云。因为爸妈把所有的苦难都隐去了。”
真的,很羡慕这位作者,纵然她的原生家庭没有那么富裕,但她却始终生活在父母精心创建的欢乐氛围里,享受着满满的爱与安全感,要知道,这可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够享受的。
羡慕之余,我也在思考,如果之前看到的都是美好,之后猛然知晓,这美好的氛围都是苦心营造出来的,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呢?
我想,应该会有内疚吧,但更多的,肯定是感恩。
2
一个从来都没摔过跤的人突然知道,原来这世上根本就不存在天然的坦途,和路两旁繁花似锦的风景,这一切都是人为创造的,只为了TA能把路走得更轻松更愉悦,那么这个行人多半不会因为自己走得太轻松,甚至唱起了歌而感到不该,相反,TA会很想给别人继续创造坦途与风景,只为致敬先前的付出者。
是的,这便是“感恩”的真正意义。
感恩,不同于感谢,感谢是为了哪一件事而对哪一个人所做的还人情的举动,甚至是口头表示,比如“谢啦,我改天请你吃饭哦”,这就是感谢,多半浮于表面,改变不了任何俗世的匆忙。至于感恩,它无须口头的表示,而是一想到某个曾经改变自己命运的恩人,会觉得世界顿时温柔了,会因为温柔的世界,把自己变成恩人的样子,去对待下一个与自己相似的后来者。
就像上面说到的那个作者,她就理所当然地继承了父亲的风格,用父亲的教育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还和父亲角色互换,变成每年她带父亲去旅游。
感恩,是让正能量回转在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也会把美好开拓成无边无际的疆土。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的这首《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我只喜欢最后的几句,因为它会让现在的我联想到一首歌,歌词中有这样一句“山知道我 江河知道我 祖国不会忘记 不会忘记我”。
人们肯定都追求美好,但美好与美好也是有分别的,有些人只求小我的美好,而有些人是可以为了大我的美好,牺牲小我的……
3
小时候,生活还没现在那么方便,夏天晚上怕蚊子,就要用那种螺旋状、用火点燃的蚊香,那种蚊香非常难点,不是拿火随便点一下就能着的,需要长时间在火上停留,才能燃起尖端上的一点火星。
显然,像这样的情况,要拿打火机去点的话就会很费油,一只打火机估计用不了两三次就要扔掉了,相比之下用火柴更划算,反正两毛钱一盒也不贵,而且一根火柴燃烧的时间,刚好够点燃一盘蚊香尖端的火星。
我很喜欢看大人划亮火柴去点蚊香的过程,在幽暗的夜晚,火光照耀着专注的脸,偶尔还会飘来一阵火柴燃烧产生的气味。
几十年后的某天晚上,家里突然停电,四周陷入漆黑,虽有蜡烛,但怎么也找不到点火的东西了,那时,我便突然想到了火柴,在黑暗中,哪怕有一根火柴,也是好的。
依稀记得,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里就有这么一句:“天那么冷,哪怕是一根火柴的热量,也是好的。”
“我是火柴,要让黑暗中的人们看到光。”这是我在一次采访中说的,你猜我当时脑袋里想的是啥?我想的就是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不得不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最不像童话的童话,它所展现的美好,都是小女孩被冻死之前的幻觉。
那是怎样的社会啊,为什么会发生冻死孩子的事情呢?接着我又想,我们如果生活在那样的社会,能改变小女孩的命运吗?作为渺小个体的人,所能奉献的力量,不也就像小女孩手中的火柴那样,只能给她带来短暂的慰藉么?
不,如果真的这样想,我们便不会有现在的生活。
4
鲁迅说过:“此后若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尽管鲁迅之前也有过一段消沉的时光,仿佛对那个陈腐的社会感到无能为力了,他躲了起来,整日抄写古碑文,直到老朋友金心异来找他,邀请他写文章给一本名叫《新青年》的杂志,以唤醒更多人的革命意识。
鲁迅一开始不愿意,他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金心异则回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于是,这之后便有了《狂人日记》,有了白话文学,有了“五四运动”,有了一个一个站出来,无畏牺牲的革命先辈。是他们用自己的笔自己的枪,自己的血自己的肉,去拼去打,立志推翻黑暗的铁屋,才有了此刻,你我所享受的生活。
“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如果你认同这话,那么你也肯定会认同“黎明降临时,没有一根火柴不值得感恩!”
百年沧海桑田,奋斗永无止境,虽然如今“内卷”“躺平”这些词很流行,但我依然相信美好的发展不会停止,我仍旧感恩那些为了美好的生活冲锋在前、燃烧青春的无名奉献者。
希望在他们之中,有你,也有我。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王雅静(笔名:柴女倩雪),安徽省阜阳人,1992年8月6日生,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由于意外早产,导致先天发育不足,患上重度脑瘫,从未上过一天学。
2008年开始,尝试开始用下巴操纵鼠标上网,创作诗歌、散文、小说类作品千余篇。
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安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安徽省自强模范、中国残疾人事业十大新闻人物特别提名等荣誉。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