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经销商看厂主要看什么?当然看“-25℃低温实验室”!
空气源热泵在低温下制热的稳定性和能效比,一直是行业宣传的重点!但是,从6月13日开始,部分空气源热泵企业和经销商,在宣传的时候,怕是要谨慎一点啦!
一、能效虚标?小心同行举报
6月13日,七部委联合发布《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严厉打击产品能效虚标、认证检测作假、虚假宣传等行为。强制淘汰低效制冷产品。不符合强制性能效标准的产品由生产企业限期召回,责令情节严重的企业停产整顿。鼓励消费者监督、第三方监督、企业互查等社会监督。
企业互查,企业互查,企业互查,重要的事说三遍。这就意味着,以后制冷和热泵同行之间的监督和举报,有了政策基础。业内人士表示:真正踏踏实实做事、做产品的时代来临了,弄虚作假者将会后脊梁发凉!
二、能效检测?得先有实验室!
要想做到数据真实、性能达标,对于所有企业来说,有个低温实验室,应该是“门槛”。大到开发一款机型,小到生产每一台机组,只有充分测试运行,才能保证其性能的稳定。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两台不同品牌的5P采暖机组,一个经过全工况开发及在线生产检测的,另外一台生产线下来后直接进入市场,相比较前者无疑要更可靠。
也正是如此,各地政府的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企业必须建有-20℃以下低温检测实验室,无低温实验室的企业视为无研发基础条件和产品质量控制条件,不许纳入投标单位。”
那是不是所有热泵企业都有“低温实验室”呢?“低温实验室”的作用是什么呢?怎么样才算合格达标呢?今天,我们来说说“低温试验室”这点事。
三、实验室要测哪些工况?
目前,国内空气源热泵生产企业众多,低温实验室却没有得到部分企业的重视。数量少,利用率低,系统配置低,能耗大,维护少。
针对低温热泵机组的测试,其实要测试的项目是非常多的。首先一点,国标规定下的名义工况是必须测试的,此外还有国标规定的一些其他工况,及lplv的测试。
这样下来至少就有7个工况,而且不是每个工况考核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名义工况、部分负荷工况考核更多的是能力与能效方面,最大负荷、低温工况、融霜工况考核的更多的是安全可靠方面。
按国标的要求,型式检验是名义工况下运行时间不小于12小时,最大负荷运行是达到稳定状态后运行2小时,融霜工况是最初的融霜周期结束后再运行3小时,低温工况是运行3小时。为了确保机组性能更稳定,多数企业通常会用更多的时间去做测试,一般是国标要求测试时间的6倍多,基本上是一整天都在运行一个工况,名义工况测试通常是72小时以上。
此外,还有一些国标规定的工况之外的,比如更低的环境温度、更高的出水温度这些工况,比如-25℃环境下55℃出水、-15℃环境55℃出水;比如将测试室打到-25℃后,将被测试机冷机(即停机不断电)48小时后再自动开机等等。
虽然这些都是都是国标范围之外的工况,但为了让机组更符合北京甚至更北的“煤改电”地区的实际使用情况,很多企业也会去做一些超出国际要求的工况测试。
四、经销商怎么考察企业实验室?
对于很多初入行的经销商来说,在选择品牌时,仅仅从企业的广告宣传、销售人员介绍、产品外观等方面,难以判断。可以到企业里去进行实地考察,看看生产规模、车间、工人素质等。最主要的,可以对企业的实验室,进行重点的考察。
市场井喷之下,很多新加入的热泵生产企业其实没有像样的实验室。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实验室投资较大,对于刚起步的小企业来说,负担较重;二是实验室耗电量较大,运行成本高;三是由于政策刺激与鼓励,生产企业数量剧增,还没来得及建造或者不知道怎么建。
经销商看厂时,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1.看工况制冷机组的压缩机铭牌
制热量测试范围:5~50kW。煤改电招标要求产品制热量大于5kW,而产品标准GB/T 25127.2适用的是小于50kW的机组,所以测试范围可以定为5~50kW。
对于测试上限为50kW的实验室,要降到-25℃,压缩机总匹数至少26匹;如果企业产品制热量范围小于此,比如只生产3~6匹机组,可以依据实际需求建造。
2.现场产品测试
可以测一下名义制热COP是否大于2.1,-20℃工况能否长时间运行,-25℃能否正常启动;
3.观察温度是否真到了-20℃
实验室温度范围:-25℃~40℃。虽然要求产品在-20℃正常运行,但在-20℃到-25℃之间要能正常启动,所以实验室温度下限定为-25℃;由于少数情况下,需要使用制冷功能,所以实验室也能进行制冷测试,环境温度上限定为40℃。
大部分实验室仅能达到-10℃以内的测试工况,很少能达到-25℃的。建造环境间库体的保温板质量差,地板甚至不用保温板,导致漏冷严重,既耗电,又使得低温工况很难降温。
因此,电控柜上的干球温度PID表上的温度值,应该与测试软件上的干球温度测量值一致。请实验员打开测试软件的测点修正界面,看温度测点是否被修正过,修正值太大则不正常。
4.看实验记录
很多企业建造实验室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生产许可证,一旦拿到许可证后,实验室基本上不用。原因有二:一是实验室耗电多,运行起来会增加成本;二是贪便宜,以极低成本建造了“一次性”实验室,用于申请许可证,几个月之后就无法运转了。
请实验员打开实验报告的历史记录,查看做实验的频次,若频次高,也能反映出企业对研发、质控的重视。企业非常关注实验室的耗电量,上述实验室在运行50kW上限样机时,总用电负荷约为90~100kW,含样机用电,制热工况与制冷工况差不多。长期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以一台“煤改电”常用的5P机组为例,一般测试时长加起来大概需要24小时,5P机组+实验室设备功率大概在70KW左右;变换工况时长加起来约需16小时,此过程中所开设备功率大约55kW。
那么,一台“煤改电”机组的耗电量大概为:24h×70KW+16h×55kW=2560度电,按一度电1块钱来算,则费用为2560元左右。如果测试时间更长,费用比这个数据还要高得多。
而且,一台样机出来,不只是测试机组的性能就可以定型了的,在这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还要考虑能不能想办法把机组的能效做得更高,让机组运行更加稳定可靠等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运行数据去优化,让研发人员进行分析,而这些数据,就是研发团队,从实验室中不断测试出来。
基本上实验室一开始运转,电费就像水流一样哗啦啦的停不下来,每当看到实验室电费单时,你就会明白:创新是需要成本的!而那些连个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或者有也舍不得开的企业,其产品稳定性如何,你也应该心里有数啦。
版权:由本微之前的文章改编而来,分别整合自合肥汇一和佛山欧思丹的相关采访。实验室图片由山东现代莱恩和华天成提供。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