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竹林】第42天
被报告这所城市连续十三天双零,而且今天住院疑似病例清零,意味着这所城市没有住院的确诊和疑似病例了,通知明天又开放一波旅游场所,这样的消息就像今天早上落了一点雨,晚殿之后扫院子,天虽仍旧阴沉沉的,空气中却透出一股清凉通透。
在我眼里被划分为不知是统归旅游局,教育局还是宗教局的寺院,属于室内活动场所,仍然要延续闭关模式。
说是旅游局,对于一所城市的宣传和旅游景点的开放设置,寺院成了每个地方必不可少的装点。
说是教育局,对于如今的僧众聚集,佛学院形式的多,例如课程设置和开学外出都是要相关部门指导的。
说是宗教局,寺院一面墙贴着宗教事务条例,实实在在规定着寺院做什么不做什么。
如果寺院被划为教育机构的话,相对于如今开展的线上教育,如火如荼的网课,寺院面对继续的闭关模式,应付这个漫长的寒假,院长来了一波经典背诵。
当小师父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说,快给我透漏一下,我要背诵什么,让我还没有收到信息之前,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比较多,有选背,有必背。小师父说。
捏着手机,等待那份背诵的消息发来。
从此,我诵经,上殿,抄经,学习,院子里晃悠之外,另外加了一份关于背诵这份差事,顿觉阴沉沉的天加了比较级。
每每提起背诵,恨不能那些大师们的脑子借来一用。
比如道安大师。
当,前秦王苻坚攻克襄阳时,曾说:“朕以十万之师攻取襄阳,唯得一人半。”此一人指的正是一代高僧道安大师。
形貌甚陋的道安大师十二岁出家后,不为师父重视,被打发到田间从事劳役,一做就是数年,其间任劳任怨,奉持斋戒。
数年后,当道安大师向师父索求经典研读,首先得到约五千字的《长者辩意经》。
道安大师利用白天劳作休息时研读一遍,晚上回寺,已能背诵全部。
师父又给约一万字的《成具光明经》,次日晚上回寺后,又将经卷交还师父,并面对师父能行云流水地背出全文,并且捧着经卷的师父看到一字不差,这样超群的记忆力,让神通著称当时的佛图腾大师,即道安大师的师父都大感惊诧,从此这位其貌不扬的“劳工”,终于迎来了另眼相待,开始受戒,参学,直至成为东晋佛教史,乃至中国佛教绕不开的重量级人物的存在,这一切,至少是大师超凡的记忆力所迎来的峰回路转。
也比如鸠摩罗什大师。
一首诗写鸠摩罗什大师:“心山育明德,流薰万由延。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 这样一位传奇的总让人扼腕悲伤的僧人,并不是影视剧《不负如来不负卿》中以大师为原型的那般,让人看不下去的不伦不类。
据说,鸠摩罗什大师每日背诵三万六千字,或三万六千首偈颂,即便按照三万六千个字来看,这种记忆力都近乎是旷古未有的。
这位当时可是“道流西域,名被东国”,每至讲说,诸王皆“长跪座侧,令什践而登焉”,在西域见重如此的大师,甚至为争夺这位高僧,前秦后秦先后曾发动两次战争。
在前秦,东晋太元八年(384)年,吕光割据凉州,为王。此时罗什大师不得不随吕光滞留凉州达17年之久,期间学习汉文。
当翻开现存经典,每一篇文辞优美的翻译,绝对想不到这样单单从文笔方面让人对汉字优美遣词,刮目相看的僧人,竟然是一介外国人,而且是汉语是自学。
而鸠摩罗什大师曾被了知其才学之人,惋惜的说道,他在中国所翻译出的经典还没有其才学的十分之一。被当权者所迫,大师曾向弟子们交代,“臭泥中生莲花,但采莲花勿取臭泥”。
似乎人以类聚,或者聪明者都扎堆了,与鸠摩罗什大师互称师父的佛陀耶舍,也是记忆力超群。
鸠摩罗什大师终于入住长安,在后秦大规模地翻译佛经时,劝后秦王姚兴将佛陀耶舍大师迎入长安。
佛陀耶舍大师翻译《昙无德律》时,并没有梵文本,大师说可以诵出,“姚兴疑其遗谬,乃请令诵羌籍药方可五万言”,可知这些药方可是没有关联记忆而且十分生涩,经二日,“佛陀耶舍乃执文覆之,竟不误一字”。众服其强记,即以弘始十二年译出《四分律》凡四十四卷,并《长阿含》等。而据记载,其供养不受,后不知所终。
……
相对于这些大德高僧,我记忆力和根基的漏劣,简直差了不止一个银河系。
而相比于这些德修兼备的大师人物,那些所谓从如今从世间一等学府踏入佛门,却洋洋洒洒的用论文的专业水平写一份数万字的类huang文,实名举报师父的弟子,是佛门的不幸,也是对那份高等教育机构标榜出来的聪明的辱没。
当年被反复交代,不明真相,必须闭嘴,但我记得,对于我这种长居寺院的僧人,当年的自己因为母亲的病重,不得不返回故乡探望一下。
当转车在一所城市,同一所城市,车站人流看着我,流露出的那份明显不同于以往的,对我这位僧人的态度,以及换票时被指指点点所听到的窃窃私语,正是那件所谓的举报之事被网络舆论所控制,甚嚣尘上的时候,面对他们因为网络消息对僧人不友好的态度,指明了就是因为这件事情的牵连。
我无法换票,眼看着从这一站到另一站,已经买好的票,火车就要开了,而我孤单的站在人流中,无助的想,这样,算是对一位僧人来说,数额蛮大的车票是要作废吗?
当站在人来来往往的城市的街头,内心一边默念着观世音菩萨圣号,一边想,有的事情,不发言,不代表自己就可以置身事外,高高挂起,而作为同一个团体,世人只是以这身形象来一概评论,这个时候,任何穿着这身衣服的人,怎能独善其身?
……
师父常说,如果身体好,还能遇到佛法,还有聪明的脑袋,真的不要浪费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如此暇满难得的人身。
而我想对比我记忆好,在社会上能走进高等学府又能踏入佛门的同行说,别浪费了你的智慧,至少是那份记忆力,至少没有我如此这般,一听背诵,条件反射般的顿觉苦不堪言啊……
【文中部分图片作公益分享,若有侵权,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