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十四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打开水,一位小师父忽然跑来问我,你是不是莲池荷风的作者。我一直坚持这样的想法,吃鸡蛋,何必认识那只下蛋的鸡呢?生活有时满地鸡毛,总要从中剥离出一片天地,安放不一样的风景。文字有时候是现实生活又离于生活,写文字的那个人,可能并不如文字当中的那个人。期望一旦有出入,剩下的就可能是失望。一个人要有面向世界的舞台,也要有面对内心的书房。
读经,有这样一段,分享:
稜伽云。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略说十种。
一者一切众生无始已来常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
二狐狗人马屠者杂卖故。
三不净气分所生长故。
四众生闻气悉生怖故。
五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
六凡愚所习臭秽不净无善名称故。
七令呪术不成就故。
八以食肉见形起识。以染味着故。
九诸天所弃多恶梦虎狼闻香故。
十由食种种肉遂噉人肉故。
如班足王经说。今有凡愚多嗜诸肉。罪中之大勿过于此。故屠者贩卖但为食肉之人。必无食者亦不屠杀。故知食者同屠造业。沾杀生分。可不诫乎。
前段时间网络破案的杀妻案,据说作案者是养鸭屠杀为业达二十年之久。据说当一个人第一次对一个动物动手杀死,会心生恐怖胆怯,但杀多了就习以为常,当杀畜生习以为常,杀人也会麻木不仁。正如经文中不食肉第十条之因——由食种种肉遂噉人肉故。
一直关注的一位作者,因其是故乡人,最近,其公号连续发布广告,有点流于铜臭的可惜。
莲池荷风公号前段时间,也接到邀请,开通广告链接,广告链接,接单是有一定收入的,看了看,还是拒绝参与,因自己也反感讨厌无处不在的广告。
公号也忽然收到邀请,并提供了链接可以申请个人认证,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关注量寥寥的个人公号,竟然收到这样的邀请,意外惊喜。草草发送资料,但最终人工审核失败。查原因,是因涉及宗教,未曾提前准备,细读申请要求条则,宗教被划分为一个敏感的话题,无法申请认证,这样一个机会,不得不失之交臂。
寺院,一年一期元旦的书画义卖救助活动。以义卖资金,救助帮扶社会需要帮助的部分人。字美丑暂且不论,忽然有种冲动,写一副字。想遍了内容,脑海中竟仍然是无常苦空,写出来,不是祝福,也不是任何看似吉祥欢喜的话,只是这个世界佛说的真相,而真相,往往残酷到会被刻意忽略,忽略久了,也就视而不见的麻木,以为本就如是。
小时候看电视剧,电视剧里会有这样的镜头,武艺高强的人获得了一本无字天书,只有有缘之人才可看到字。常常想,无字天书,打开,定是一片空白吧。如今读书,顿觉不尽然,有的内容,每个字都认识,但读不懂的时候,可不就是无字天书,那些白纸黑字,明明在那里,却像空荡荡什么也没有。
一位师父说:悲欢共,生死同。一点点感动。就忍不住发点东西抛头露面了。禅堂里,没人说话。不是不习惯。只是一直都想让别人看到自己。朋友圈发点啥。整个动静。在外面。也就是真真假假。人生戏如。
盛名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维护这份盛名,背后的心思。
不被名累,要么从最开始做任何自修或利益他人之事就要低调甚至不为人知的进行,要么就要示现一个外在随意,而内里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的人。并且从开始面对赞美就要做好心理准备,盛名之下,有可能从那些虚无缥缈的美好中一不留神跌落,但要看得云淡风轻。
王居士发信息问我说,这两年事事不顺,请教该怎么办呢?
我说:不顺,估计是自己内心有一个期望,达不到这个期望,感觉是不顺,但或许自己的,是别人羡慕不来的。
若是不顺,具体到人际或者做事,若是人的原因,结善缘化解。若是事情本身,因上看有没有尽最大的努力,若尽力了,一定有一个若满意若不满意的果,若果上再不圆满,那只能随顺。倘若深信三宝 ,可依靠三宝之力,祈顺缘增长。
将社交搬至网络,其费用心思一点不比现实差,好的是躲在屏幕后,能含糊其辞一些东西,能深思熟虑一些东西,也能无所谓一些东西。少了一点直面的尴尬。
一旦关注一个人或一件事情,要么因厌恶要么因喜欢,两者相同的是,它们总像被打上了聚光灯,仿佛无处不在。
院子里同一棵芒果树,有的枝头正在开花,有的枝头落叶,有的枝头已经结果。同一棵树,总有享受阳光的一些树叶,也有被层层树叶围困躲在阴暗的一些。而每一片树叶都有它独一无二的风景。树叶多像人生,明明启程相同,而结局却出人意料千差万别,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人生。
静静的拨着珠子念佛之人,真的是一种享受和福报。熙熙攘攘的世间,身闲的人安不下心,想安心的,身不得闲。
有一种宗教,其思想中有这么一说:凡是闪耀的东西都是魔鬼变成的,不允许其宗教徒靠近,打比方说,如今的发廊。
魔鬼什么样不知道。但是当年读书,边读书,边利用课余时间做过一段时间家教。一次家教结束,傍晚站在路边等候公交,时间过久,在站牌路边走走停停的晃悠,一抬头忽然发现有路人,眼神纷纷射过来,带着点奇怪的味道,一阵莫名其妙的我终于等到车赶到学校。后来将此事向别人聊起,有人告诉我,那片地方是红灯区,哪晃悠不好,偏偏在人家门口晃悠。当年第一次听红灯区这个词语,当年行人目光中的味道,就因为我正晃悠的身后是发廊。
老师说,如今教育,凡是跟分数挂钩的,努力过了,凡是不挂钩的,其实是努力不够。
他说,有时候,只一眼,情景对上,就触动感怀了,无人知晓,为何一念触动感怀。有时候,站在人群中,孤独得像是P上去的。
……
第十四,我说:
—文 中 部 分 图 片 仅 作 公 益 分 享 侵 权 联 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