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马路过往
北马路过往
□戴官宝
漫步在古城,寻觅古地名。一个老地名,一段久远的回忆,一份难忘的乡愁。这是灵魂赋予我的使命,退休在家,除了种树养花,读书看报,还时常出去走走。时代发展很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对古城的前世今生,年轻人不了解,就是有些年龄大些的人,也有的说不清道不明,或者也只是略知一二。我常想把我知道的古城较为真实的过去告诉我的后人,告诉我周围的人,告诉我家乡人。让他们了解过去,了解家乡的历史,留住乡愁,从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告诉外地人,让他们了解淮安,热爱淮安,来淮安游览观光,居住,投资。
穿行在黄河路的周围,看到一路边的地名牌上书“北马路”。我出于看看有几人知道地名的来历,向周围老人询问北马路地名的来历时,老人都说不知道的,后来有一个老人告诉我 :这周围地方很早以前,就是叫“老马号”的地方,朝廷驿站就设在这里。向北方去的人,要从这里骑马北上,所以就称为“北马”。起个“北马路”地名,是留住记忆吧。
噢!“老马号”,既熟悉又遥远的地名。
几年前,“老马号”这地方已是高楼林立,别墅成群。别墅院子里都停着轿车,月季、玫瑰、茶花、石榴等栽满院子,花香四溢。轿车旁的小菜地里白菜、菠菜、韭菜等,长得绿油油的,看着心里都舒服。院外水泥路四通八达,轿车、电动车穿行其间。古老的淮河水清岸绿,石工墙护卫着千里长淮,岸边亭台廊桥点缀其间,彩色的步道陪伴着古老的淮河,走向那不知终点的地方。男女老幼,或情侣,或夫妻,或伙伴,沿着步道,或大步流星,或漫步生莲。到处是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路边的绿篱上花儿竞相开放。老祖宗“淮水安澜”的千年梦,在今天盛世成真。
几十年前:这里是一片荒野,大水冲刷的沟沟壑壑,晴天一片沙灰,雨天一片泥泞,稀稀拉拉的刺槐树、柳树长不成树形,东倒西歪顽强生长着。狂风暴雨打断它伸长的树枝。老百姓说“老马号,东大荒,处处都是乱葬坑。”死了人要到这里安葬,其他时间没有人会到这里来。行人难以穿行,除非走“马东”、“马西”自然村庄。住在周围的老百姓,到黄河挑水吃,都绕道走。当刮南风,或西南风、东南风,淮涟路上(现在是黄河路)司机和行人,都被风沙吹的睁不开眼。家家户户遇到刮风时,紧闭门窗,屋里到处落满灰尘。
几百年前,古淮河北岸七八米高的大堤上耸立着高高的旗杆。白天驿站的大旗,悬挂在旗杆上,晚上旗杆上挂上一长串红灯笼,表示这里是朝廷设立的驿站,让从南方各省传递奏章的马匹、驿丁,在宽阔的古淮河河面上,乘坐马船(官船),能远远地看到驿站。因黄河夺淮,黄淮水合流,顿使黄河水横亘在清江浦和王家营之间,河面宽阔达四五里。有《渡河》诗言“黄河之水天上来,急流迅驶如奔雷”。开始登船,波浪并不奇特,但是快到河心,巨浪陡起,浪峰如山涌立,直上数十丈,忽然颓落,水陷如渊。“回澜倒涌金银气,急溜横冲甲马声”。史载,遇难者,不计其数。
据《淮阴风土记》云:“毛家嘴,一名老马号,清口废驿之所在地。”“昔时南来驿使,于此登岸,故驿舍设于此,堤上故有市尘(城市的喧嚣),每至夜分,酒家灯火满楼。又以堤为娼寮所聚,故亦称菜花堤。”短短几句可见当时老马号的繁盛。据李鼎元《使琉球记》:“馆舍新造,宏敞可容百人。馆后有余地植稚柳八株,成阴大可纳凉。”就是说:在黄河大堤的旗杆北坡下,盖有巨大的驿馆大厅,可容纳百人活动。黄河堆坡上除了驿舍、马棚等驿站所用的房子外。还盖满了为驿站、驿使和客商服务的房屋。大堤上鳞次栉比的酒肆、茶馆、歌厅、娼寮等等,白天舟车麇集、行人摩肩,夜晚酒家灯火通明,劳累一天的人们喝酒消遣,赌场、烟馆、歌厅、娼寮也开门迎客。
明清朝代,按照交通地位的重要程度,将驿站分为多个等级。清口驿(老马号)为“一等极冲”,是大站。有“递马七十五匹,每匹价十五两,共银一千一百二十五两;马夫七十五名,每日支工食银四分,岁共支银二千八十四两;抄牌、羽书、传牌、兽医四名,每日支工食银四分,岁共支银五十七两;水夫二百名,每日支工食银四分,岁共支银四千八百八十两;旱夫一百名,每日支工食银四分,岁共支银二千四百四十两。”
“老马号”还设有官马船5只,救生船4只,官报船3只。
单从史书记载的官配“在编”工作人员,就有近四百人的团队,加上他们的眷属,约摸二千有余。老马号还要负责,南来北往传递奏章、信件等,以及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等服务。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为他们服务的剃头、洗澡、茶馆、酒馆、服装裁剪,各种蔬菜、鱼肉、南北货供应,另外还有为他们消遣的赌场、烟馆、歌厅、娼寮,自然百业兴旺。老马号想不繁华都难。
老马号大堤上建有马神庙,是崇拜驿马而建。为保一方平安,还建有土地祠。据李鼎元《使琉球记》云:“咸丰十年,驿毁于捻,惟傍土地祠存。”就是说,在清朝咸丰十年(1860),捻军从山东、沭阳一路杀向淮阴,捻军将清口驿的驿丁杀死,抢走驿马,焚烧驿舍。因为土地祠距离稍远且矮小,才幸免于难。从此兴盛百年清口驿毁于一旦,后人称此地为“老马号”了。
“北马路”位于黄河东路18号,现在是淮阴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和淮阴区市政工程管理服务中心之间的南北向小路。小路两侧还有淮阴区市政公司宿舍区和淮阴区住建局信访接待室。小路南端就是古淮河边了,小路不长,约二百多米。路两侧行道树己长成林荫道。古典的“北马”牌坊,就在北马路尽头向东一百多米。牌坊两侧上书:南去百日由此河下船上、放眼五湖四海;北往千里从这马上车下、挥手三山五岳。
牌坊周围亭台阁廊相连,在牌坊后面小广场上,一群老年人正在跳广场舞。廊桥长长的廊椅子上,众多老人在休息。今年九十七岁的陈耀荣老太爷对我说,我这一生过了两个“人生之最”:一个是最困难年代,1937年抗日战争后直到淮阴二次解放;另一个是最幸福的年代,就是现在的新时代。不愁吃,不愁穿,想吃什么都有,想穿什么也都有。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五千年从未有过的幸福生活。
作者简介:戴官宝,58年工作,当过兵,打过仗,干过公安,管理过公路。退休后,写点东西,乐一乐,留住记忆,留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