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传锋:难忘家乡的羊肉汤
生命是一个过程 也是一种目的
一年一度羊肉汤,
心心念念是家乡。
香飘万里童年事,
舌尖中国美名扬。
家乡的味道,童年的记忆。一年一次,在熟练制作的过程中,忆起童年的幸福生活,忆起那个心里向往的小院,忆起那个依靠在厨屋门口期待羊肉汤出锅的孩子,忆起辛劳的父母忙碌在厨屋里的情景……
文/潘传锋
冬至悄然降临,又到了喝羊肉汤的好季节,每一个在外打拼的单县人心里都不由得冒出些许期盼,期盼喝一碗那家乡的羊肉汤。
据考证,单县羊肉汤,属于山东省菏泽市汉族传统名吃,以其“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质地纯净,鲜而不膻,香而不腻,烂而不黏”独特风格,载入中华名食谱,以汤入谱的只有单县羊肉汤,被国人称为中华第一汤。民间有“来到菏泽牡丹城,不品单县羊肉汤,等于白来菏泽走一桩”的说法。
我的家乡座落在鲁西南单县一个偏僻的村庄,自然而然我是喝着家乡的羊肉汤长大的。
这些年我在外人面前提起家乡羊肉汤时,大家赞叹之余,大多想当然地认为是市面上的单县羊肉汤,实际上我心心念念的家乡羊肉汤,与单县羊肉汤是有一定区别的,只是单县羊肉汤名气大些罢了,不觉间包容了家乡风味羊肉汤。在我一个地道的单县人看来,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前者羊肉红汤加粉条、白菜、葱花香菜,而后者羊肉白汤只加葱花香菜,打个比方,这区别好似农村与城市给人印象上的差别,又好似家庭自用与饭店经营特点上不一样的差别,总而言之我更喜欢家乡味道的羊肉汤,那羊肉汤里承载着许多对故土乡村的思念与留恋。
鲁西南人过年宰羊做羊肉汤的习俗,从何时起我不得而知,但这已成为过年的标志。
小时候放学后,父母给的最大的任务就是到村南的树林里或者黄白河的绿茵岸上放一种叫作青山羊的羊,这是制作羊肉汤的基本食材。一年下来,羊养得大,多喝;羊养得小,少喝。
记得,每年开春养几只小羊,一年尽心尽力地饲养,像现在官场培养年轻干部似的,中间不得有半点闪失。那只担负年底被喝羊肉汤重任的青山羊,每晚还会单独享受些饲料,有时半碗黄豆,有时半瓢玉米,当时在其它羊的羡慕嫉妒恨里吭哧吭哧把料吃光,却不知未来将走上一条不归途。
有一年夏天,我和哥哥一边看自家晒在麦场的麦子,一边看着五只羊在树林里吃树叶,孩子爱玩是天性,哥俩不知不觉跑到池塘边捉蛤蟆去了,到快吃晌午饭才想起羊的事,等跑回去找,结果发现自家的羊吃多了自家的麦子,一个个在麦场上躺卧着,一动不动,后来,年底准备喝羊肉汤的那只羊竟然撑死了。再买小羊饲养,到年底也长不大,来不及了,父母很发愁。
那一年,我和哥哥原以为过年喝不到羊肉汤了,没想到,父母一咬牙在集市上买了一只70多斤重的大jie子(阉割了的公羊),那年有了羊肉汤喝,年过得格外红火。
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杀羊。羊腊月十几就杀好了,记忆中三叔杀羊很厉害。
我们堂兄弟七八个,小一点的孩子,没少跟着扯羊腿。三叔挽着袖子,大眼一瞪,对着孩子们吆喝一声,谁扯不好,不然羊蹄子蹬破谁的手。羊无奈地被按在案板上,三叔一手攥住羊嘴,一手拿尖刀照着羊脖子一刀捅下去,羊使劲挣扎,我们拼命拽着四条羊腿,头向后扭着不敢看。三叔麻利地剥羊皮、开膛、吹肠子,羊肉一会儿就被拴上绳倒挂在院子里的树上。冷冽的寒风中羊肉一会被冻的硬邦邦的,墙头上不时有猫的身影出现,大人就让孩子守着羊肉,到了天傍黑赶紧挂到屋里横梁上,挂外面怕猫偷吃啊。
当天晚上算是小试一把煮羊肉汤,羊头肉、羊血、羊杂炖一锅,一大家子老的少的,人人喝上几碗,热闹非凡,其乐融融。
最期盼的当然是正式煮羊肉汤的日子。又是起个大早,父亲先把羊肉沿着脊椎劈开,大约砍成七八块,母亲把羊肉一块一块地放进清水里清洗干净。厨屋里大铁锅内已放入半锅冷水,等羊肉放进去,刚好满满一锅,灶膛里的软柴火已经点燃,不一会儿大劈柴也加入进去,锅底火苗欢快地舔着大铁锅。
一小时之后,锅里水面上有浮沫了,母亲在水蒸汽和烟雾缭绕中,眯着眼一勺一勺把浮沫撇出来。父亲乘这工夫,把一簸萁干辣椒,用剪子一一剪开,甩出籽,然后把剔净籽的大红干辣椒放入锅里,母亲又把包着一大把不知名的药(yue)料的纱布包放入锅中一起煮。再煮上两个小时,羊肉的香味开始伴着水汽弥漫了厨屋,我们小孩子站在厨屋门口贪婪地嗅着香味,不断吞咽着口水。
母亲用一根筷子插到肉块上,试探肉的熟烂成度,如果感到没有什么阻挡,一插“噗”就透,说明肉煮得刚刚好。母亲招呼父亲停火,然后把羊肉用筷子插住,一块块放到干净盆里,不顾厨屋里烟熏火燎,肉热烫手,弯着腰拆羊肉,剔羊肉骨头,又把肉切成糖块大小形状,装满一盆,格外诱人,孩子们一边津津有味地啃骨头,一边伸手从母亲手里急切地接过切好的肉猛地咬上一口……
羊肉汤做得好不好,除了肉之外,关键就是做羊红油。
洁白的羊油放在案板上切碎,冒着水汽和热气的辣椒被捞出来放到羊油上,父亲用刀,噼里啪啦剁肉馅似的剁上一个小时,最后辣椒和羊油充分混合在一起,像泥一样细腻。这时,灶膛底的火重新燃烧起来,锅内的水咕嘟咕嘟的又沸腾了。剁好的羊油下锅大火熬制,直到羊油全部融化,羊肉块也开始下锅,小火慢炖,放入适量食盐,因为是羊肉汤老汤,需要咸一些,以便长时间存放,出锅前加入大姜片、大葱段和味精,这时才算大功告成。
母亲最懂孩子的心思,赶紧给每个孩子盛上半碗原味羊肉汤,红的耀眼、辣的刺激、咸的够味,大家高兴极了。
然后,老汤从大锅里被盛入大盆里端进堂屋放好。剩余的少许老汤,加水加白菜加粉条,熬一锅,加少许盐,出锅加香菜,再配上白面馒头,那叫一个美味!具体美到什么程度呢?比方说,早上喝,中午喝,晚上喝,一天三顿,顿顿想喝。父母亲那一天的劳累和欢喜,伴着这羊肉汤的味道,深深嵌入每个孩子的心里,成为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每年逼近腊月二十,家家户户都开始煮羊肉汤,村里到处都是羊肉汤的味道。纯朴的家乡人,一手端着一碗羊肉汤,一手拿着筷子和白馒头,站在自家大门外,品尝着羊肉汤,邻居间互相赞美着对方家煮的羊肉汤好看,汤红肉鲜。个个喝得身体发热,微微冒汗,然后各自心满意足地打着饱嗝回家了。
煮一次家乡的羊肉汤,是为了犒劳辛苦一年的家人,也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那羊肉汤辣辣的味道,香而不腻,喝到肚子里肠胃舒坦,额头微热,小脸通红,尤其是北方的寒冬腊月,绝对是驱寒的美味佳肴。
离开家乡20年,这几年在北京,每到冬天来临,我都会自己动手制作一次羊肉汤,但缺少了家乡的青山羊,缺少了家乡独特的水,熬制的羊肉汤虽然看起来也很不错,但比起小时候喝过的羊肉汤,总感觉少点什么:是童年的快乐回忆?是纯朴的乡亲乡音?还是那一方净水热土?
家乡的羊肉汤啊,以自己独特的美食魔力,诱惑着每一个家乡人的味蕾,牵挂着每一个在外漂泊的家乡人。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离家多远,蓦然回首间城市一角冒出来的单县羊肉汤馆,都让我们不由得频频回头凝望,让我们时刻惦记着、时刻想念着、时刻热爱着,好像家乡就在那里,不远不近,不离不弃,默默地等候着,让我们在喧嚣的城市努力、奋斗之余,心里时刻充满着希望和温暖。
2018年11月14日晚
于北京顺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