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35岁?这是我最认同的答案

也就是在10天前(4月29日),我还在计划着要好好利用五一的5天假期,完成几件平时欠下的“作业”:一、完成新书框架修改及样章撰写;二、完成一份迟迟未完成的项目培训课件;三、完成一份项目方案初稿;同时,5天假期还要读两本书……然而,29日晚上我接到父亲的电话,他说他最近身体有些不适,需要去医院检查下,我立即买了30号上午回老家的票……然后,我5天假期的“计划”全部泡汤……类似地,我有一位同事,五一假期前,信誓旦旦地和我讲,他要在5天假期里完成5篇专业文章的撰写,思路都已经想好了,然后就在1号,他一个远方的朋友来广州玩,一玩就是5天,之后他的5篇专业文章自然也是一个字都没有写……

我们都知道职场里有个“35岁现象”,最常见的就是很多用人企业将招聘门槛的条件之一设定为“年龄在35周岁以下”,包括诸如很多城市落户的门槛也是35岁,公务员报考的条件也是35周岁以下,很多高校默认的“潜规则”之一是35岁未能评至副教授,基本就得走人了,以前前段时间在网上热传的华为辞退一大批34岁左右的员工……35岁以上的排外条款遍布于我们周围,大家都习以为常。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35岁”?实际上,目前,我们大量的劳动都是脑力劳动,更多依靠的是知识和经验。35岁,刚好是脑子成熟、经验丰富的时候,也积累了一定的人脉,为人处世也更为稳重和老练,个人的视野和见识也更宽阔了。以我自己为例,我刚过35岁1年多,相比30岁或25岁左右的自己,觉得各方面的能力都强要强很多,为什么在最好用的年龄,却恰恰是被“抛弃”的人呢?我自己刚过35岁那会,我的老板还和我开玩笑说,接下来你就踏踏实实地在公司待着,不要胡思乱想,毕竟出去也找不到工作了……

整个假期,我闲暇时都在想这个事。突然发现,35岁及之后和35岁以前年龄段的人有一个非常本质的区别,就是时间自由。相对来讲,绝大多数35岁年龄前的人是纯粹的年轻人,其典型的特征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可以把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他所有的时间都可以由他所在的公司自由支配,我们看到很多公司里,年轻的员工“无休止”、“连轴式”的熬夜、加班,周末接到领导的电话也马上就可以投入到工作中……有些企业甚至喊出“年轻、单身、未婚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过了35岁之后,基本的变化就是,他要结婚、要生孩子,这个时间,他的父母基本也老了,需要更多的照顾,相对来讲,他的很多时间就不能够自由支配了:35岁以上的人,明天孩子要开家长会,后天老人生病了,给他钱让他加班也不加班,不是他懒了,而是他的社会责任不允许。换言之,他可以用来出售的时间骤减。一个不争事实是,尽管我们很多企业在招聘时都宣称“5天8小时制”,而据我的观察,真正“5天8小时”制的企业几乎没有。事实上,在现代企业里一周工作50小时是基本,一周工作80小时也常见,一周工作100小时的人也大有人在,因为在职场里要获得升职、加薪,一个默认的规则就是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事……

而矛盾的是,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过了35岁在企业里处于中、高层岗位的人,事实上他们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一个残忍的事实是,他们普遍都牺牲了更多的个人时间,甚至是个人的生活,他们中有一些位居高管的人甚至始终“未婚”。至于说,这样的付出值不值得,一方面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这个时代里,总有人他是愿意这样付出的。

同时,35岁的人之所以被设在招聘的门槛条件外,除了时间的自由支配度低以外,在我看来,还有两个因素:其一,体力逐步下降。过了35岁,很多人的体力不如35岁以前,一个最普遍的现象就是不能经常熬夜了,长时间的出差也会疲态明显,而如果缺乏锻炼习惯的话,还会显得油腻而没有朝气;其二,思想相对固化,更容易先入为主。过了35岁时,通常在社会上有了10年左右时间的打磨,多少积累了一些经验,其心灵和思想相对凝固。学习能力和理解新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如年轻人快。有些事情即使想改变也很难改变,同时也多少会面临我在上一篇文章(《真正的高手,都保持开放心态》)里谈到的心态不够开放的问题,很多企业事实上也就不愿意给这个群体的人机会。此外,35岁以上的人生活压力更大,对工作报酬的要求也会更高,而如果其工作能力和更年轻的群体一样的话,基本上企业就不会考虑他了,所以,一个不好的事实上,如果35岁了在一个企业里还处于基层岗位,大概率后面的路会越来越难。

最后,既然社会对“35岁”如此地不包容,那么过了35岁还能干吗?在某一个公司一直待到老吗(别说自己不一定想待,即便想待,我们大部分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也难有几十年的生命周期)。在我看来,实际上,过了35岁,只要是自己可以决定时间时,都可以干,比如创业、开网约车、做网络直播、干外卖,都可以。但是,只要是高度组织化的事,很可能都不会要你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