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盛集团:“7谋”冲千亿

图:三盛集团董事长、三盛控股董事会主席 林荣滨先生

文\潘永堂

千亿,是未来地产牌桌的“筹码”!

冲千亿,也只是个阶段性战略,不要给他贴上“永久规模论”的标签!

事实上,未来所有房企都会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但对当下中小房企而言,“发展”是战略第一要义!

紧接着,我们再说说当下“冲千亿”的难度系数!

前3年,提“冲千亿”的房企不少于50家;这两年,伴随地产寒冬来临,尤其是2018年、2019年资金收紧和调控动真格,房企冲千亿难度系数瞬间加大了,也因此,最近2年,鲜有中小型房企再反复提冲千亿。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有一家总部刚搬到上海虹桥的“闽系房企”,过去1年规模在350亿量级,此刻新总部带来新气象,员工士气高涨,合力征战“双千亿”战略——即三年内年销售规模和公司资产双双突破1000亿,做一家中而美的房企。

他是谁?

答案正是总部刚从福州搬到上海的“三盛集团”,一家过去以极致产品、极致企业文化见长的房企!

三盛是真的“逆势高增长”吗?

三盛如何看行业未来之变?

千亿目标提出容易,三盛如何做到?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地产总裁内参专程访谈了三盛集团执行董事、三盛控股总裁程璇女士(以下简称程璇)、和三盛地产集团总裁冯劲义先生(以下简称冯劲义)。

图:三盛控股总裁、三盛集团执行董事 程璇女士

3年60%

测算一下,2018年350多亿,三年内1000亿,意味着未来3年复合增长率60%左右。

60%是什么概念?其实这是一个很高的增速。

回看过去大行情下的黑马房企,3年超过80%复合增长率的房企整个行业只有6、7家,超过60%大约10多家,但到了2018、2019年的严厉调控年,30强房企销售目标普遍下调到10%到30%,10强则更低,核心是因为站在2018年看2019年大家普遍比较悲观。再加上短期来看地产调控政策不会放松。

那么问题来了,三盛60%的底气到底来自何方?

问题相对犀利,三盛高管给出了务实的理由和逻辑。

首先,房地产未来“3年周期波段”可能会消失,或者波段振幅变小、变短,整个行业进入一个长周期、高位横盘期,这样以来,行业就很难大涨大跌,看似地产冬天来了,其实反过来看,行业发展更平稳了,对企业而言反而是好事。

为何是好事?

三盛集团董事长林荣滨表示:“以前那种3年一个大波段,企业赚钱其实不踏实,现在行业回归长周期、低利润阶段,赚钱反而会更踏实。因为这个时候企业更多通过好产品、好服务取胜,踏踏实实做运营、做管理,房企只要做得比同行平均水平更优秀,往往就能获得良好增长。”

其次,对于60%复增率是否较高一说,程璇表示:“谈增长率高低,本身也要看规模量级起点,行业三巨头即使10%、20%增长,增量也是惊人的,而对比三盛集团,目前基础偏少,所以60%复增率还相对较好;甚至由于初期2018年、2019年基数低,2020年增长率或将突破70%,但后续预计可能会下降,最终整体保持一个平均60%水平。”

的确,过去3年100多亿到1000亿的房企也有融信、祥生、中梁等,他们几乎接近100%增速,对比下来,三盛350亿高位起跳,增速60%是可行的。

事实上,程璇也透露三盛具体千亿计划的铺排,即三盛在未来拿地、销售、资产增长铺排落实到各区域项目之后,初步测算下来三年内突破1000亿还是个不太紧促的节奏。”

其三,从行业空间来看,冯劲义补充到:“哪怕是到今天,地产行业规模还很大,预计 2019年突破15万亿将是大概率事件,试想想,在这样一个15万亿的超级行业,且房企市占率、行业集中度都还比较低时,一个300-400亿量级的房企的生长空间还是巨大的。”

图:三盛地产集团总裁冯劲义先生

极端的说,三盛甚至不用担忧15万亿还是13万亿,做好自己就足够了!

事实上,就连龙头碧桂园万科,2018年市占率还不到5%。而对比美国龙头房企最高曾一度达8%~10%。所以,冯劲义也大胆预测,未来3年50强房企都差不多千亿规模

那么,未来三盛到底如何征战千亿?

对此,老潘总结下来核心有7大发展策略。

策略1 “适度利润,规模优先”的发展路线

冲千亿是有难度,尤其早些年加财务杠杆的案例并不合适2019年之后。

冲千亿是有风险的,前些年加杠杆敢于赌后市行情的,如今有些赌赢了,但三盛集团董事长林荣滨更强调后半句——“赌桌上没下来,其实都不叫赢家”。的确中国400多幅'地王’,目前解套的不过三分之一。

有难度,有风险,三盛如何冲千亿?又如何在规模、利润、速度、安全上做平衡取舍? 对此,三盛在顶层路线上明确了“3大取舍”。

首先,明确适度利润下的“规模优先”打法。

又要利润,又要规模,房企速度就跑不起来,未来三盛希望在适度利润下快速把规模做起来。

值得补充的是,适度利润并不妨碍三盛未来的市值管理。

因为一家公司值不值钱,核心是看ROE水平,而不是项目销售利润率。

其二,通过“总规模”连续的快增长实现“总盈利”大提升。

逻辑很简单,比如现在350亿规模,20%利润率,即使未来利润率降到15%,但如果规模做到1000亿,那么未来三盛“总盈利”也翻了一倍多!

其三、规模优先是第一位的,但前提是保证现金流安全。

在地产圈,利润少点不会死,但现金流一断流就很容易破产。

对此,三盛在冲千亿过程中高度强调对现金流的严管控。

首先,三盛现金流是按照12个月现金流进行滚动预测的,相当于提前做了个很好的前置预防;

其次,最核心的现金流风险都被三盛严控,比如三盛目前不会做大量吃现金流的持有型资产,即使部分持有,也是销售卖完的现金流能完全覆盖持有资产才会考虑;又比如在拿地方面,三盛这些年没拿一块地王,而且拿地非常克制,比如三盛一直强调“以销定投”,不会透支。

理清了规模、利润、现金流的取舍问题,三盛就撸起袖子加油干了!

策略2:严控财务杠杆、放大经营杠杆

短期冲千亿,都要“加杠杆”!

过去杠杆基本都是财务杠杆,但如今资金面收紧,财务杠杆很难做了。对此,三盛采取了“严控财务杠杆、放大经营杠杆”的新打法。

首先,三盛严控负债杠杆,即未来3年三盛资产负债率将严格控制在75%安全线以内。三盛不会选择放大财务杠杆,而更多会增加一些合作方,用别人的钱一起把规模做大,这样公司安全性更高,负债又不会增高。

其次,过去三盛与同行合作不太多,整体权益大概有90%以上,而未来三年,三盛会将权益比降低到70%左右,但是否需要下降更多?对此,冯劲义表示反对。

他表示:“如果权益下降到50%甚至更低,那么对企业而言意义就不大了,因为权益比过低,会让企业变成生产车间,生产车间短期看不错,但长期会导致公司市值大幅下跌。”

其三,三盛幸运的是在冲千亿之前提前“上市”了,预计2020年三盛上市公司将具备融资功能,目前正在加速提升资本市场评级,预计明年年中可以做到AA+。

资本市场打通后,三盛冲千亿就如虎添翼了。

策略3:拿地竞争力是冲千亿关键

冲千亿,前提是多拿地、拿对地,拿好地,程璇坦言,房企经营,核心还是拿地。

三盛如何做好拿地?如何规避拿地陷阱?如何避免高价拿地?……对此,三盛至少有4大拿地纪律。

纪律1  差异化:拿地侧重去弱限购、弱限价区域

从2018年开始,三盛就意识到短期内调控不会放开!

程璇表示:“从2018下半年开始,三盛拿地纪律就非常清晰——即避开限购限价,到基本没有限购、限价的城市、又或者是基本低于城市平均限价范围、弱限购、弱限价的地区。

1年多来看,这个做法效果很好。

但有部分强限价城市,也是可以的。

程璇补充到:“同一个城市,即使是强限价的,但区域售价在限价之下的土地也可以拿,比如昆山限价2万\平米,但三盛在昆山拿地片区的竞品售价才1.1万\平米,但三盛依靠自己的产品优势,实现了10%左右的溢价,售价达1.2万\平米。”

纪律2  严标准:利润率8%,IRR30%,且做好前融计划

三盛拿地很少出错,核心是因为纪律严格、标准高。

其一、利润口径要求利润率在8%以上;

其二、项目IRR必须达到30%才能上会;

其三,上会项目必须把前期资金全部安排好、计划好;

其四、对去化周期、初始投资回收周期、现金流回正时间也有严格要求。比如正常平均6个月能开盘。

纪律3  组合战:做好532,不放弃“奶牛项目”

三盛冲千亿,并没有100%聚焦高周转现金流项目,也强调现金流、利润的组合,强调拿地的多渠道组合。

比如在项目投资渠道上,三盛目前这个阶段会坚持532组合,即50%是收并购拿地,30%是招拍挂拿地,剩下20%是大盘模式。

为何并购有50%之多?程璇解释到:“目前许多小房企手中有一些土地,但他们对这两年市场调整,导致他们对未来有些犹豫;其次,他们很多缺乏较高资质,融资困难,再加上三盛极致产品力和品牌,所以这两年开发商主动来找三盛合作、并购的越来越多了。”

冲千亿,三盛为何还要拿大盘?

对此,冯劲义强调,你想冲千亿,其实反而更需要长线的大盘项目。

比如大盘项目总共有200多亿货值,这样运营好,往往就能每年输出有40亿、50亿左右业绩,那么这就像“奶牛”一样,养好之后就可以年年产奶。

在大盘打法上,冯劲义强调,即使大盘周期比较长,但现金流周转不慢即可。

怎么做了?以三盛某个百万大盘为例,三盛拿下大盘后,由于地货比很低,加上付款方式优化,前端融资再加上当年销售,三盛这个百万大盘,竟做到了“当年投入、当年拿回”的好成绩。

当然,532组合并非固定,随着市场变化或者三盛规模到达一个量级,比例可能会调整为433或其他比例。

纪律4 优中选优:“勤奋”也是竞争力,200块地选10多块

如何提升拿对地、拿好地的概率?

对此,冯劲义脱口而出:“勤奋就是竞争力,三盛拿地要优中选优。”

的确,目前董事长、总裁和区域总等都在全国6个区域各个城市不停的看地找地,甚至周末都不休息,冯劲义补充到“你看的项目多了,样本大了,那么你拿到好地、拿对地的概率就上去了。”

的确,从2019年5月到现在,三盛投委会上会200多个项目,但最终拍板拿下的才10多个项目。

“录取率”不到10%,三盛拿地真正做到优中选优。

其次,样本量是靠谱的,严厉的。

目前三盛350亿规模,但集团投资团队差不多300多人,这比同量级的房企超出很多。另一方面,三盛投资团队的骨干都是有“事业总”潜质,三盛目前做了一个通道设计,即投资总看完地拿完之后就能直接去当项目总。

冯劲义笑谈,“拿完地后就直接下地干活了,这样项目周转速度能更快一些。”

事实上,就在最近政府审批严厉的华东区域,三盛常州城市拿地到开盘仅仅5个月,速度在当地遥遥领先。

策略4  强区域,6个大区深耕与竞合

与其他300亿量级房企大多聚焦“一、两个区域”布局不同的是,三盛目前350亿左右已经完成全国6大区域,即海西区域、环北京区域、山东区域、长三角区域、成渝区域、大湾区等六大区域。

首先,全国化6大区域布局能够支撑三盛冲千亿的业绩稳定性,且更有机会抓住区域轮动、城市轮动红利。

6大区域基本是中国三大经济圈和房地产强增长且稳定生长的区域。

这样的好处在于中国区域和城市的周期轮动效应明显,过于聚焦一个区域会出现业绩的波动性,这样的业绩大波动案例,在百强房企中非常之多。

画了6个圈后,所以类似内蒙、新疆、东三省一些区域等是坚决不去的。

冯劲义表示:“逻辑很简单,三盛目前这个量级战略上没必要全面开花,6大区域深耕好了,破千亿就是顺其自然。”

其次,深耕,才有更大竞争力。

未来三年,三盛拿地尽量增加对区域战略覆盖密度。

比如华东很多城市布局,三盛允许进入县级城市,其他区域如果不是省会城市,那么其他最多进入到地级城市核心区域。

同时,冯劲义表示:“到2019年12月份,三盛投资和市场研究部门基本会把6大区域能够进入的城市名单全部落地,最终确定适合三盛进入的目标城市,即三盛版的作战地图,如此以来,总部和一线拿地拓地目标就更精准聚焦了。”

其三,加大区域布局纵深度,6大区域大有可为。

比如环北京区域可以从从固安向天津和石家庄推进

比如山东区域可以从济南、青岛向烟台等周边三线城市推进

比如长三角地区可以从无锡、南通、昆山向周边三四线城市推进

策略5:新总部赋能下的“高周转”

类似其他房企的高管动荡,尤其是总部从江浙、福建等搬到上海,对三盛而言,程璇总结出有“三大难得和欣慰”。

图注:三盛人大家庭

第一:所有高管全部跟随公司平台从福州来到上海虹桥新总部,同时6大区首也无一人变动。

第二:集团新高管引入冯劲义、冯辉明等明星职业经理人,很多新理念在加速度融入嫁接在各区域落地生根,比如三盛目前6大区域很多项目的周转效率瞬间提升,之前三盛拿地到开盘大概11个月,如今平均提升到6个月左右,甚至极端的有4个月就开盘的。

第三:双千亿战略给了新老高管和区首很好的平台增长期许,而总部新赋能、周转大提速、三盛高管尼泊尔徒步行等也让新高管与区域一线情感更加融合。

也因为此,三盛2019年很多区域已经提前完成年初目标。甚至有的区域超过150%。

为何有如此成绩?

程璇表示

“其一,有些大区速度快起来之后,原来8个月开盘的结果如今4个月就开盘了,销售业绩提前锁定;

其二,原计划明年拿地,结果目前今年考虑到下半年土地价格便宜合适,因此新增土地也提前了。

如此以来,一则销售提速,二则供货加快,三盛“品质坚持+周转提速”形成很好的大运营效应。”

怎么做到的?

程璇表示:首先,新总部目前把产品标准化进行了完善,上下游部门环节磨合明显提速,这样带来品质和速度的提升。其次,加大了区域整体产品规范品质下的授权、放权,也激活了区域战斗力。

特别是产品维度,三盛周转与销售提速,核心源自产品力基础。程璇强调:“今天三盛的产品力不谈大本营的福州,就连扩张期新进入的城市,很多城市创造了“产品品质、销售速度、销售价格”区域最高的佳绩。

比如三盛·百督府项目启动伊始,林荣滨董事长就带着三盛高管团队走过总行程10万多公里的欧美考察,随后从产品规划到设计,林荣滨董事长都亲自督造。如今的百督府已是世界级的豪宅,而这种极致产品精神也快速落地到三盛其他各大产品系下。程璇笑谈:“今天三盛带领媒体、客户去看三盛标杆项目,往往都不用到福州,而是把大家带到三线、四五线城市,比如昆山、无锡县城的三盛项目去看,媒体看完之后都会惊叹四五线竟然有如此高品质。”

其次,产品力也体现在三盛主打“三大产品系”的梳理和标准化。目前,三盛产品系基本定型了,即高端系的百督府系列、大盘系的公园系产品以及目前主打流行的璞悦系。

策略6:从总部驱动到区域自驱动

未来冲千亿,推动力到底在哪?

对此,程璇表示三盛发展要从总部驱动到区域自我驱动转变。

1,强区域:权利与责任同步下沉

首先,新总部迁至上海,除了提升战略视野与战略资源对接,核心在理清总部与区域权责边界,按照千亿规模整体权利与责任同步下沉到6大区域。

比如未来总部将集中于战略、投资、预算、考核、战采、产品标准化、主要标准与体系建设,并提供融资、人力、信息与营销/产品/招采与成本等专业支持;区域是利润中心,是业务推进第一责任主体。

放权,也很重要。以前三盛区域总更多聚焦工程与营销,拿地和融资都不管,目前三盛新时期要求区域总全能化,即三盛集团要求各大区域一线总经理在做好产品的同时,一手抓“金主”、一手抓“地主”,即融资和找地目前区域一线自己去做,集团更多是做一个赋能和评判。

放权之后,区域总现在士气非常高涨。

2,事业大平台,财富共同体

冲千亿过程中,三盛对公司经营有了更高格局的洞见。

在三盛董事长林荣滨看来,房地产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很多世界领域做到第一的行业往往规模还不到100亿,但房地产企业往往动不动就做到百亿、千亿。今天三盛立足350亿量级继续大发展,实际上越来越变为一个社会化公司、社会化平台。

基于此,未来三盛集团将打造一个三盛人的“事业大平台、财富共同体”。

冲千亿过程中,也是三盛区域一线公司做大做强的过程,这是事业的大平台,更是分享的大平台,即财富共同体。目前来看,三盛开启了跟投机制,目前效果显著,按照目前三盛相关区域的项目估算,预估未来3年一些区域总经理的会挣几千万,这几千万,还是在工资、奖金之外的收入。

3,“盛创+盛利”2大激励机制

区域如何自我驱动?三盛创造的2大激励机制, 就在2018年开始,三盛开启了“盛利和盛创”2大激励机制,目前这2大激励机制,三盛堪称,几乎超越全行业的激励机制。

首先是盛创,即三盛实行项目跟投机制,与其他房企不一样的,跟投公司会给予较高的杠杆配比,同时,如果项目跟投万一亏损,三盛也会进行兜底,这个“更高收益、亏损止损”的跟投机制,本身是三盛相对人性化文化的一种体现。

其次是盛利。盛利就是基本上跟投项目利润率超过某个水平后,超过的部分,三盛拿出较高比例与整个团队来进行分享。

两大激励机制也更多体现对三盛人的“关怀”。

比如三盛针对利润率高的项目,现金流回正快的项目,会主动把额度加大一些,团队可以选择适当多投;

比如针对利润率和现金流一般的项目,相关方虽然必须强制跟投,但投多投少你自己选择。

策略7:注入“刚性狼性”DNA文化

在组织层面,三盛强调人才与文化两大维度。

在人才维度,三盛林荣滨强调:“做任何事情,人对了就全对了,人错了就全错了,所以我花时间最多的,一是投资委员会的拿地,二是见人。

而在文化维度,过去三盛一直强调产品极致文化,企业温情温暖文化,但在冲千亿做大做强进程中,三盛在原来温暖、温情的文化中开始注入“刚性狼性”新文化。

  • 首先,强调刚性文化,即所有三盛人要以:坚定不移的目标,坚忍不拔的意志,推进战略实现。

  • 其次,没有业绩就没有尊严,三盛未来将构建以业绩论英雄的强绩效文化,未来在三盛业绩排名上,奖优罚劣,对组织和个人进行末位淘汰。

  • 其三、在全景计划上,针对销售、回款、成本、产品标准化等核心业务环节建立刚性考核和奖励机制。

而在区域竞争上,三盛也在打破束缚。

为了鼓励竞争,A区域可以到B区域去拿地,但原则上如果是伙伴已经进入的城市,那么就不允许其他区域再进入,即谁先插旗归谁!

目前福建宁德公司已经开始占据浙江温州。

新三盛鼓励狼性文化,所以前端竞争是允许的,但在投后要保持管理半径合理性,即A区域在B区域的c城市拿地,那么A区域和B区域可以双方谈判好,团队肯定是B区域公司委派,运营绩效也归B区域。但在盛创、盛投无论A区域公司拿地方、还是B区域运营方都得跟投,而且可以享受超过利润的收益分享。

小结

新总部、大上海、新视野

强区域、大活力、自驱动

此刻的三盛集团正瞄准千亿目标,目标坚定,道路清晰,组织打通,整个三盛迎来了新气象、新格局,未来三年,三盛也势必迎来一段勇破千亿的“峥嵘岁月”!

END

 专注地产30强之变

地产总裁内参

努力为地产总裁提供“建设性、启发性”内容!

地产业内交流加老潘个人微信 dczcpyt

请注明公司城市姓名,否则不予通过

(0)

相关推荐

  • 楼市回温,刚需莫急,洋房送暖

    不少同业认为,如今北京楼市的成交数据已没有太大参考意义,由于网签受限,数据本身很难有效反映市场的变化. 对此观点,『地产营销人』不敢苟同. 首先,即使新房市场受管控较严,二手房市场的成交还是非常真实的 ...

  • 碧桂园,又变了

    导语:面对波诡云谲的房地产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房企组织架构,决定了他们在复杂环境中的应对姿态.这就要求企业具备排兵布阵的能力. 当今时代,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下, ...

  • 奥园地产总部要迁深圳?房企总部大迁徙,这个地区成“香饽饽”

    7月17日,有报道援引奥园集团内部人士的话语称,正在冲击千亿规模的广州房企奥园集团预计在7月底或8月初将地产总部从广州迁至深圳.这也是继恒大之后,又一家把地产总部迁至深圳的房企. 除了地产总部搬迁外, ...

  • 限价房=减配?

    那天去做了直播,聊房子的话题,跟网友随时互动,当说到当下楼市热门"限竞房"时,很多人留言表示蒙圈. 首先购房者们对限竞房是什么不明白,都以为和原来的市场上所有的普通商品房一样.其次 ...

  • 北上深,不相信房地产人的眼泪

    又到校招季,很多应届生问涛哥,毕业后想留在北上深一线城市,进入大型房企工作,应该做哪些准备? 涛哥能想象到屏幕背后那一张张充满希望的脸庞,但不幸的是, 今天的北上深,不仅很难容下年轻人安身立命的梦想, ...

  • “老干妈心态”的房企启示录

    地产八卦女说 以前品德高尚是成功,现在钱多的才是成功. 以前企业踏踏实实能做大规模,现在上市融资.加杠杆才是常态. 社会评价变了,总有企业和人被裹挟着随波逐流. 干嘛都那么急急躁躁呢?  不用着急,做 ...

  • 千亿企业系列点评之七:三四线杀手碧桂园,杨国强和他的变革之路

    丁祖昱评楼市,独家原创点评. 和其他千亿企业的领军人物相比,杨国强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他从来不做无谓的多元化. 作为千亿房企中唯一深耕三四线的开发企业,碧桂园2015全年的销售金额达到1401.6亿元 ...

  • 龙湖的远见与近忧

    说实话,地产行业已经过了冲规模的年代.地产行业的标杆,也渐渐从带领大家走上规模化.标准化道路的万科,转变以战略取胜.架构扁平的龙湖. 文 | 地产八卦女  陈庆 01 前几天,龙湖爆出组织架构变革,单 ...

  • 信托公司的“温床”:明股实债

    导读:例如,信托资金入股某地产项目的子公司,形成少数股东权益.项目转结后,信托公司会根据与房企前期签署的一些"抽屉协议",让房企在一定期限内回购股权,并承诺一定的收益. (上海信托 ...

  • 2019行情转换,买什么样的限竞房不犹豫?

    按照『地产营销人』对楼市的观察,一般正月十五过后的两周,直接能反映出上半年楼市的景气度. 一年之计在于春.无论对于买房人置业,还是开发商推盘,"金三银四"绝对值得把握,因此每年春天 ...

  • 刚上岸就扫雷 祥生控股前债难还

    上市不到两月,浙系房企祥生控股集团(02599.HK)就迎来了一波风浪. 作为国内TOP30房企中最后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房企,祥生控股集团一度被二级市场投资者认为是房地产板块"明星股&quo ...

  • 【独家】继总部搬迁深圳后,和昌地产成立“第四大区”!

    艳姐说 几年前一位地产老板抛出这样一个观点: 中小房企一定不能被大房企的规模思维带着走. 这句话的背后是:大房企被规模绑定的无奈以及中小房企所必须要在合理规模之外构建的破局思维. 身在上海,艳姐发现中 ...

  • 房企启动“双总部”模式,必须解决这三个问题!

    " 近期,百强房企禹洲地产跳出上海大本营,启动深圳总部,这意味着禹洲正式开启双总部模式.在今年楼市大背景下,禹洲逆势扩张的意图很明显.以此为契机,行业掀起一轮对房企双总部模式的探讨. &qu ...

  • 【房企年报解析】③综合杠杆篇:样本房企综合杠杆均值提升,财务和经营杠杆此消彼长

    导读 在对50家样本房企进行了经营和财务杠杆分析后,我们将对样本房企进行综合杠杆的分析.因为企业综合杠杆是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共同作用的,两者的状态决定了综合杠杆水平,可以通过合理的组合.搭配两者,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