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生命观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9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本次调查研究以大学生自杀、施暴事件为切入点,探究大学生生命价值取向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最终实现了解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取向,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期待的目标。
通过这次的调查研究发现,当代大部分大学生都持有相对科学的生命态度;同时也存在部分学生有着不恰当的归因方式,缺少积极情绪。
生命观指的是个人对于生命的理解与认识,是在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不断互动中渐渐形成的。生命观价值取向指对生命价值的定义,是个人的行为准则和追求标准。
大学生自杀、施暴等暴力行为日趋上升,这一现象与大学生的生命观价值取向密不可分,健康的生命观价值取向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生命观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观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制定生命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大学生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之一,是大学生生命观价值取向形成的关键时期。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施暴等事件频繁发生,反映了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未来舞台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所具备的生命观价值取向不仅关系到他们的一生,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
对大学生的生命观价值取向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观价值取向。
因此,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观价值取向我展开了《当代大学生生命观价值取向》的调查,希望能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观价值取向,探索适合大学生群体的生命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观价值取向,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统计调查及其他调查方法,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31份,其中有效问卷126份,有效问卷占96.18%。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01
古今中外的生命价值观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存在于社会的人们身上。因为在社会上,自然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在社会中,人的自然存在就是人的存在,而自然就是人的存在,所以社会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人与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统一。
儒家思想中的生命观是“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这意味着万物的生物化学是自然和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孟子·离娄下》中写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提醒人们要注重整体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先天下之忧而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告诫人们应珍爱、敬畏生命,展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02
生命观价值取向的认知
作为菁菁学子的大学生,是一个令人钦羡的群体,可大学生自杀、施暴事件却被频频曝光,使人感到惋惜。探究原因,外部的社会环境固然是根导火索,但根本原因在于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观价值取向。
在调查中:“您了解生命观吗”这一问题下,仅有15.87%的学生对于生命观十分了解其定义;而76.19%的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生命观,但并未深入了解;同时还存在7.94%的少部分学生对于生命观是毫无了解的。
图一 您了解生命观吗
在同一时代下大学生会产生某种相类似的价值取向,形成普遍一致性的社会行为模式。当然,由于个人教育背景和生活环境不同,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大不相同。与此同时,不同的需求层次和思想观念也会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
从根本上来说,大学生价值取向受限于大学生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和政治思想意识,同时和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和自体需要紧密相连。
生命价值取向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体现一个人对生命以及生命价值的认识,反映的是生命自我、生命的社会要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
生命价值取向是个人价值取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幸福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不同个体有着不同类型的生命价值取向。
03
当代大学生的
生命观价值取向
根据生命价值取向的操作性定义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得出生命观价值取向三维度七因子结构。
三个维度分别是:人生价值的目标、过程和评价。
人生价值目标是个人人生的重要目标,在人生价值观中处于核心地位。
生命价值过程是个体实现生命价值目标的方法和途径,生命价值评价是指按照特定的价值标准(判断值、判断值)来衡量生命的意义。
生命价值评价对个体生命价值目标的实现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其中生命价值目标包含了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生命价值过程包括主动解决、努力投入、幻想逃避;生命价值评价包括消极宿命、积极乐观。
04
生命价值目标
在调查问卷中,用“有理想或者目标吗”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目标进行了调查,其中7.14%的学生表示没有目标,而59.52%的学生表示有目标但目标并不明确,仅有33.33%的学生拥有明确的目标。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的生命价值目标是什么,对于生命价值目标没有一个明确定义。
图二 您有理想或目标吗
询问其为何对生命价值目标感到迷茫时,回答人数最多的是“事件过程中发现理想与现实有着巨大的落差,从而造成迷茫”的有101人;其次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总觉得自己不如他人的有86;也有62名学生是因为目标太多,理想太大;有49名学生认为是家庭的要求与自己真正想要的不太一样;还有的同学则认为学业、工作都太痛苦了。
图三 对自己目标或理想感到迷茫的原因
05
生命价值过程
当问到学生们在大学的状态是怎样时,有42.06%的学生表示有明确目标,并一直为之努力奋斗;而有31.75%的学生感到有心却无力,总觉得不如别人;还有18.25%的学生觉得很迷茫无措,无所事事;也存在小部分学生放飞自我,沉迷于娱乐,不愿意学习。
从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有一定的生命价值目标,同时对于生命价值过程却又感到迷茫,部分学生并不清楚该如何去实现生命价值目标,及不明确自己的生命价值过程。可见,部分大学生缺少对生命未来的长远规划,没有将生命价值付诸实际的行动。
图四 您在大学的状态是怎样的
马克思指出,“生命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现有价值与应有价值的统一。”
在“您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中有87.3%的学生认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9.52%的学生认为是精神的满足为主;3.17%的学生认为是物质追求为主。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追求物质与追求的统一,并不仅仅局限于物质追求亦或是单一的精神满足,而是期待物质与精神的相互统一。
图五 您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06
当代大学生对压力的认识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在“您在大学感受到的压力程度”这一问题中,19.05%的学生表示感受到压力很大;63.49%的学生表示压力程度一般;15.08%的学生则觉得压力很轻;仍有2.38%的学生觉得没有压力。
图六 您在大学感受到的压力程度
在了解到学生认为压力和挫折对自己的影响程度时,有4.76%的学生认为毫无影响;
44.44%的学生觉得压力和挫折带来的是正面影响,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把挫折看成一个挑战;
而48.41%的学生认为压力和挫折带来的是较为负面的影响,偶尔会使自己产生焦虑情绪;
还有的学生认为压力和挫折对自己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并且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这类学生占比2.38%。
图七 您认为压力或挫折对您的影响程度
当问到学生是否会采取方式应对压力时,占比最多的是偶尔采取方法应对压力,占总人数的45.24%;有39.68%的学生会经常采取方法应对压力,仅有10.32%的学生会总是采取方法去应对压力;仍有4.76%的学生从不采取方法应对压力。
图八 您会采取方法应对压力吗
那当代大学生是如何应对压力的呢?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会采用自我消化,自己正视的方式,占比73.81%;而有3.17%会采取自暴自弃,逃避现实的方式;仅23.02%会选择向他人求助。
可见,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自己面对压力(挫折),多采取被动应对,而不是积极的主动消除;很少会向外界求助,更多倾向于求人不如求己的心态。
图九 您会采取哪种方式应对压力
由此可知当代大学生大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力,并对压力有着一定程度的合理认知,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应对压力;同时也存在着小部分学生,面对压力时手足无措,使压力给自己带来了较为消极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积极乐观心态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面对压力的态度,解决压力的方法及频率都有待提高。
07
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态度
现在大学生虐待动物的事件层出不穷,而施暴者虐待的不是动物而是生命;我们对待其他生命的态度,就是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63.49%的大学生一致认为,虐待动物是极其冷漠残忍的行为,是不可原谅的;24.6%的学生则认为这是当代大学生压力过大的表现,应考虑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11.11%选择其他选项的学生认为,虐待动物是残忍的,不应该虐待动物,因及时注意到其背后的原因及时进行干预。
图十 您如何看待大学生虐待动物的行为
除此之外,大学生自杀事件也频频发生,有49.21%的学生认为这是各方面的压力造成的,能够体谅这种行为;
认为这是自私不负责任,不在乎亲人朋友感受的学生占比25.4%;
有15.08%的学生觉得这是对生命的蔑视,是不尊重生命的行为;
还有10.32%的学生对此感到很失望,把自杀行为看成大学生心理素质每况愈下。
当大学生尝试自杀时,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尝试避免精神上的崩溃;此时他们内心的潜台词是:“因为我将遭受崩溃和精神上的灭亡,所以我要杀死我自己”,这就意味着他们在还能够自控的情况下,自杀成了他们采取全能控制行动的最后机会。即使他们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控制权也还在自己的手上。
相似的,那些遭受痛苦的大学生,宁愿自己淫灭了自己,也不愿被痛苦所淫灭。大学生在自杀前的心理活动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想要结束生命,一方面又想要获得帮助。于他们而言,他们寻求的并不是真正的结束生命,而是想要结束当前严重的痛苦。
图十一 您如何看待大学生自残或自杀行为
中国的数千年告诉我们要避讳死亡,到了如今科学发达的21世纪,死亡依旧是件最好避而不谈的事情,但死亡却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思考死亡是为了活得更有意义。
90.48%的学生一致认为死亡是自然规律,应该珍惜生命;6.35%的学生不惧怕死亡,觉得这是一种解脱;还有3.17%的学生对死亡感到非常恐惧,不愿意谈及。
图十二 您如何看待死亡
人在情绪波动时,无法想出解决当下问题的方法,就有可能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通过调查发现47.62%的学生从未有过自杀念头;36.51%的学生在情绪波动时会产生自杀念头,但这样的念头并不会持续;存在这个想法很久,但现在暂时没有的学生有11.9%;还有3.97%的学生表示一直都有自杀的念头。
图十三 您有过自杀念头吗
基于以上结果,对大学生产生自杀念头的原因进行了调查,126人中有60人是因为家庭关系出现了问题;59名学生因自卑情绪产生了自杀念头;47名学生是因为产生了情感困惑;因人际交往障碍而产生自杀念头的有45名学生;因为学习压力的有44名学生;除此以外能够引起学生自杀念头的原因还有:对未来的恐惧、身体缺陷、环境的适应…
图十四 哪些原因会使您有自杀念头
想法和行为是分开的,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并不一定会去实施,很多时候产生自杀的想法只是一时冲动。因此,对于大学生是否实施过自杀行为做了调查;结果表明有10.32%的学生实施过自杀行为;42.06%的学生有过自杀念头但并没有实施行动。
图十五 您出现自杀念头时,是否有实施过行动
由调查结果分析得出,当代大部分大学生都持有相对科学的生命态度;同时也存在部分学生有着不恰当的归因方式,缺少积极情绪。
曾有心理学研究表明,有积极情绪的人比普通人能承受更多的痛苦,这种差别就有可能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身心健康,甚至决定着一个人的生命质量。
08
生命观价值取向教育现状
大学生的生命观价值取向教育,即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
通过调查发现,半数的学生表示学校很少开展有关生命教育或心理素质的讲座;39.68%的学生表示学校经常开展讲座,还有10.32%的学生表示学校从未开展过相关讲座。
可见,部分学校对于学生的生命教育或心理素质教育是比较匮乏的,学校应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或心理素质教育引起重视。
图十六 您所在学校是否开展有关生命教育或心理素质教育的讲座或课堂
同时,也调查了学生对于生命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感兴趣的调查,17.46%的学生表示对生命教育或心理健康素质讲座和课堂有着强烈的兴趣;73.02%的学生有着一定的兴趣,仅9.52%的学生对生命健康教育或心理健康素质讲座和课堂不感兴趣。
图十七 您对有关生命教育或心理素质教育的相关讲座和课堂感兴趣吗
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高校应加强生命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如:团辅活动、戏剧游戏、专题讲座、素质拓展等。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明确并树立自己合理的生命观价值取目标、建立科学的生命评价体系、增强积极的生命价值体验。
09
通过教育改善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价值取向
1. 学校教育
大学生的生命观价值取向的形成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雅思贝尔斯指出:“在人的存在和生成中,环境教育不可或缺,因为这种环境能影响一个人的价值定向和爱的方式的生成[5]。”
然而在当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使部分学校产生逐渐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却忽略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并不仅限于对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更应重视对科学的态度、方法和精神的传承。
现阶段面临着剧烈变革、竞争激烈的多元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碰撞。学校的人文性教育显得格外重要,良好的人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追求。
在进行生命观价值取向教育时,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生命价值目标,它包含了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个因子。
通常来说,生命价值目标越高的人发展得越快,但过高的生命价值目标可能会因无法达到,使学生遭受强烈的打击。
对于大学生而言树立合理并且适合自己的生命价值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唯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境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能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命价值目标,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开展教育时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方式,改变单一枯燥的讲座或者课堂模式。可以通过“榜样力量”“演讲比赛”“辩论赛”“志愿活动”“沙龙研讨”等,用有趣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对理想信念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切实地体验到自己的理想信念,通过具体的感受鼓励自己,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在于对意义的追求,从而减少生命中感受到的挫折和迷茫。
通过生命教育,认识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更好的应对挫折。可以组织心理游戏“我的人生五样”“生命线”使学生对生命产生热爱,发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展开珍惜生命的教育,帮助大学生勇敢直面死亡的存在,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取向,选择向死而生的积极生活。
2.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的家庭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当下社会的发展使家庭教育愈发功力化,父母更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和智力发育。父母过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却忽视了他们的情感和精神需求。
当孩子达不到家长期待的情况下,有的家长会采取不合理的处理方式,使孩子承受了过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孩子产生挫败感造成自卑的心理。家庭应承担起对孩子生命观价值取向的培养责任,把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作为孩子生命健康成长的起点。
对孩子的生命观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的发展,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需要培养适合其自身的生命价值目标和生命价值过程,而不是家长事事包办,忽略孩子的需求,把自己的意愿、经验强加于孩子身上。
生命是复杂多样的,是个体性的,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平等地与孩子交流,探讨生命的价值,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还可以带孩子去参加志愿者活动,从实践中体会到生命的价值,而不仅停留于抽象的理论。
3. 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点,当代大学生要学会形成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的能力,学会了解自我、接纳自我。作为学生只有把教育者的要求变成了自我要求,并去实践,教育的目的才真正实现。
在现如今巨大的生活压力之下,多数大学生把自我教育的重点放到了如何学习知识技能和满足生活上,精神生活逐渐边缘化。
自我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关键,因为生命的自然状态是个体性的,是多元化的。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评价体系,树立属于自己的生命价值目标,加强责任担当意识,培养应对应激事件的积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