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75: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75: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
上善若水无常形,气化雨露凝寒冰。激浊扬清柔克刚,神游八极性空灵。滋养万物顺自然,不求回报立功名。兴利除弊动善时,四季循环守节令。
天道玄德无仁义,凡夫俗子枉多情。损有余以补不足,抑强扶弱自公平。人间失道求功德,假仁假义名可名。礼法教化无忠信,理论创新出精英。
物欲横流迷心智,盗亦有道窃天命。丛林法则食物链,胜王败寇争输赢。蚩尤敢为天下先,阴魂不散惑人性。窃国大盗尧舜禹,化公为私立君令。
夏禹传子家天下,裂土分封授功名。大同社会大道废,汤武革命留旧病。小康社会奴隶制,礼乐征伐乱世情。尊王攘夷挟天子,百家争鸣非常名。
周游列国丧家犬,克己复礼梦镐京。丧心病狂删诗书,欺师灭祖失人性。罢黜百家尊儒术,离经叛道念歪经。虚无黄帝祀尧舜,招引戎狄酿灾病。
正复为奇善复妖,鬼哭狼嚎换辞令。丛林法则转基因,科技创新非典型。货币游戏纸牌屋,新冠瘟疫全球病。群魔乱舞五千年,举世昏昏谁先醒?
返朴归真问大道,赓续文脉读内经。再为往圣继绝学,心有宇宙日月明。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自均平。东南西北绕中土,华夏神州地气灵。
十二时辰五色谱,五运六气有节令。正心正念天人合,五脏六腑自感应。十二律吕五情调,三阴三阳十二经。神色脉象合天象,寒热虚实分浊清。
五味精气养形体,阴阳平衡心神宁。护卫精气驱邪气,昼夜巡行阴阳经。寒热湿燥四季风,侵袭人体生疾病。阴阳失衡邪气盛,内治神志保太平。
流年岁运观气象,趋利避害审时令。全科治学自修炼,泻实补虚守清静。祛除物欲少贪念,不积内患人康宁。抑强扶弱养正气,道法自然治未病。
所谓“大逆不道伤天害理”,就是违逆天道常理伤害公平正义。抑强扶弱“损有余而补不足”,就是自行调节阴阳平衡的天道常理。恃强凌弱“损不足以奉有余”,就是制造阴阳失衡危机灾难的“不知常妄作凶”。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主观意识能动性初心私欲泛滥,就会形成违逆天道常理的歪理邪说。“三纲五常”的等级礼法教化,是制造社会生态系统阴阳失衡危机灾乱的邪道。“民主法治”自由竞争愿赌服输赢者通吃的“普世价值”,也同样是制造供给侧与需求端结构失衡危机灾乱的邪道。这些丛林法则“割韭菜”的理论创新,都是“天人分离分科治学”偏执症知识精英伤天害理的盗亦有道。
自然生态系统阴阳失衡,就会出现气候异常的虚邪贼风灾害。天道抑强扶弱“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自行调节,就又会恢复气候循环阴阳平衡的常态。人类社会生态系统,也会出现阴阳失衡的歪风邪气灾害。人类社会三百多万年的文明演化史,就是正道与邪道此消彼长的斗争史。当年“黄帝战蚩尤”的“修德振兵治五气”,就是一场恢复社会生态系统阴阳平衡的道路之争。
自从“尧舜禹之变”的“夏禹传子家天下”以来,奴隶制小康社会的“三纲五常”等级礼法教化,就使人们形成了“天人分离分科治学”偏执症的封闭僵化惯性思维,也就很难理解“天人合一全科治学”的大道常理了。今天,“天人分离分科治学”偏执症的西方科学主义市场神教知识精英,不仅制造出了“钱吃人”的社会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末日危机,又酿成了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全球化新冠瘟疫人道灾难。面对这场愈演愈烈的供给侧与需求端结构失衡危机,中国人要想复兴中华正统文化,就必须回归“天人合一全科治学”的大道,而不能再次陷入“劳心者治人”的等级礼法文化迷魂阵。
正本清源,返朴归真。传道受业解惑问大道,炎黄子孙还是必须重读“黄老学说”大道文化经典。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读《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原文:
黄帝问曰:夫痎疟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者何也?
岐伯对曰: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疼如破,渴欲冷饮。
帝曰:何气使然?愿闻其道。
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鼓颔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疼;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则喘而渴,故欲冷饮也。
此皆得之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皆荣气之所舍也。
此令人汗空疏,腠理开,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内外相薄,是以曰作。
帝曰:其间日而作者何也?
岐伯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着,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也。
帝曰:善!其作日晏与其日早者,何气使然?
岐伯曰: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此先客于脊背也,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至骶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注于伏膂之脉,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日高,故作日益早也。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
帝曰:夫子言卫气每至于风府,腠理乃发,发则邪气入,入则病作,今卫气日下一节,其气之发也,不当风府,其日作者奈何?
岐伯曰:此邪气客于头项,循膂而下者也。故虚实不同,邪中异所,则不得当其风府也。故邪中于头项者,气至头项而病;中于背者,气至背而病;中于腰脊者,气至腰脊而病;中于手足者,气至手足而病。卫气之所在与邪气相合,则病作。故风无常府,卫气之所发必开其腠理,邪气之所合,则其府也。
帝曰:善。夫风之与疟也,相似同类,而风独常在,疟得有时而休者何也?
岐伯曰:风气留其处,故常在,疟气随经络,沉以内薄,故卫气应乃作。
帝曰:疟先寒而后热者何也?
岐伯曰:夏伤于大暑,其汗大出,腠理开发,因遇夏气凄沧之水寒,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
帝曰:先热而后寒者何也?
岐伯曰: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
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
帝曰:夫《经》言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今热为有余,寒为不足。夫疟者之寒,汤火不能温也,及其热,冰水不能寒也,此皆有余不足之类。当此之时,良工不能止,必须其自衰,乃刺之,其故何也?愿闻其说。
岐伯曰:经言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浑浑之脉,无刺漉漉之汗,故为其病逆未可治也。
夫疟之始发也,阳气并于阴,当是之时,阳虚而阴盛,外无气故先寒栗也。阴气逆极则复出之阳,阳与阴复并于外,则阴虚而阳实,故先热而渴。
夫疟气者,并于阳则阳胜,并于阴则阴胜。阴胜则寒,阳胜则热。疟者,风寒之气不常也。病极则复。
至病之发也,如火之热,如风雨不可当也。故经言曰:方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谓也。
夫疟之未发也,阴未并阳,阳未并阴,因而调之,真气得安,邪气乃亡。故工不能治其已发为其气逆也。
帝曰:善!攻之奈何?早晏何如?
岐伯曰:疟之且发也,阴阳之且移也,必从四末始也。阳已伤,阴从之,故先其时紧束其处,令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审候见之在孙络盛坚而血者,皆取之,此真往而未得并者也。
帝曰:疟不发其应何如?
岐伯曰:疟气者,必更盛更虚,当气之所在也。病在阳则热而脉躁,在阴则寒而脉静,极则阴阳俱衰,卫气相离,故病得休,卫气集则复病也。
帝曰:时有间二日或至数日发,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
岐伯曰:其间日者邪气与卫气客于六腑,而有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也。疟者阴阳更胜也,或甚或不甚,故或渴或不渴。
帝曰:论言夏伤于暑,秋必病疟,今疟不必应者何也?
岐伯曰:此应四时者也。其病异形者,反四时也。其以秋病者寒甚,以冬病者寒不甚,以春病者恶风,以夏病者多汗。
帝曰:夫病温疟与寒疟,而皆安舍,舍于何脏?
岐伯曰: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也。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
帝曰:瘅疟何如?
岐伯曰: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故命曰瘅疟。
这段话大意就是:
黄帝问道:隔日发作的疟疾,都是风邪侵害人体产生的疾病,而且会有一段潜伏期,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疟疾的形成,首先从风邪侵袭人的体表毫毛开始,发病时会感觉到身体舒展困难,接着出现冷颤不已、下颌鼓动、腰脊皆痛等症状。一阵寒冷过去,患者全身内外就会开始发热,头疼欲裂,口舌干渴,喜欢喝冷水。
黄帝追问:这是什么气造成的?请先生给我讲解一下。
岐伯解释说:这是患者体内阴气阳气上下相争、虚实更替、阴阳相移所致。阳气并于阴气,就会导致阴气实而阳气虚。如果阳明经的精气虚弱,就会出现寒冷发抖和两颌鼓动症状。如果太阳经的精气虚弱,就会出现腰背头项疼痛症状。如果三阳经的精气皆虚,阴气就会更盛。阴气过盛,就会出现骨节寒冷和疼痛症状。寒气从体内产生,患者身体内外都会感觉寒冷。
如果阴气并于阳气,就会导致阳气实而阴气虚。阳气盛就会产生外热,阴气虚则会产生内热。内外皆热,就会导致气喘口渴,所以就喜欢冷饮。
这都是因为患者在夏季被暑气伤害,体内热气过盛,暑热邪气潜伏在皮肤和肠胃间,侵占了营养精气居留的地方,使得汗孔疏松、腠理张开。一旦遇到秋季凉气,身体出汗就会遭受风邪侵害,或是洗澡时水气滞留在皮肤内与护卫精气并居。卫气在白天行于阳经,夜里行于阴经。邪气随行于阳经就会外散,随行于阴经则会与卫气内搏。阴阳内外相搏,就会导致病邪发作。
黄帝问:疟疾病症隔日发作,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因为暑热邪气侵入患者体内滞留较深,内搏于阴经导致阳气独行于外,阴经内邪气滞留,阴阳相争不得出,所以疾病就会隔天发作。
黄帝说:明白了!疟疾发作时间会逐日推迟或逐日提前,这是什么原因?
岐伯回答说:疟疾邪气从患者风府穴侵入后,会顺着脊骨逐日逐节下移。卫气是一昼夜会于风府,然后顺着脊骨每日下移一节,疾病发作时间就一天迟于一天。邪气先滞留在脊骨,每当卫气会于风府时,腠理就会张开。腠理张开,邪气就会乘虚而入。邪气侵入与卫气交争,疾病就会发作。卫气每日下行一节,发病时间就逐日推迟了。邪气侵袭风府穴后,逐日下移一节,经过二十五日下行至骶骨。第二十六日侵入脊内,流注于伏肿脉。再沿冲脉上行,九日后出现在缺盆中。邪气日渐上升,发病时间就一天早于一天。隔日发病的患者,是因为邪气内迫于五脏横连和膜原。邪气运行距离远、潜藏深、循行迟缓,不能随卫气一道出来,所以疾病才会隔日发作。
黄帝追问:先生说卫气每至风府穴时,肌肉腠理张开邪气乘虚而入,邪气侵入就会导致疾病发作。刚才又说,邪气随卫气每日下行一节。就此来看,患者发病时邪气应该是不在风府穴,这怎能造成疾病隔日发作呢?
岐伯解释说:邪气侵入患者头项,会顺着脊骨下行。人体各部分的血气虚实不同,邪气侵犯的部位也不一样。因此,患者发病时邪气就不一定都在风府穴。如果邪气侵入头项随卫气上行,就会在头顶产生病变。邪气侵入背部,在卫气行至背部时就会发病。邪气侵入腰脊,在卫气行至腰脊时就会发病。邪气侵入手足,卫气行至手足时就会发病。每当卫气运行与邪气会合时,疾病就会发作。所以说,风邪侵袭人体没有固定不变的部位。卫气运行使肌肉腠理张开时的发病位置,就是邪气滞留的部位。
黄帝说:明白了!由此看来,风病和疟疾是类似的疾病。那么,为何风病症状持续出现,而疟疾症状却时有时无呢?
岐伯回答说:风邪侵害人体某个部位,就会滞留在该处,所以疾病症状就会持续出现。疟疾邪气则是随着经络精气运行,并且会潜藏在体内深处与精气相搏。只有在卫气运行至此与邪气会合时,才会导致疾病发作。
黄帝又问:疟疾患者发病会先寒后热,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如果患者在夏季中暑,身体出汗时肌肉腠理张开,夏季凄沧水寒气就会侵入并滞留在腠理皮肤内。到了秋季,身体出汗时肌肉腠理张开,滞留体内的夏季凄沧水寒气与秋季干燥热风相遇,就会形成疟疾病变。夏季凄沧水寒气属于阴气,秋季干燥热风属于阳气。患者先伤于水寒气后伤于干燥热风,身体就会先发冷后发热,疾病反复发作,这种病症称为寒疟。
黄帝问:有些患者是身体先发热后发冷,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患者先伤于干燥热风后伤于水寒气,身体就会先发热后发冷,疾病也是反复发作,这种病症称为温疟。
如果患者身体只发热不发冷,则是体内阴气先衰绝导致阳气独盛溢散于外。患者发病时,会出现气短、心情烦躁、手足发热、恶心欲呕等症状,这种病症称为瘅疟。
黄帝接着说:上古《医经》有言,“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那么,患者身体发热是阳气有余,发冷则是阳气不足。疟疾患者身体发冷时,热水熨烫或烤火也不能使其感觉温暖。到了身体发热时,冰水擦洗也不能使其凉爽。这些寒热交杂症状,都是属于阳气有余或不足的情形。当此之时,医术精良者也无法遏制,必须等到寒热症状自行衰退后,才能采用针刺术进行调治,这是为什么呢?请先生再给我讲解一下。
岐伯解释说:上古《医经》有言,患者发高热时不可进行针刺调治,脉象纷乱时不可进行针刺调治,汗出不止时不不可进行针刺调治。这就是说,正当患者血气逆乱时,切不可立即进行针刺调治。
疟疾刚开始发作时,阳热邪气并于阴经。当此之时,患者体内阳气虚弱而阴气过盛。体表没有阳气,就会先感觉到寒冷发抖。阴气逆乱至极时,邪气就又会进入阳经,使得阳气与阴气交并外溢,导致阴经虚弱而阳经盛实,患者就会先感觉到身体发热和口渴难耐。
疟疾邪气并与阳经则阳气盛,并于阴经则阴气盛。阴气过盛,患者就会感觉身体发冷。阳气过盛,患者就会感觉身体发热。产生疟疾病变的燥风水寒邪气,一年四季变化无常。在阴阳邪气交杂逆乱至极时,就会导致疾病反复发作。
到了疾病发作之时,患者身体就像火烧一样炙热,又像狂风暴雨发作一样势不可挡。因此,上古《医经》有言:“方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这就是说,当邪气正盛时,强行制服就会必然会导致正气受损。应该审时度势,等到邪气衰退时再进行调治,就必然能够圆满成功万事大吉。
疟疾患者尚未发病的时候,水寒阴气还没有并入阳经,燥热阳气也没有并入阴阴经。如果能够预先进行调治,就可以使患者精气饱满,邪气也就会自行消退。因此,庸医不懂得“治未病”,更不会“治已病”。等到阴阳邪气交杂逆乱导致疾病发作时,才急忙用针用药进行调治,这样肯定不能制服邪气。
黄帝说:明白了!那么,疟疾究竟怎样调治?时间早晚又该如何掌握呢?
岐伯回答说:疟疾快要发作,邪气即将在阴经阳经间转移,必然会从患者四肢末端开始。到了阳经已被邪气伤害时,阴经随后就会受到伤害。因此,在未发病前,先紧缚患者四肢末端,使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然后,静心审察患者脉象征候,如果发现其孙络盛实且有淤血,就必须及时用针刺术彻底泻尽淤血。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精气运行尚未与邪气交并的先机。
黄帝问:疟疾尚未发作时,会有哪些症状?
岐伯回答说:疟疾邪气入侵人体,必然会导致阴阳虚实交相更替。邪气侵入阳经时,患者就会出现身体发热和脉动急躁症状。邪气侵入阴经时,则会出现身体发冷和脉象沉静症状。邪气逆乱至极时,阴经阳经精气俱衰,卫气和邪气分离,疾病就会停止发作。等到卫气和邪气再度会合时,疾病就会复发。
黄帝又问:有些疟疾患者,间隔二日甚或间隔数日才会发病。发病时或干渴或不渴,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患者间隔几天发病,是因为邪气与卫气滞留在六腑的时间有差异。二者有时能相遇有时不能相遇,就会导致疾病间隔几天才会发作。疟疾患者发病时,体内阴阳虚实更替会有轻重差异。因此,患者有时会感觉口渴,有时却感觉不到干渴。
黄帝说:上古《医经》有言,“夏季伤于暑气,秋季必生疟疾。”有些疟疾病例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夏伤于暑,秋必病疟。”这是顺应四时气候变化而言。有些疟疾患者病态异常,恰恰与四时气候规律相反。譬如,秋季发病者,会感觉到身体异常寒冷。冬季发病者,却感觉到不甚寒冷。春季发病者,畏惧寒风。夏季烈日炎炎,发病者却会出汗较多。
黄帝问:温疟和寒疟病变,都是邪气滞留人体所致。那么,邪气究竟滞留在患者内脏何处?
岐伯回答说:温疟是冬季遭遇风邪侵害所致,寒风邪气滞留在患者骨髓中。到了春季,阳气生发,患者体内风寒邪气却不能自行排出。到了夏季,患者又遇到炎热暑气,就会导致脑髓消耗、肌肉消瘦、腠理开泄、皮肤疏松。有些人因为从事重体力劳动,体内邪气就会在出汗时随汗排出。如果温疟病邪伏藏在肾脏,邪气就会从内向外排出。因此,就会表现为阴气虚弱而阳气过盛。阳气过盛,患者身体就会发热,盛极必衰,邪气又会侵入。邪气侵入阴经,就会造成阴气过盛而阳气虚弱。阳气虚弱,患者又会感觉身体发冷。这种病是先发热后发冷,就称为温疟。
黄帝追问:瘅疟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岐伯回答说:瘅疟患者,肺脏素来有阳热邪气滞留。阳热邪气溢散全身,就会造成厥阴寒气冲逆上行,使得患者胸中郁气满实不能发泄。这时,适逢身体劳动用力使肌肉腠理开泄,风寒邪气乘虚而入滞留在皮肤内和肌肉腠理间,从而形成病变。患者发病时,阳气过盛。阳气过盛不见衰减,疾病就会发作。因为邪气尚未侵入阴经,患者就只感觉身体发热而不畏惧风寒。邪气平时内藏于心脏,外出则徘徊在肌肉腠理间,就会使人肌肉消瘦失形。因此,就称为瘅疟。
问道启示:
所谓“欺师灭祖离经叛道”,就是背叛了《黄帝内经》的大道真义。黄帝当年“为往圣继绝学”的“修德振兵治五气”,是赓续“伏羲氏教民推演易八卦”大道文脉的历史功德。自那时以来,天下中央华夏神州的龙子龙孙,都是上古大同社会大道文明的传人。唐尧虞舜夏禹是炎黄子孙,先秦百家诸子也都是炎黄子孙。老子阐释黄帝的大道真义,令后世高山仰止。孔子“删诗书”毁灭上古大同社会大道文明史,杜撰尧舜禹“仁德圣王”故事,背叛《黄帝内经》大道真义宣扬“克己复礼”歪理邪说,则恰恰是“欺师灭祖离经叛道”的始作俑者。
自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科举科考知识精英虚无黄帝和老子的“传道受业解惑”,就是“欺师灭祖离经叛道”的“大道废有仁义”,也是“天人分离分科治学”偏执症的“智慧出有大伪”。因此,从“尊王攘夷”的“华夷之辨”,直到“五胡乱华”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都是知识精英牛鬼蛇神“欺师灭祖离经叛道”的“引狼入室”祸患不绝!
追根溯源,道为术之本,术为道之用,法术万变道不变,盗亦有道非常道。法术形态的国家机器制度法规和方法论,都只是工具手段。器物形态的装备和武器,同样是“术为道之用”的技术工具。针灸术、砭石术、按摩推拿术和药物,都是“损有余以补不足”的治病手段。如果违逆了“损有余以补不足”的天道常理,这些治病手段就会变成草菅人命的妖法魔术和毒药。如果违逆了抑强扶弱“损有余以补不足”的天道常理,法术工具手段和武器也都会变成荼毒生灵的妖法魔术。
究竟是追求社会生态系统阴阳平衡的健康发展,还是制造不均衡发展的危机灾难?这个问题,就是正邪善恶道不同的初心抉择。蓄意混淆黑白宣扬“中庸和谐论”的摸石头过河,就是掩盖公有制与私有制道路之争的诡辩术。
在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初级阶段,华夏先民们道法自然“结绳记事”口传心授,就形成了“天人合一全科治学”的大道文化知识体系,也能够运用“阴阳五行说”方法论指导生产生活。因此,就曾经实现了全民健康自均自衡的生态文明高质量安全发展。面对当前这场“世界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是在“天人分离分科治学”偏执症的邪道上浑浑噩噩娱乐至死,就是回归“天人合一全科治学”大道获得自我拯救,这就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不容回避的生死抉择!
正本清源,返朴归真。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扶正祛邪,道不外求。消除个人命运的挫折和苦难,走出自然天性与世俗习性矛盾冲突的精神困惑,激活内心深处的自然天性灵气,自我康疗兼济天下。问道大课堂,让我们通过学习《黄帝内经》共同获得健康生活的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