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究竟什么课?|张涛

开学第一课,究竟什么课?

人生是一本书,每一位家长直接决定揭开哪一页。

未等九月一,就有人刷屏“开学第一课”;等到九月一,却听到老师布置的观后感作业,裤衩频道因广告太多未及时播出的致歉,以及各种因“开学第一课”的再次刷屏,开骂……

“开学第一课” 魅力如此之大,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裤衩频道的核心位置不可动摇。即便广告,也广告得“合情合理”,直至大家见怪不怪了。谁看个独播电视资源,不看广告怎么成,孩子节目怎么了,也得等!这跟穿了“新装”的皇帝一个谱,结果当有小孩说“这人怎没穿衣裳”,所有献媚都“无济于事”,皇帝才真觉得自己没穿衣服,光不溜秋丢人现眼!

二是教育部门层层“久病乱导医”。真正好的教学是在电视上吗?那么课堂上玩的哪一出?那些新辛辛苦苦奋战在教学一线的老师颜面何存?如果电视课堂优于教学课堂,是否可以将大量缩减教师资源,为国家减少许多开支,孩子们都可以坐在自己家里,心情好好地端着可乐,吃着爆米花,赏影院般赏电视搞自学。如此一来,教育部门也都可以直接与裤衩频道合并,以此圆满合理地解决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了。突然间,有种去外科看病却开出内科诸多化验的单子来,正在皱眉欲解其因,不道医生将我从头可以看到脚:起什么疑呢,大凡外科的病都因内科而起,做个全面检查方能一见分晓,彼此明白!堂而皇之,将自己本该承担的事务转嫁他方。

三是家长们不加甄别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虚荣”。一方面,家长们过于自负地处决孩子们的前途。“我未竟的学业心愿孩子们须要接续完成”,“孩子是我的全部,我要对他(她)负责,一切都要服从命令听指挥,没有任何商量余地”……试问:自己不优秀,或者从没为优秀努力的家长,凭什么要孩子比你优秀呢,孩子又凭什么了却你未竟的心愿呢?孩子是家长的骨肉没错,除此之外,也只是暂居家长屋檐下的人,家长并无任何权利以“为孩子好”为理由,设计其前途和命运。如果这样,孩子的个人存在性在哪里?另一方面,家长们各种信鬼信神作崇。什么鬼才资料教材,什么神童补习班,什么优生火箭班,什么“985”“211”,谈起这些,朗朗上口,为此,各种买各种补各种逼层出不穷,从未想过“本能担五斤的孩子非要加上十斤重码”的问题,也从未考虑过“教育的根本在于做好人的基础上的知识吸纳提升”,到头来,面对“我愿孩子能坐在路边为他人鼓掌”的家长嗤之以鼻,面对“一切都是为他(她)好”的孩子身心疲惫。

除此以上几点,还有,便是整个社会一片喧嚣的大环境。坚持真理敢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了,坚持怀疑勇于反思的人越来越少了,坚持正义“凡事身先”的人同样越来越少了。凡事都寄托于教育,凡事都不从自身做起,人云亦云,拾人牙慧。

开学第一课,究竟什么课?是广告扎堆的课,是明星示范的课,是摄影师“管中窥色”的课。老于倒靠点谱,做教育的,农村孩子走到如今也是千番努力、万般不易。

可这课究竟缺什么呢?不缺的在那摆着,名人明星效应,孩子们长大后,他们都是榜样,今后做人的方向!可心灵陶冶的地方在哪里,人文的精神在哪里,知识的重点在哪里……以此烘托出“教育的概念、方向、目标是什么”,以及“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又在哪里?我明白他们都是一群好心人,可好心人这都办的什么事?

这一课我跟着孩子上的,让我想起《走路上学》的电影和鲁迅的《父亲的病》。电影讲的是,云南怒江边上的瓦娃和娜香小姐弟俩,为了到江对面学校去上学,不得不每天命悬一线、溜索过江的故事。《父亲的病》讲的是,为了给父亲治病,转手名老中医陈莲河开了一副含有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原配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和败鼓皮丸的奇珍异方,结果误人误医、草菅父命。以至于悟出——“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的道理。悲乎,电影孩子们固然能看能懂,而文章能看却不懂,——等懂了的时候,何止是口咽凉气、筋骨冰刺那么简单?

说这些的意思,就是看《走路上学》的电影给孩子们的启示和效果,远远都比上(看)《开学第一课》大。如果一味执迷不悟,那与名老中医陈莲河有何区别,不同的是,彼手所执的是医学木刀,此手所执,则是教育木刀。

世界上有一种委屈,叫“明知药有毒,还得吃下去,不吃还不行”。于是,我违心的给孩子辅导观后感曰:

今天我看了《开学第一课》,心里十分高兴,也特别激动,对新学年也充满了无限渴望。高兴的是,我遇见几位社会名流,他们教我们如何成就人生;激动的是,他们为我未知的世界打开了一道门,好比眼前有一群玩得起劲的小朋友,我就想知道他们玩的什么,为什么高兴,从而引发了我对学习的兴趣;新学年对我来说,就好比春天里的农民伯伯在心爱的土地上播下种子,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去等待累累的硕果……

界世的你

我从未走远

xiaoguchenai

摄影|文学|思想|旅行|篮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