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鸣远紫砂壶的鉴赏与辨伪
陈鸣远的书法技艺也是一绝,几个南瓜壶上的书法字体都很潇洒飘逸自成一派。这就是陈鸣远书法特有的晋唐雅风。
陈鸣远的紫砂技艺精湛,文艺品位甚高,尤其能自制自署。作品式样新颖,却又古趣盎然,可谓融古铸新。对各壶式都很擅长,集光素、筋纹及花货三类造型的技能于一身。尤其善制自然型茶具、文房雅器,创作灵感取自大自然,其象生作品风格自然写实,几可乱真却又极富巧思,堪称是塑镂兼长、技艺超群的全能陶艺大家,开创了一代壶艺文丽工巧的风格。
陈鸣远制壶技艺精湛全面,又勇于开拓创新。他仿制的爵、觚、鼎等古彝器,工艺精,品位高,古趣盎然。所制茗壶造型多种多样,特别善于自然型类砂壶的制作,作品有瓜形壶、莲子壶、束柴三友壶、松段壶、梅干壶、蚕桑壶等均极 具自然生趣,把自然型壶在明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向艺术化的高度。这些壶式不仅是他的杰出创造,而且成为砂壶工艺上的历史性造型,为后来的制壶家们广泛沿用。
康熙重修的《宜兴县志》谓:“陈远,工制壶、杯、瓶、盒。手法在徐、沈之间,而所制款识,书法雅健,胜于徐、沈,故其年虽未老,而特为表之。”这段文字引自李先荣修、徐喈凤纂《宜兴县志》,此志刊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由此可以推断,陈鸣远制作紫砂器的主要活动时期在康熙中期。最重要的是,此志称,“其年虽未老,而特为表之。”按照一般修志的惯例,尚未亡故的人是无法入志的。这也进一步证明在康熙二十五年县志修成之时,陈鸣远的技艺早已备受盛誉,且正值青壮年,可谓真正的青年俊才。
陈鸣远,极为活跃,“常至海盐张氏之涉园,桐乡则汪柯庭家,海宁则陈氏、曹氏、马氏,而与杨中允晚研交尤厚。”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廷揽,并与上述文人雅士合作,制作出不少精品紫砂壶。吴骞的《阳羡名陶录》云:“予尝得鸣远天鸡壶一,细砂作,紫棠色,上锓庚子山诗,为曹廉让先生手书,制作精雅,真可与三代古器并列。”
陈鸣远为太学生出身,为古代最 高学府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生员。他引此诗句以自铭其壶,展现出其深厚的学识与涵养,也流露出其对自身壶艺的自信之意。
陈鸣远,字名远,号鹤峰,亦号壶隐,石霞山人,清代康熙年间宜兴上袁村人。据诸多材料推算,陈鸣远约生于康熙十九年(1680)前后。他出生于紫砂 世家,其父陈子畦也是制壶名匠。陈鸣远不但有制作的好工夫,且与文人雅士交往频繁,所谓“近朱者赤”;加上他自己勤奋好学,所以使其作品充满文人味、书卷气。其艺术造诣,历代文人都有极高评价,是紫砂史上又一位里程碑式的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