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戏曲,清风徐来,小剧场版黄梅戏《玉天仙》抢先体验

《玉天仙》片头MV

编者按
古往今来戏曲经历了傩戏百戏南戏杂剧,直至京剧之集大成,前辈们一直在推陈出新,不断适应大众的文化娱乐需求。当今,戏曲演出还未走出“高大上”的怪圈的时候,总有一批有眼光、胆略的戏曲人返璞归真,以小剧场为试验田,打破戏曲现状的枷锁,让戏曲舞台回归本位。
今天这位主人公余青峰老师,著名剧作家,三度曹禺剧本奖获得者,两度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得主,正在实践他的小剧场梦。
余青峰的小剧场梦
作为国家一级编剧余青峰老师,想必很多越剧爱好者也很熟悉,他的越剧作品有《赵氏孤儿》《大道行吟》《结发夫妻》《烟雨青瓷》《青藤狂歌》,现代越剧《我的娘姨我的娘》,还记得去年疫情期间,越剧之家曾推荐的反映2003年参与抗非典斗争的人们彼此之间的理解和真情的现代越剧《被隔离的春天》,剧本也是出自他之手。他也是三度曹禺剧本奖获得者,两度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得主。

“戏曲刚出现时演出都在哪里?勾栏瓦肆、亭台楼阁、水榭歌台……戏也演得好好的,古戏台、一桌二椅,可以说是最早的小剧场雏形,怎么到现在发展着都变成了大剧场了?”他抛出了问题,看似疑惑,心底却清明开朗。

曾几何时,戏曲的市场慢慢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在草台之上,常与节庆、喜丧相伴,成为农村人民过节一样的盛事。突然有一天,戏曲又回到了城市,灯光舞美越来越讲究,可是城市的观众们似乎并不买账——八百上千座儿的大剧场经常坐着寥寥数人,票卖不出去就赠票,动辄一场大戏演完就再不复演……

“我们以往的戏曲,太好太美,现在这样,太可惜。”谈及戏曲鼎盛时期的样貌,他目光回到百年之前,闪闪发亮,一声叹息,视线落回到眼前,多了一些锋利,“娱乐形式多了,大众口味变了,是戏曲观众流失的一个方面,但首先得回过头来看看,戏曲自身出了什么问题。”

“我不需要那么多的观众,我的野心很小,每场200个观众足矣。想看戏的观众坐满了就会有仪式感,有了仪式感这台演出才有了气,有了这口气才能让观众再次踏入剧场看戏,形成良性循环。”这个念头支撑着他,从而放弃了安逸的编剧生涯,转身成为一名小剧场戏曲制作出品人。

爆红的《玉天仙》
《玉天仙》是允中也同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联合出品的第一部戏,也是余青峰的代表作品。
自2018年首演至今,收获的褒扬和奖项不计其数。2020年在由文旅部主办的昆山百戏盛典演出中成为爆款,在线直播观看人数达67万!传统剧目显示焕新魅力,古典故事依然能为现代人带来新的审美愉悦。《玉天仙》有别于传统戏曲中对朱买臣和崔氏的刻板印象,是研读史料后对二人作出的新的解读。不是去颠覆“千古励志男”朱买臣的形象,也不是为被骂了千年的“嫌贫爱富、嘴脸势利”的崔氏洗白,社会已经发展千年,我们也应当用一千年后的眼光去看待一对千年前的夫妻,借古鉴今对两性关系作出新的思考。
《玉天仙》由黄梅戏第二代领军人物之一黄新德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获得者夏圆圆领衔主演,梅花奖获得者王琴、国家一级演员董家林及优秀青年演员潘玲玲、卢宇共同演绎。

《玉天仙》片段欣赏

视觉盛宴《玉天仙》
为了让小剧场黄梅戏《玉天仙》能让更多人了解,传播“峰”式小剧场理念,余青峰老师特邀杭州三马为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伙人贺绍伦戏曲音乐工作室操刀,对整部戏进行了高水准的影像录制,让观众体验与众不同的观戏体验。我们特别采访了录制导演贺绍伦,他介绍了此次影像录制的不同之处:
一、打破镜框式的戏曲舞台影像结构
现在大部分的舞台录像都是以镜框式结构,拍摄的特点就是长时间,不打断,然后多机位并行的这么一种拍摄理念。从舞台到影像,这个转换过程需要超越现有的模式,才能达到更佳的观感。这次我们打破镜框式的戏曲舞台影像结构,一是采用电影级的机器去拍摄,画质上肯定是大大地超越,专业拍摄电影的镜头能够带来画质上的一个飞跃;二是根据剧情需要打断式,对演员的表演作了极致的要求,也较多地使用了一些影视语言,和以往做的舞台录像有了实质性的区别。
二、用最亲近的镜头跟随演员,身临其境的感受
以前的工作方式是机器架在那儿,六台五台也罢,机器是不能动的,等于说,机器和演员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疏远的,不是亲近的。此次我们从影视技巧上,能将镜头自由地在舞台上采集最佳的画面,这种突破能尽可能地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戏曲演员的手眼声法步。整体录制的要求,我们迈向戏曲电影方向的同时,又保留了戏曲舞台的真实呈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