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戏曲,清风徐来,小剧场版黄梅戏《玉天仙》抢先体验
“戏曲刚出现时演出都在哪里?勾栏瓦肆、亭台楼阁、水榭歌台……戏也演得好好的,古戏台、一桌二椅,可以说是最早的小剧场雏形,怎么到现在发展着都变成了大剧场了?”他抛出了问题,看似疑惑,心底却清明开朗。
曾几何时,戏曲的市场慢慢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在草台之上,常与节庆、喜丧相伴,成为农村人民过节一样的盛事。突然有一天,戏曲又回到了城市,灯光舞美越来越讲究,可是城市的观众们似乎并不买账——八百上千座儿的大剧场经常坐着寥寥数人,票卖不出去就赠票,动辄一场大戏演完就再不复演……
“我们以往的戏曲,太好太美,现在这样,太可惜。”谈及戏曲鼎盛时期的样貌,他目光回到百年之前,闪闪发亮,一声叹息,视线落回到眼前,多了一些锋利,“娱乐形式多了,大众口味变了,是戏曲观众流失的一个方面,但首先得回过头来看看,戏曲自身出了什么问题。”
“我不需要那么多的观众,我的野心很小,每场200个观众足矣。想看戏的观众坐满了就会有仪式感,有了仪式感这台演出才有了气,有了这口气才能让观众再次踏入剧场看戏,形成良性循环。”这个念头支撑着他,从而放弃了安逸的编剧生涯,转身成为一名小剧场戏曲制作出品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