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塘镇淤泥中,发现“谜”样木疙瘩,专家说:它是少见的宋朝木锚

在浙江省定塘镇中坭村内的淤泥中,当地农民偶然发现一个奇怪的木疙瘩,后经过专家鉴定得知,它是一件非常罕见的船用木锚。至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定塘镇,位于浙江省象山县中南部,东邻石浦镇,南连晓塘乡,西濒岳井洋,北接新桥镇。作为浙江宁波小镇,定塘镇仅拥有耕地3.13万亩,但却坐拥全县最大的平原水库——大塘河水库贯穿全镇,境内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十分适合居住。定塘镇内的中坭村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该村内河流纵横交错、水网如织,南邻大塘港地区,在古代宋元时期,是一个水运非常繁华之地,不少来往客商的船只都于此处落脚休息。随着近年来的开发与改革,中坭村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借助绿色发展的形势,让当地村民尝到了致富的滋味。

古人云“水无常势”,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主要河流纷纷改道,致使中坭村的许多河流流速放缓,不少河道都变成了土质肥沃的农田,便于农民们耕种。当地农民响应国家政策,在一望无际的稻田中寻找希望,播撒下安居乐业的种子。在一次犁田活动中,一位农民偶然发现用于犁地的犁头断掉了一截,于是赶忙挖开田地,寻找撞断犁头的“罪魁祸首”。令人惊讶的是,他没有挖出想象中的石头,反倒将一块漆黑的木头挖了出来。

农民将黑木头捧回家中仔细研究,发现去总长230厘米,高85厘米,厚36厘米,全身为黑色,在边缘处存在断茬,整体呈牛角状。此事一度惊动了村里,村民们对此众说纷纭,始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当地考古专家们听到消息后也迅速赶到,在对此物进行了简单研究后,确定它是一件古代文物,当即命人将其运送至博物馆展开进一步研究。

在博物馆中,考古专家们对该文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清洗工作,并根据碳十四断代的方式认定此物为宋元时代的船锚。谈到这里,一个问题出现了,在我们的认知中,船锚是在船只靠岸时用于固定的器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超高的重量抓住河底淤泥。可是此锚是木头制成,木头的密度远小于水,它如何能够达到稳定船只目的的呢?

经过考古专家们的介绍我们得知,原来此木锚并不是一般的木头制成,它的质地居然是铁力木。

铁力木又名铁梨木,它是一种铁力木属常绿乔木,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等地也有它们的身影。铁力木密度与硬度都较高,可以供军工、造船、建筑之用。考古专家提到,早在宋元时期,航海的渔民们便已发现了铁力木的特性,当时的铁器价格昂贵,穷苦渔民们没有能力购买,因此以铁力木雕刻成船锚作为铁锚替代品。为了能够让铁力木锚能发挥更好的效果,有些人甚至会在其外层包裹一层铁皮,以此加重锚的重量,令其顺利沉入水底。

在考古典籍中,古人曾多次提到铁力木锚,但苦于没有找到实物,考古专家们一直不敢下定论,如今铁力木锚正式出土,终于让此事有了定论。不得不说,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定塘镇中坭村出土的铁力木锚,对我国浙江船运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准确的实物资料,同时也在历史研究过程中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参考资料:《船的历史》王辉著 浙江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