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宇文邕军事与经济的行动,与后周柴荣极其相似,同样于北伐病逝
宇文邕在军事上做了两件彪炳千秋的大事,第一件是消灭了强大的北齐帝国,统一北方;第二件是在徐州歼灭了南陈吴明彻所部精锐,为十年后杨坚渡江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周朝和陈朝这场惊心动魄的吕梁大战,发生在周建德六年(公元 577 年)十月至周建德七年(公元 578年)二月。
五年前,陈宣帝陈顼趁北齐内乱,出兵十万,收复了失陷长达二十多年的淮南地区,将金陵的战略防御体系向北推进了数百里,一举解除了金陵面对来自北齐的军事压力。
可惜陈顼不是他英明神武的大哥陈倩,如果是陈倩发动了伐齐之战,他不会就此收手,他还会继续北上,将高纬请回金陵喝茶。陈顼只想得到淮南,扎好自家的篱笆墙。在收复淮南后,陈顼按兵不动,坐视宇文邕灭齐。直到这时,陈顼才突然有些后悔,蛋糕都让宇文邕吃了,自己吃什么?
陈顼缺少战略上的应变能力,当战不战,不当战却跳出来乱砍一通。宇文邕在旧齐疆域内的统治已经日趋稳固,而且周军气势正盛,在这个根本看不到胜利希望的时刻,陈顼却大动干戈,和宇文邕打一场大会战,决定旧齐疆域的归属。
对于这场不合时宜的战争,陈朝统治集团高层对此多持反对态度,比如五兵尚书毛喜。陈顼在出兵前,毛喜就劝过陈顼∶'宇文邕新近得志,心气太高,我们不宜在虎头上拔毛,不如保境安民,以待天时。'陈顼现在鬼迷心窍,不听。
陈军现在的进攻目标是彭城(今江苏徐州),彭城北扼齐鲁、西凭中原、南临江淮,在南北分裂的时代,军事地位极为重要。陈顼要吞并北齐疆域,就必须迈过彭城这个坎。
陈军的正副统帅还是吴明彻和裴忌,这是上次收复淮南的陈军原班人马。驻守彭城的是当初在平阳出尽风头的新任徐州总管梁士彦,梁士彦在城外和吴明彻打过一场,结果败得一塌糊涂,只好退守彭城,同时向宇文邕呼救。陈军很快就围住了彭城,百般强攻,不过因为彭城城池高大,陈军一时没有得手。
宇文邕当然不会让陈顼抢走已经属于自己的蛋糕,替宇文邕出马的,是上大将军、郯国公王轨。王轨用兵非常老辣,他并没有直接和陈军交火,而是率一支轻骑兵急驰南下,在淮口(今江苏淮安)的淮河与泗水汇流处,在河中树起大木桩子,然后用铁锁拴上车轮,彻底阻止陈军战舰的南归之路,然后'关门打狗'。
消息传到陈军前线本部,谯州刺史萧摩诃看出来了王轨的险恶用心。萧摩诃劝吴明彻趁王轨在淮口立足未稳,火速南撤,冲破铁锁,还有一线生机,否则等王轨在淮口两岸筑起了军事要塞,我们就别想回家了。吴明彻目空—切,没听萧摩诃的。
吴明彻在彭城逗留不退,就给了周军各部缩小包围圈的时间。吴明彻还在计算哪一天能进入彭城,周军已经将陈军围在了彭城外的狭小空间里。在萧摩诃的坚持下,吴明彻勉强同意撤军,因为陈军是乘船北上,所以陈军再次乘船南下,顺着泗水,准备取道淮河回到江东。
已经过不去了。淮河上数千枝木桩截住了陈军战舰的归路,即使是陈军在慌乱之下拔掉木桩,又能拔掉几根?王轨在岸上开怀大笑,吴明彻你也有今天?周军各部乘船入河,一战下来,陈军彻底崩溃,吴明彻、裴忌以下三万余人被俘,只有萧摩诃率两千多骑兵走陆路,侥幸回到江东。
陈军国小民稀,兵员缺少,这三万多人是陈朝最精锐的一等强兵,在一夜之间就化为乌有,金陵城中的陈顼后悔得直撞南墙,早听毛喜的良言,何至于此!
吕梁惨败后,陈朝再无力北伐,只能坐待灭亡。但失败者苦涩的泪水,在胜利者眼中一文不值,宇文邕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感到骄傲。本来周齐陈三分天下,北齐灭亡后,周陈隔江对峙。
此时的形势非常类似于三百年前西晋和吴国,晋武帝用了十五年才灭掉东吴,宇文邕也许觉得,他不会等那么久,等消化完灭齐之战的胜果,他就准备请陈顼再次回到长安。
和军事上的巨大成功相比,宇文邕在经济上并没有太大动作,因为宇文邕想做的,早在三十年前,宇文泰和苏绰就已经做完了。宇文邕只是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六月,铸造了五行大布钱,这种钱的面值并非是一比一,而是一比十。蜀汉刘备当年铸造了一比一百的大额钱币,赚走了百姓的劳动力差价。宇文邕没刘备那么腹黑,而且仅是一比十的非等值面值,就大赚了一笔,'大收商估之利'。
历史之所以牢牢记住宇文邕这个名字,有三件事,前两件就是上面提到的灭齐之战和吕梁大捷,另一件就是著名的'周武帝灭佛事件'。佛教史有一个专用名词'三武一宗法难',三武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一宗是指周世宗柴荣。
据《佛祖历代通载》记载,宇文邕即位之初,是一个忠实的佛教信徒,'初周武崇佛氏',在宇文邕的支持下,寺庙在北周境内遍地开花,迄于北周天和四年(公元 569 年),北周的佛寺数量达到了惊人的四万多座,僧尼更是达三百多万。
宇文邕对佛教态度由爱转恶,是在建德三年(公元 574年)的五月,因为宇文邕在信佛的同时,他还崇信道教。当时有一个著名道士名叫张宾,他为了维护道教的地位,经常在宇文邕面前说佛教的坏话,说和尚们曾经说'黑衣者亡',黑衣即指北周。宇文邕开始对和尚们产生了不满情绪,从此重道轻佛。
当然,最早提议废佛的,并不是道士张宾,而是成都野安寺的一个和尚卫元嵩,不过在天和二年(公元 567年),卫元嵩受封为蜀郡公,还了俗。不知道卫元嵩出于什么心态,上了一道《废佛》十一条给宇文邕,说和尚们成天无所事事,好吃懒做,贪财冒利,请宇文邕下诏废佛。
宇文邕已经有了废佛的打算,但在废佛行动之前,还要在理论上打败佛教,实践从来都是理论的现实反映。天和四年(公元 569年)三月十五日,宇文邕在大殿上召开了一场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佛道儒辩论大会,参加这场会议的不仅有佛教高僧, 还有知名道士、知名儒家学者,以及高官,共两千余人。
这场涉及佛、道、儒三家命运的舆论大决战开得荡气回肠,三方互相骂战,僵持不下,反正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宇文邕做出决定:以儒教为先,佛教为后,道教为上。
五年后,也就是建德三年五月十七日,宇文邕再次召开了三方辩论大会。来自同州的佛教界代表任道琳,面对张宾、卫元嵩等人的发难,舌吐珠莲,寸步不让,宇文邕甚至也加入了这场辩论战,结果一上阵,宇文邕才发现自己笨嘴拙舌,根本不是任道琳的对手。
宇文邕本意是想废除佛教,但在佛教势力的极力反驳下,宇文邕做出了一个两输决定,各打佛教和道教五十大板,'周禁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俗。'
表面上,宇文邕发动这场废佛运动是宗教原因,实际上在这场运动的背后,还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天下遍地都是寺庙,使天下无良田可耕;寺庙里尽是僧尼,使良田无人可使力。而且佛寺里大铸铜像,使本来就有限的铜材更加薄少,对国家铸钱是非常不利的。
宇文邕废佛,还有一层原因,就是宇文邕对自己的鲜卑人身份感到自卑,他似乎有意接受全盘汉化。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十一月,宇文邕下诏解释废佛的原因∶'佛生西域,寄传东夏,原其风教,殊乖中国。汉魏晋世,似有若无,五胡乱治,风化方盛。朕非五胡,心无敬事,既非政教,所以废之。'
鲜卑是五胡之一,宇文邕自然就是五胡。宇文邕不承认自己是五胡之一的鲜卑人,其汉化的用意已经非常明显。如果历史能多给宇文邕一点时间,也许宇文邕会成为第二个北魏孝文帝。
宇文邕的人生虽然很短暂,只活了三十六岁。但当公元959年,当时五代最有能力统一的柴荣英年早逝后,人们惊愕地发现,宇文邕几乎就是柴荣的前世真身。
比如:
一、他们的国号都是周朝。
二、他们都是第一代统治者的儿子,柴荣虽然是郭威的养子,但在感情上和亲生子无异。
三、第一代统治者宇文泰和郭威的庙号都是太祖。四、宇文邕和柴荣掌权时都是三十岁左右。
五、宇文邕灭齐败陈,特别是打败陈军精锐,为日后杨坚灭陈打下基础。柴荣西征后蜀,东征南唐,夺下淮南十四州,为日后赵匡胤灭南唐打下基础。同时,他们都喜欢亲征。
七、他们平时生活都非常节俭,不太近女色。
八、他们都进行过排佛运动。
九、他们都铸过钱币。
十、他们对后来篡夺他们政权的杨坚、赵匡胤非常宽厚。特别是柴荣,死后将江山及孤儿寡母托付给赵匡胤,让赵匡胤照顾自已的妻儿,结果众所周知。
十一、他们都没有活过四十岁。
十二、他们都是天下将定之时突然病逝。
十三、他们都是在对当时天下最危险的敌人大举北伐时暴病去世。
因为辽朝皇帝耶律璟昏聩无道,柴荣浩荡北伐,准备收复燕云十六州,在北伐军节节胜利之时,柴荣莫名其妙地生病,只好撤军,不久含恨病逝。宇文邕所要讨伐的敌人,是已经取代柔然成为北方第一强敌的突厥。
周建德元年(公元 572 年),统治突厥二十年的木杆可汗阿史那俟斤去世,其弟阿史那库头继位,成为突厥汗国的第四任可汗,史称佗钵可汗。当时的突厥军事实力非常强大,'控弦数十万,中国惮之。'南北朝历史上有句名言∶'我在南有两儿常孝顺,何患贫也!'就是佗钵说的。
佗钵在周、齐之间潇洒地游走,一张饭票吃两顿,吃不了打包走,从此佗钵过上了神仙般的生活。从亲戚关系上讲,突厥和北周的关系更近,因为宇文邕的皇后阿史那氏就是木杆的女儿,这还是宇文邕向木杆低三下四求来的,因为木杆差点把女儿嫁给了高湛,可见突厥对北周的军事威胁有多大。
就在宇文邕改建德七年为宣政元年的一个月后,也就是宣政元年(公元 578年)四月底,突厥人突然大举进攻幽州,杀略吏民,北方局势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宇文邕知道他和佗钵之间的新仇旧怨到了清账的时候,趁现在还年轻,一举解决来自突厥的威胁,然后痛痛快快地享受后半生。
宣政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大周皇帝宇文邕下诏北伐突厥。
宇文邕知道突厥的骑兵数十万,为了弥补骑兵上的劣势,宇文邕下令征集关中地区的所有驴马,有多少算多少。东平公宇文神举、原国公姬愿等五路大军悉数北上。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仅仅四天后,也就是五月二十七日,意气风发的大周皇帝突然病了。历史关于宇文邕的病情不详,但既然病了,就不宜再上前线,宇文邕长数一声,下令各部暂时回到驻地,等候命令。宇文邕驻在云阳宫养病,他希望等病愈后再北伐。
六月初一,宇文邕病情突然加重,眼看着已经不行了。侍从官立刻用软舆抬上宇文邕,火速回京。在即将入宫的那一瞬间,宇文邕双手垂落,一代圣明天子,含恨而终,享年三十六岁。
在临死之前,宇文邕已经拟好了遗诏。第二天,皇太子宇文赟在王公大臣的拥戴下,在大行皇帝灵前即皇帝位。朝议定大行皇帝谥号为武皇帝,庙号高祖,所以史称周武帝。
三百八十年后,柴荣含恨归天的那一刻,也许他想到了周武帝宇文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