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哥窑新论之十三 到底是亲兄弟、表兄弟,还是江湖兄弟? ——宋代官窑和哥窑瓷器再探讨
(3)高濂的《遵生八笺》。高濂,明代戏曲作家,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约生于嘉靖初年,生活于万历(1573-1620)年前后。能诗文,兼通医理,擅养生,撰《遵生八笺》十九卷。高濂爱好广泛,藏书、赏画、论字、侍香、度曲等情趣多样。在其《遵生八笺》指《燕闲清赏(上卷)》“论官哥窑器”中写道:
原文: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也。论制如商庚鼎、纯素鼎、葱管空足冲耳乳炉、商贯耳弓壶、大兽花纹面周贯耳壶、汉耳环壶、父己尊、祖丁尊,皆法古图式进呈物也。……(略去高氏介绍几十种器型的文字)其二窑烧造种种,未易悉举,例此可见。所谓官者,烧于宋修内司中,为官家造也。窑在杭之凤凰山下,其土紫,故足色若铁,时云“紫口铁足”。紫口乃器口上仰,釉水流下,比周身较浅,故口微露紫痕。此何足贵?惟尚铁足,以他处之土咸不及此。哥窑烧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
翻译:官窑的品位风格大概与哥窑相同,釉色以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是最下等的。说到器型制式,像商庚鼎、纯素鼎、葱管空足冲耳乳炉、商贯耳弓壶、大兽花纹面周贯耳壶、汉耳环壶、父己尊、祖丁尊,都是遵循古图式制作进呈给朝廷的器物。………(略去高氏介绍几十种器型的文字)官窑、哥窑烧造的器物非常丰富,不能够轻易全部列举,仅从上述例子可见一斑。所谓官窑,宋代在修内司中烧造,是朝廷为自己制作的。窑场就在杭州的凤凰山下,那里的土是紫色的,所以器物的足颜色像铁一样,当时都号称“紫口铁足”。“紫口”是由于器口上仰,釉水流下,器口比周身较浅,所以器口微露紫痕。这有什么珍贵的呢?只有铁足弥足珍贵,因为别处的土都赶不上这里的土。哥窑在私人手里烧造,也都从这里取土。
高濂属于很有影响的文化人,他在养生、书画、文玩等方面的论述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一段“论官哥窑器”也受到研究者、收藏家的反复解读。这一段话也确实从很多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作者对官窑、哥窑的一些观点,以及一些十分宝贵的资料,值得我们认真研读。
一是作者认为,官窑、哥窑具有相同的艺术品味和艺术风格。“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这一观点,很多人也引用,但是大多时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个观点起码有这样几层意义:其一,确认了官窑、哥窑的血缘关系,这为理解“官哥不分”找到了钥匙;其二,厘清了官窑、哥窑与龙泉哥窑的关系,即官窑、哥窑起码是近亲,它们与龙泉哥窑则是江湖兄弟的关系;其三,确定哥窑肇产与宋代,而不是始产于元代。
二是作者认为,官窑、哥窑的主要功用是为朝廷服务。“进呈物也”表明宋代官窑、哥窑的官家身份,这和传统上大家对这类器物的认知是一致的。近年来有一种声音认为,哥窑是仿官窑产品,产自元末,这实际上还是没有读懂哥窑。
三是作者认为,官窑、哥窑的器型多为仿自古青铜器。“皆法古图式”表明官窑、哥窑“器有所依,型有所自”,是形制的复古,更是文化的承继。
四是作者认为,官窑为官家烧造,即所谓正宗“官窑”;哥窑为民间烧造,即所谓“民造官用”。这一点作者表述得十分明确、十分肯定:“所谓官者,烧于宋修内司中,为官家造也。”一般认为,标准官窑生产始于宋徽宗,南宋修内司官窑为北宋的延续。官窑生产具备“朝廷置场、内府制样、大匠造器、兵士供役”特点,烧制的产品供朝廷专用,两宋官窑都具备这些特点。同时,作者写道:“哥窑烧于私家”,但是,是烧造于一般商业窑场,还是烧造于达官贵人之家?尚无定论。
五是作者认为,无论是官窑还是哥窑,都从凤凰山取土。“取土俱在此地”中的“此地”代指上文的“杭之凤凰山”,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即“哥窑烧于私家”中的“私家”是谁?如果是普通百姓,能够让他到“修内司”内去取土吗?所以,按照常理,烧制哥窑的所谓“私家”,绝非普通百姓,不是皇亲贵胄就是达官贵人。六是作者认为,“紫口铁足”是官窑、哥窑的突出特征,形成的原因是胎土为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