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控:和盲目忙碌说再见

文/古豆豆

“忙”这个词,简直让人上瘾。它不但是拒绝他人的万金油,也是搪塞自己的常用理由。

以下情况是不是很熟悉?给自己制定了一周一本书的阅读计划,结果因为“忙”作罢;角落里躺着之前心血来潮买的瑜伽垫,一直因为“忙”没用过;想在大学期间多考几个证,也一直因为太“忙”了放弃。

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于用“我很忙所以我”去解释当前的状态。就这样,我们的生活似乎被忙碌裹挟了。结果越忙碌越焦虑,像一个一直在跑步停不下来的赛跑者。

日语中有个词叫“忙杀”,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人被工作赶着走,身心疲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我们又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呢?

忙碌,是怎么侵蚀你的生活的

为什么现代人总是忙得不可开交,除了自身的需求,有没有外在的因素?

第一,越来越忙,和有些媒体的渲染和信息轰炸不无关系。第一批“90后”,已经xxx了世界抛弃你,连一声招呼都不会打;你的同龄人,已经悄悄地月薪百万了类似标题的文章一天天轰炸着我们的神经,好像在和我们说:你不能停下。面对同侪压力、社会时钟的追赶,一旦停下来,似乎损失巨大,就会被别人赶超。抱着这种FOMO(Fear of Missing out,错失恐惧症)心态,我们陷入了越来越忙的漩涡。

第二,“忙碌”成为一种潜在的地位、个人价值的宣示,也给他人释放了“我很重要”的信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助理教授西尔维亚,研究了一个人的繁忙程度如何影响他在他人心中的地位。参与者被要求从两组不同描述中,猜测人物的社会地位:1、“Jeff长时间工作,他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的”;2、“Jeff不工作,日子过得很悠闲”。

结果发现,人们普遍认为繁忙工作的Jeff社会地位比较高。西尔维亚认为这是受到人们对社会流动性看法的影响。

也就是说,人们越相信奋斗可以获得成功,越倾向于认为忙碌的人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用牛津大学时间利用研究中心的专家乔纳森-格尔舒尼的话说:“在我们的社会里,佼佼者通常是非常忙碌的,而且他们不得不忙碌。你问我,我的回答都是忙碌。我也会告诉你,‘我当然很忙,因为我是一个重要人物。’”

过度忙碌,对我们有何影响?

我们对时间总有一种执念,认为投入时间越多,效果就会越好。事实真的如此吗?

克里斯·贝利在《效率工程》(The Productivity Project)中做了个实验,测试工作时间长短对于效率的影响。他用两周进行对照实验,一周里工作90个小时,另一周里工作20小时,并记录下有效工作时间和上网冲浪等娱乐时间的比例。

结果发现,更长的工作时间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而缩短工作时间则激励自己先做更重要的事。

其实,长时间的工作中,很大比例的时间是用于多任务操作的,不仅无法集中注意力,还会降低效率。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频繁进行多任务操作,无法集中在一项事务上,不仅会让完成任务的时间增加25%,还会让出错率提高。

神经科学家用MRI技术对大脑扫描的研究也显示,大脑并不具备多任务管理能力。如果你一边看微信,一边查资料,一边工作,这样会让大脑失去灵活性,专注力也更加低,反而耗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如何戒掉盲目忙碌?

如何避免庸庸碌碌地度过每一天?《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

作者介绍的时间管理术,可以帮助我们从忙碌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多自由时间,再将自由时间用于自我投资、主动娱乐中。

首先,就趁现在,立即行动。很多情况下,忙碌的状态中,是过度思虑和犹疑不决,光是想这件事要不要做就已经花了很多时间了。

书里提到了一个“快棋理论”,研究者让棋手看一眼棋局,让他在30秒内决定下一步棋的走法。而第二次,则让棋手用1小时的时间仔细考虑后再做出决断。

研究结果发现,棋手考虑1小时做出的决断,与30秒内做出的决断,有90%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做决策其实无须花费过多时间,遵循30秒决断术,然后立刻行动起来。

电影《社交网络》有一幕是扎克伯格突发灵感,想要做一个外貌评分程序。没有丝毫的犹疑不决,他当晚就立刻行动起来了。20:13回到宿舍,22:17开始动手做FaceMash程序,凌晨4点产品正式上线,结果网站流量席卷了哈佛校园网。

这就是快速行动的优势,如果一个念头闪现你没抓住,可能就永远被淹没在琐事当中了。所以,不要走入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的误区,立刻行动起来。

其次,在大脑的黄金时间,完成最重要的工作。为什么熬夜工作或者学习的效率不高?因为那个时候,大脑并未处于黄金时间。

很多研究显示,早晨到上午的这段时间,是一天中大脑机能最好的时间段,即大脑的黄金时间。这段时间,尤其适合做需要高度专注力的事情,比如写论文、学外语、做规划等等,效率能提高到2倍以上。

最后,要学会休息和娱乐。工作之后的休息非常重要,学会休息才能更好地恢复专注力。很多人会选择一些娱乐活动,但其实不是所有娱乐都能算作休息。

作者把娱乐分为两类:一类“被动性娱乐”,不需要专注力和技巧,比如看电视、玩游戏、刷手机。一类“主动性娱乐”,需要专注力和技巧。比如阅读、运动、演奏乐器。

主动性娱乐,不仅能培养专注力,还能获得心流体验,是一种回报率很高的时间投资,本质上来说是帮你save time。而被动性娱乐,则是单纯地消费时间,本质上来说是帮你kill time。所以,学习或工作累了尽量选择主动性娱乐,而不是让时间花在手机屏幕上。

忙碌,有时会给我们一些虚幻的假象。你无暇思考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只是被洪流裹挟着生活。

解放自己,让我们从戒掉盲目忙碌开始。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陈敏 刘晓

责编:宿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