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皇后比武则天还胆大,民间说她不知廉耻,史学家赞她千古第一后!
一、虽未生育,却反而得福
公元456年,是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南边是刘裕建立的宋,北面是鲜卑人拓跋珪建立的北魏,当然在这一年,无论刘裕还是拓跋珪都已去世了。但南北朝对峙却似乎没有改观的迹象。
如今的北魏皇帝叫拓跋濬,史称文成帝,已16岁,按规矩该册立皇后了,于是一位年仅15岁的贵人,便一步登天当上了皇后,她就是冯皇后。

幸福来得突然,却又必然。因为冯皇后是祖父是北燕国的国君,好歹她也算是皇室后裔,不过问题是,在冯皇后出生时,北燕早就亡国近十年了。
所以冯皇后最初的身份是皇宫里的一个婢女。所谓英雄不问出路,皇后休提往昔,任何时代结果好一切都好,那是必然。那么冯皇后跟文成帝的关系如何?应该不算好,因为冯皇后竟然没生育。

这按常理来看,是非常险峻的局面,可别忘了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国家,皇室内有个硬规定:凡皇子被立为太子后,其生母就会被处死,以防止生母以后专权。
这反而使冯皇后因祸得福了,当不足两岁的拓跋弘被确立为太子后,其生母被处死,冯皇后就担当起了生母角色,抚养太子。就这样,当文成帝去世后,12岁的太子登基,冯皇后就升级为太后。

二、太后太胆大
老公皇帝去世,12岁的儿子登基,冯皇后此刻才24岁!这要汉人建立的朝代,冯皇后想释放自我,就只有一条路,就是如后来的武则天般也当个皇帝,干啥就都名正言顺了。但冯皇后才没有武则天那么费劲呢。前面说过,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朝代,是相当宽松的。冯皇后先是看中了一位南朝(刘宋)使者,生生把敌对国的使者留在宫中两个多月,才放回去。
跟着不久后,冯太后就找到了意中人,名叫:李弈。据《北史》载:(李弈)美容貌,有才艺……看这六个字,一下子就把李弈给写“活”了。李弈借助冯皇后的宠爱平步青云。但问题是献文帝越来越大,虽鲜卑人没那么多讲究,可好歹人家是皇上,“老妈”这么玩,颜面上也照样挂不住。

于是,献文帝就杀了李弈,算是给冯太后一个提醒。那么冯太后呢?史书上仅写了五个字“太后不得意”,于是开始找献文帝的过错,抓住献文帝喜欢道家和佛学这爱好,认为:你既然这么喜欢出家,还当啥皇上,退位吧!
献文帝当了6年皇帝后,就被冯太后逼的退位去当太上皇。自然他这太上皇,依然是紧握大权。所以这就是献文帝为安抚冯太后而做出的样子罢了。但哪料更大的灾难很快就来了。公元476年献文帝被冯太后召入宫内,刚进门就被抓了起来,不久后便神秘死去。虽史书上说是“时言太后为之也”,但这仅仅是为“尊者讳”罢了,冯太后其实便是杀儿子的真凶。

为何冯太后这么狠?一则,献文帝并非她亲生,二则就是献文帝太碍事,让冯太后无法释放自我!就这样冯太后独揽朝纲了,一下子就有了好多位意中人,其中最被喜爱的叫李冲。更好玩的是,此刻冯太后又怀孕了!
这个结果实在让人啼笑皆非!北魏环境再宽松,可冯太后也不能生出来,故而这事只能证明冯太后有生育能力,之所以当皇后时一直没生育,恐怕就是因不受宠!但无论怎样,冯太后显然比武则天还胆大,这没当皇上呢,就已经正大光明的进行了,谁敢不服?

三、民间和史学家不同的态度
看毕冯太后这些事,估计读者们都会说她不知廉耻。的确,冯太后在老百姓的眼中就是这样子。但哪料史学家们却几乎都异口同声的称她为“千古第一”,这是为何?
原因就在于冯太后在杀掉儿子献文帝后,虽一面玩,却一面努力培养新君,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即:那位“推行汉化,迁都洛阳,促使鲜卑族全面融入中原文化”的孝文帝!

孝文帝之所以那么坚决执行“鲜卑汉化”,跟冯太后对其的教育和影响,有着莫大的关系还。因为冯太后执政时,便坚定执行“混一华戎”,大面积启用汉臣,实行鲜卑汉化等措施,从而全面影响了孝文帝。
所以在冯太后去世后,其谥号是“文明皇后”,并得到了史学家的一致认可!千万别小看这谥号,这就是对历史人物的盖棺定论。其中“文明”这两个字的分量有多重?恐怕所有读者都能掂量得出来。

因为在北魏时期,广大北方地区由于经历了五胡乱华,衣冠南渡等,早已被大面积“胡化”了,而冯皇后却是逆转这一态势的关键人物!所以论历史贡献,自然“文明皇后”就要排在第一位女皇武则天是前面,因而被史学家赞为“千古第一后”,这是必然的结果!
历史人物从来都有“公和私”的两面性,纠结于某一方面,都不能得到一个公允的认识,如“文明皇后”,若只看她“私”的一面,显然会被认为“不知廉耻”而遭唾弃,但当得知她巨大的历史贡献后,恐怕只会叹一声:咋就没有完人呢?
“没有完人”这其实才是最真实的历史面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