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话题:艾香,艾香......
艾香,艾香......
上篇
端午临近,去三里亭菜市场买菜,只要看见谁家摊位上顺带着卖艾叶菖蒲,就忍不住要买了几把。如果三天连有,我会天天去买的。艾草实在是个好东西。关于艾草的最早记忆是从勒艾叶开始的。
1970年代,我家有十多口人,包括读书的小叔叔在内,吃闲饭的人不少,拿工分的不多,口粮不够,工分更粮不多,只能在“副业”上多找补给。那时候生产大队里还有专门的副业队,主管耕田种地之外的林、牧、渔、陶业,也管百业工匠,还兼管替区卫生院、乡卫生所收购中草药原材料。艾叶也是中药材之一,所以每年夏季,艾叶就成了我们这样的家大口阔但是劳力不足的人家的副业了。
那时虽然我还小,却记得在村里担任牛倌的爷爷每天早晨出去放牛回来,总会带回来两样东西:比人还高的蓑衣草、半篓子的艾叶。爷爷是编制蓑衣高手,出工顺便带回蓑衣草既是爱好,也是习惯;至于艾叶,实属生活所迫。虽然艾叶分量轻、价格低,但是野生的艾蒿到处都有,我爷爷又是村里最早起的几个爷们之一,所以当我家门前摊晒起一匾匾艾叶的时候,好多人家的晨炊才刚刚飘起呢。那年月的太阳总是很关照人,一连几个干脆响亮的大晴天,就把艾叶晒得嘣干嘣干的,用手一摸一点水分也没有,凑近嗅一嗅,艾香扑鼻,赤脚医生最喜欢这样的药材啦!晒艾叶一定要一气呵成的,若是中间碰到雨天,稍微沾一点潮气,就做不了药材,副业队决不收购了!做不了药材的艾叶,只能留做家里自用:泡脚、泡澡、熏蚊虫,都是好货。
勒摘艾叶是个“晨兴理荒秽”的赶早活儿,我小时候经历的不多,况且我手脚慢人家半拍,背着篓子出门去,到山野里走一遭,看到的大都是艾蒿的光杆,叶子早就到人家的篓子里去啦,难得有几回勒了一把回来,晒干后一看,只有一小捧,根本不够压秤砣的。
我上中学时还在生产队里干过农活。肩挑背扛我力气不够,插秧割稻我效率不高,所以总是干些辅助活计,比如拖拉机耕过的农田,不能到边到角,机器不到之处,得靠人工翻土;比如稻田的前埂后岸,前埂低矮,整饬一新,种有高粱大豆,后岸往往杂草灌木丛生,有个土气的称呼“腥岸”,意思大概是疯长的草木会抢了秧稻的阳光,所以要割去砍掉,这个活儿叫做“割腥岸”。我那时候就做过很多回“割腥岸”的活儿。
我“割腥岸”的套路是从父亲手里学来的。我父亲从7岁读书到19岁回乡下务农,中间基本上没干过农活,很多活儿不会干,被人叫做“书呆子”,但是他“割腥岸”很有一套,总是把“腥岸”里长出一截的艾蒿先割了,整到一边,然后再处理其他的杂草灌木。“腥岸”被处理得像新剃的光头,寸草不生。到我“割腥岸”时,村里同龄人有的笑我:做事真叫不干脆,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才痛痛快快,割个“腥岸”那么啰嗦干什么!等到收工,他们空手而归,我却有一小捆艾蒿扛回家啦!
从我爷爷摘艾叶,到我父亲和我“割腥岸”带回艾蒿,就成了我家的一个不成文的传统。晒干的艾叶送到副业队换收入,为我们家不宽裕的经济带来了些微的补给。
至于那些卖不掉的艾叶末末和勒光叶子的艾蒿杆子,也不会浪费,我奶奶自有她的高招,把它们扎到艾草烟把里,另有它用。
下篇
每到端午节,杭州人大都有从菜市场买来几把菖蒲、艾蒿的习惯。然后把它们分别挂在门上、客厅和书房的窗棂上。于是,满屋子里,就飘散起艾叶的香气。
最近发现,我们小区里有些住在一楼的人家,就在他们家窗下的绿化带里种上了几株艾蒿,经过五月的太阳一晒,便有袅袅的艾香弥漫。这艾香,还是记忆深处的艾香,那是一种天然的乡野味道。
记得小时候,见一种蚊香。这蚊香大约一尺多长,外面是马粪纸,里面裹一些有香气的锯木屑,或者木屑里拌着熏蚊子的药;蚊香的一头沾上火药;点蚊香时,用一块细长木板垫在地上,把原本紧束的蚊香摊开放到木板上去,划根火柴把蚊香有火药的那一头点着,蚊香就在木板上冒着淡淡的烟,从晚上一直熏到第二天早上。等到蚊香燃尽,木板上只剩下一线弯曲的黑木灰烬;卸去灰烬,锯木屑蚊香点燃过的痕迹便醒目地印在了木板上。这种蚊香便宜,一分钱可买一根。但是那时家里穷,一年到头没有见过几回现钱,买不起这蚊香,更别说那种印着马头、猫头或者狗头的绿色的盘式蚊香了。
可穷有穷的办法,艾蒿是天生的除虫植物,没钱的乡下人大都是用它来熏烟驱蚊的。所以,每年五月,是乡民们割艾蒿做烟把(把艾蒿扎成小把,晒干备用)的高峰期。家家户户的墙角齐刷刷地靠着扎成把的艾蒿,艾叶在五月的阳光和微风里,脱去水分,散发芬芳,空气里弥漫的全是好闻的艾叶香气。
六月一到,长脚的、尖针的、花腰的,各色蚊子纷纷露面,张牙舞爪地扑向人和禽畜,艾蒿烟把自然就粉墨登场了。每到黄昏,农家的女主人们就洒扫门庭,熏上艾把——冒烟的艾把才是名副其实的“烟把”。烟把起烟时,主人家挥着它先将房前屋后的角角落落“扫荡”个遍,牛栏猪圈鸡窠无所不到,直熏得蚊子们落荒而逃。然后,在几处出入口上各放一把烟把。艾叶和艾杆熏出来的蓝色烟雾合着炊烟,袅袅升腾,在乡村的上空笼起一层淡淡的雾纱。
当蛙鸣奏响,当萤火飘荡,当竹床凉椅摆满了村东头的晒场,乡村的仲夏夜之梦就在艾香里拉开了。
相关“端午话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