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7月,江苏镇江金坛县茅麓公社农...

1975年7月,江苏镇江金坛县茅麓公社农民在黑龙岗劳作时无意中挖到一些奇怪的青砖。好奇的人们把青砖挖开以后,一具闪闪发亮的棕黑色棺材露了出来,胆大的农民撬开了棺盖,一瞬间,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面而来,人们赶紧向前查看,棺内的情景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目瞪口呆,只见一具保存完好,穿戴整齐的男尸静静的躺在透明的棺液里,就像刚下葬一样。
 
见此情形,周围的人感到晦气,纷纷四散。这具男尸就这样曝尸荒野达5天......
 
镇江市博物馆和金坛县文管会闻讯后,马上焦急的组织工作人员来到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
 
令人震惊的是这具男尸在经过5天5夜的日晒雨淋,在7月大伏天,除皮肤被晒黑外,全身不腐不臭,甚至连蚊蚁都不敢靠近。
 
根据勘测,这是一座长方形的券顶砖室墓,葬具为一棺一椁,在墓室前壁发现了一处小龛,里面放置陶瓶、木牌位、铁质买地券各一件。由于年代久远,木牌位只见墨书痕迹,而铁地券由于锈蚀严重,字迹已经难辨,墓主人身份一时成谜。
 
经过清理,考古人员在墓主人身边发现了一个楠木卷轴,打开一看,竟然是一个绢质的太学生牒(相当于在校证明),更令人惊喜的是上面的墨书文字清晰可辨,根据牒文记载,墓主人叫周瑀,于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补中太学生,时年二十三岁,据此推断周瑀生于壬午年(1222年),已经在地下埋葬了700多年。牒文在不同位置用朱笔写了十个“印”字,这证明原本是有官印的,这件牒文应该是一件复制品,尽管如此,仍不失为一件罕见的文物,它对研究宋代高等教育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考古人员接下来对墓主人尸身进行清理和揭展(墓主人尸身与衣物剥离),只见他双手各握一根银棒。(在汉墓中常常发现死者手中握有东西,叫做“握”。这种葬俗在宋代墓葬中尚属少见)。十指戴着锡质戒指。在尸体腹部发现了一件贴绣褡裢,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六枚铜钱,计有“开元通宝”、“天圣元宝”、“皇宋通宝”、“元佑通宝”。
 
揭开三层丝绵被后,通过层层剥离,发现男尸穿有短衣两件、夹衫两件、裤七件、丝绵护膝一件、鞋一双、袜一双、璞头一件,这些衣物全是生织正染的家蚕丝织物,质地坚牢,因此大都保存完好。这些织物有纱、罗、绢、䌷、绮、绫六种,除平素外,有小提花、大提花等复杂工艺,可见南宋纺织技术的高超。
 
经过统计,墓主人身穿衣物和随葬衣物,共计34件。值得一提的是墓中竟然出土了三件开裆裤。根据文献记载开裆裤汉代已有,称穷裤,宋代成年人穿开挡裤为男女通用。更令人惊奇的是周瑀所陪葬衣物中竟然发现了一件抹胸(相当于胸罩),这在男性墓葬中实属罕见,可能为保暖所用。
 
在墓主人身边还发现了一根长1.5米的竹杖,在六个竹节间各系有一条绢带,这种奇特葬俗尚不明白其真正含义。
 
清理还在继续,考古人员从棺椁里又发现了大量陪葬用的小件生活和学习用具:有奁盒一件(内放木梳、竹篦各一把)、盘两件、碗一件、盅、托各一件、痰孟一件。学习用品有一件砚盒,打开砚盒,里面尚残存一小块墨。用芦苇管做成毛笔一枝,笔头在出土时已干结。
 
更令人吃惊的是墓中出土了两把团扇。其中一把为雕漆镂空转柄扇,这种特殊的镂空雕漆工艺,在以往出土文物中极为罕见。仔细查看,转柄头部还刻有隶体的“君玉”二字,这应是周瑀的字。可以想象周瑀生前对这把扇子的钟爱,也体现了南宋读书人的优雅气度。
 
经过仔细清理,人们在棺板上又发现了一幅奇怪的墨画星象图。经研究这完全是一幅墓主死后升天的幻想景象。上面画有太阳、月亮、莲花、“天河”、星宿,图中部画着并排的两个“弓”形,以示祛疫,下面的一节一幡,为招魂所用。一鸡一马应该是代表周瑀的生死年份,据此推断,他去世时年龄在28岁,可谓英年早逝。
 
经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第二医学院对古尸进行解剖研究发现,死亡年龄在四十岁以下。尸体外形保存完整,毛发牙齿俱全,皮肤呈棕黑色,软组织有弹性,大小关节都可活动。胸、腹壁肌肉层次清楚,保存良好,各内脏器官外形完整,在某些脏器上发现明显的病变,粪便检查中找到多种寄生虫卵,肛门处有六处痔疮。根据病理检查,专家认为非慢性消耗性疾病致死,应该为突发疾病而死。
 
墓主人能够保存700多年尸身不腐,堪称奇迹。这应该和密封严密有关,经过仔细查看,这具棺椁棺盖以子母口扣合,子母口内另加铁钉卯死,再用生漆粘缝。而棺外部髹(涂)有厚达1毫米的黑色漆,出土时仍闪闪发亮。可以说整个棺椁密不透风。另外棺底放置了大量的灯草用作干燥剂。经过鉴定这具棺木为杉木,出土后仍散发出一股浓郁的杉木香(这就是打开棺盖香味的来源)。
 
周瑀作为一名太学生,在风华正茂之际猝然长逝,实在令人惋惜。可以想象他23岁升入太学,寄托着家族对他科举高中的期望,然而寒窗苦读二十多年,一切都化为了泡影。
愿你历尽千帆,来世仍是青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