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俑》

风水之情

《石与风水》专题 · 蓝建平藏石

姜鸿 中华奇石杂志(第七期刊) 20190727

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

藏风聚气,得水为上

相地奥妙,尽在风水

“风水学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做堪舆。”这门古老的学科已流传了几千的历史。

今将风水学用于石上,一是集百家之长,钻研奇石之精华;二来,由此所产生的共鸣和己见,也广开了众师友言论百花齐放的积极局面。

本专题刊载于2019年第7期《中华奇石》杂志,寄望于观者能悦享奇石之珍馐。

借用香山居士一言:

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

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张 鑫

陕西Logo《梦回长安》

《秦俑》

尺寸:20*8*12;

重量:2.8千克;

品种:黄河石。

该奇石为秦王朝代秦俑造型石,基本符合秦俑特征:头顶发髻,或正或偏,这是秦人的特色。目光炯炯有神,鼻子突隆,胡须清逸飘洒,肤色青铜,神情严峻奋发,仪态端庄,方显威武霸气,石之无言,亿万年佑华夏。

该藏品,石质坚硬,石形具象,石皮细腻,石色古朴,神形兼具,天降之物,石之有缘。

《老秦人》

文 / 姜 鸿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大秦帝国》的主题歌萦绕着便是见得此石的第一感觉。石是尊侧脸头像:发髻旋卷于头顶偏右侧,与兵马俑相一致!国字脸,青铜色里侵染着铁血的味道。诠释着: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锋。

此石青碧色泛着许老绿和土黄,有些老秦人祖里东夷的碧色。鲁地、秦地,数千里的迁徙中,数千载的时光里,骨子里的青碧以青铜的模样祭奠着、奋斗着、倔强着。青碧与土黄,东风中渐(或西渐),譬如当时、譬如当下。有些象《易经》六十四卦之升挂和豫挂,风雷(东方)出于地上,阳气奋发,万物欣荣。

秦人形像最直观的形莫过于秦帝国的俑。还真是此石的模样:长发髻于顶,或直或偏,利落中带着俏皮,高鼻、蚕眉、长目……坚毅且充满力量 。也有些《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始皇帝的样子。此石来自三秦故地,黄河之滨,秦地显秦人,以古论算是祥瑞之兆。此石能避戾气,镇凶方,军政人士犹喜,时利人,吾之幸矣!

八百里秦川大地,纵横捭阖西风狂。阐释着千年不变的韵律:老秦人的筋骨雄风和暗夜的不老秦腔。

秦俑奇石简介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军吏俑

将军俑

武士俑

奇石对比

奇石对比

奇石对比

奇石对比

  陕西历史博物馆日前迎来了秦兵马俑中唯一发现的绿脸俑,和人们熟悉的肉红色或粉白色面孔的秦俑完全不同。 这个兵马俑除了头发、胡须、瞳孔是黑色外,脸部颜色全是石绿颜料涂成的绿色。这个绿脸俑是1999年考古学家在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东北部的跪射俑军阵中发现的,这让当时发掘兵马俑的考古专家疑惑不解。因为这是从秦兵马俑挖掘出土的唯一一个绿脸俑。

绿脸佣的脸部、颈部全为粉绿色,双耳为浅绿色,头发、发髻为赭石色,发带为朱红色,眉毛、胡须为黑色。

中级军吏俑

跪射俑

跪射俑

秦俑

石友点评1

石友点评2

石友点评3

石友点评4

石友点评5

王增陵老师点评:

《秦俑》精彩!形到位,色周正,神尤佳!秦人风采,撼人心魄!

可惜简介不够贴切。秦人头上不是戴的长冠,而是盘于头顶的发髻,或正或偏,这是秦人的特色。秦人一般也不留长须。这位秦人,也未见长须。好石须好评!此石,是有名石潜质的。建议再斟酌。

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简介

秦王是指秦国君主或一个封号,指战国时期秦国的君主。比如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王嬴政、秦孝文王、秦武王、秦庄襄王、秦王子婴等。秦代以后的历代封王中,以“秦、晋、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因为这四个封号代表的国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历代的秦王之中,以唐朝的秦王李世民最为著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秦王;

别 称:秦国君主;

所处时代:周朝;

民族族群:华夏族(汉族别称);

出生地:关中;

主要成就:建立秦国,统一华夏;

重要成员: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王嬴政等。

秦王即战国时秦国国君(后世亦以秦王名

诸侯)。周幽王时,西戎进攻镐京,与申侯袭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之。周平王即位后,秦襄公因讨西戎有功,赐以岐、丰之地,始列为诸侯。世代相传。至周显王四十四年,秦惠文王十三年始称王。自此,秦国国君才称为秦王,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并六国,统一中国,秦王政废秦王称号,改称皇帝为止,共有六位秦王。

战国秦王简介

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前311年):又称秦惠王,本名嬴驷,秦孝公之子。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更为元年,成为秦国第一王。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他在位时,是秦国的一个大发展时期,不仅打通了中原通道,而且夺取了魏国的河西郡和上郡,攻灭了巴蜀,占领了汉中,使秦国的领土面积骤然扩大了数倍。更重要的是,巴蜀、汉中与秦国的本土关中一样,是当时第一等的良田。

秦武王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名赢荡,秦惠文王之子,又称为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记》)。秦武王生于秦惠文王十年(公元前328年),秦惠王之子,母惠文后,秦昭王异母兄。嬴荡勇武果断,自幼喜欢在军中生活,将军们对这位年轻太子的胆略都很佩服。秦惠王对太子荡年纪轻轻就能成为军中的偶像感到既惊奇又高兴。

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武王即位,身高体壮,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贲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与孟贲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两目出血,绝膑(折断胫骨),举鼎身亡,时年二十三岁,周赧王闻报大惊,亲往哭吊。右丞相樗里子追究责任,将孟贲五马分尸,诛灭其族。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嬴姓,本名则,后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前307年,秦武王死,昭襄王与其弟争位,遂立。在位56年,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公元前256年又灭亡西周国(此西周不是作为朝代的“西周”,而是战国末期的西周公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公元前251年,昭襄王死,年有75。史书简称其为秦昭王。

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前302年—前250年):本名嬴柱(一作式),秦昭襄王之子。秦昭襄王四十年(前267年),因秦悼太子死于魏国,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前265年),立为太子。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孝文王即位。公元前250年,孝文王正式即位,三天后去世,葬于西垂。太子子楚(异人)即位,是为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前281年-前247年7月6日):嬴姓,本名异人,后名楚(《战国策》记载)或子楚(《史记》记载),《水经注》作秦庄王,《太平寰宇记》作秦襄王。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孝文王之子,在位3年。曾经在赵国邯郸作质子,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其子秦始皇在灭六国、称皇帝尊号后,追尊其为太上皇。

秦王政

秦王政,即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母赵姬,商朝重臣嬴恶来的第35世孙,嬴姓赵氏,名政,故又称赵政。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施三公六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又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王子婴

秦王子婴,即秦三世(?―前206年):嬴姓,名子婴,或单名婴。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在位仅46日。初称皇帝,后来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子婴性格仁爱,有节制。秦二世胡亥被弑后。赵高迎立扶苏之子子婴即皇帝位。其后不久,子婴依赵高建议,废帝号,称秦王。

历代秦王编辑

1.战国秦国君主

秦惠文王嬴驷

秦武王 嬴荡(秦惠文王子)

秦昭襄王 嬴稷(秦惠文王子,秦武王异母弟)

秦孝文王 嬴柱(秦昭襄王子)

秦庄襄王 嬴子楚(秦孝文王子)

秦王政 嬴政(秦庄襄王子)

秦王子婴 嬴子婴

2.西晋

秦王 司马柬(秦献王)

秦王 司马郁(秦悼王)

秦王 司马邺

3.十六国时期

秦王 赫连昌

4.隋代

秦王 杨俊(秦孝王)

秦王 杨浩

5.唐代

秦王 李世民

6.宋代

秦王 赵德芳(秦康惠王)

7.辽

秦王 耶律重元

秦王 耶律定

8.元

秦王 孛儿只斤·忙哥剌

9.明代秦王世系

秦王 朱樉(秦愍王)

秦王 朱尚炳(秦隐王)

秦王 朱志堩(秦僖王)

秦王 朱志均(秦怀王)

秦王 朱志𡐤(秦康王)

秦王 朱公锡(秦惠王)

秦王 朱诚泳(秦简王)

秦王 朱秉欆(秦昭王)

秦王 朱淮焯(秦定王)

秦王 朱淮埢(秦宣王)

秦王 朱敬镕(秦靖王)

秦王 朱谊澏(秦敬王)

秦王 朱谊漶(秦肃王)

秦王 朱存机(秦景王)

秦王 朱存极

秦王 朱存釜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秦汉雄风、盛唐气象、康乾盛世,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辉煌。

自古以来,由于地理差异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华文化呈现丰富的多元状态,存在南北、东西差异。春秋战国时期,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已大体形成。秦汉以后,历经各代,在中国辽阔的疆土上,通过迁徙、聚合、战争、和亲、互市等,各民族文化不断进行交流交融,最终形成气象恢宏的中华文化。

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始于先秦时期。到汉代,汉语已成为西域官府文书中的通用语之一,琵琶、羌笛等乐器由西域或通过西域传入中原,中原农业生产技术、礼仪制度、汉语书籍、音乐舞蹈等在西域广泛传播。高昌回鹘使用唐代历书,一直延续到10世纪下半期。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是当时新疆地区民汉语言并用、文化繁荣景象的写照。宋代,天山南麓的佛教艺术依然兴盛,至今仍留有大量遗迹。西辽时期,契丹人征服喀喇汗王朝,控制新疆地区和中亚,典章礼制多沿袭中原旧制。元代,大批畏兀儿等少数民族移居内陆生活,学习使用汉语,有的参加科举考试并被录用为各级官员,涌现了一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农学家、翻译家等,有力推动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明清时期,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新疆各民族文化在同域外文化既吸收又冲突的过程中徘徊发展。

以上秦俑藏品表述,有诸多不足之处,涵请多多指教和雅正!!!

于2019年5月17日贯休故里。

《中华奇石杂志》2019年第七期刊登

https://mp.weixin.qq.com/s/LYXanaU9217n8BWXjLPetQ

20191007杭州“钱江标”石展

三星堆遗址再次出土金面具

【三星堆遗址揭晓重大发现 6座“祭祀坑”已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

记者从20日(2021年3月)于成都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上获悉,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更新于 03-20

来自作品集浙里赏
打开美篇查看全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