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车马上的御官俑
【秦俑百问微讲堂】铜车马上的御官俑陕西学习平台2021-04-27订阅秦陵铜车马为秦始皇灵魂出行准备的马车,两乘车上各有一名青铜御手,他们是为秦始皇在另一个世界出行驾车的御官。
一号车御官俑。
一号车御官俑面部神态。
一号车御官俑脚部特写。
一号车御官俑腰间佩环。一号车的铜御官俑为立姿,站在车舆前部,手握辔绳。御官身高84.5厘米,通高91厘米,重70.6千克。他头绾扁髻,戴双卷筒形冠(鹖冠),冠带系结于颌下,带尾(冠緌[ruí])飘散胸前;上身穿双重交领右衽长襦,下身穿长裤,裤脚紧束;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腰束鞶[pán]带,带上装琵琶形带钩。右侧腰间佩环,身后佩剑。佩环和绶带以浮雕的形式贴铸在衣服的表面,环上饰白色的谷粒纹,纹样采用堆绘手法绘制,看上去凸起如浅浮雕,表明原物应为玉环。绶带由四根条带组成。绶的一端系在腰际的鞶带上,另一端绾成双股,上提后插于腋下衣衽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古者还人以环,亦瑞玉也。”玉环是单件佩玉中最常见的一种,有祥瑞的寓意。剑为另铸,斜插于身后腰际的剑带上。俑头的塑造相当细腻,形象为中年,五官端正,长方脸形,宽额高颧,粗眉厚唇,留八字胡,目光微微下视,神情恭谨、专注;发丝采用阴刻,发髻采用浮雕,发纹的来龙去脉交代得十分清晰。躯干部分的塑造手法简洁,但将衣纹的折曲流转与身体的动作处理得协调合度。他双手紧握辔绳,目光专注,忠于职守。双手指节的粗细、关节的弯曲都刻划地惟妙惟肖。
二号车御官俑。
二号车御官俑面部神态。
二号车御官俑的双手。二号车的御官俑为跽坐姿态,坐在专为御手设置的前舆内。通高51厘米,重52千克。他上身微前倾,双臂向前平伸,双手半握拳,拳心向上,手指微叉开,作执辔状。双手的塑造相当细致,肌肉的厚薄,指节的长短和粗细变化,关节的弯曲,以及指甲形状和质感,都刻画得惟妙惟肖。躯干部分的塑造手法简洁,仅以粗线条的衣服褶皱表现出身体的动感。俑两腿跪地,臀部踏实地坐在脚跟上,折叠的双腿和压在臀下双脚均被长襦的下摆完全覆盖。御官面部的塑造极为用心,不仅比例准确,并且神韵生动,刻画细腻。御官的形象为中年,五官清秀,脸庞圆润,上唇有两片浅浮雕式的平八字胡,屡屡胡丝清晰可见。錾刻的眉毛呈羽状,目光微微下视,神情恭谨、专注。仔细观察,又能从他下视的眼睛和略微上翘的嘴角处看出几分心情不错的微笑,这显示出他对自己身份的满意和优越感。秦代工匠准确地拿捏住人物内心世界和面部表情之间的关系,把高级御官那种谦卑却又自负、忠诚又不安的独特心理刻画地淋漓尽致。御官俑为范铸,内有泥质范芯。俑头、躯干、双臂、双手、双腿及佩剑等,都是分别制造,然后采用嵌铸、焊接、包铸等方法组合为一体。俑头和脖颈是一次铸成的,将俑头插入颈部围领形成的大孔后,再注入铜液做焊接加固。发丝是范铸后又修整过的;眉毛和胡须在范铸的基础上,又做了錾[zàn]刻修饰。冠和冠座为单铸,然后采用焊接法连接。头上的冠带则是包铸而成,颌下的冠緌即冠带尾部的花结,是单铸成型后焊接。俑的左腋下有未完全接合的缝隙,说明双臂是提前单铸,铸造躯干时再把双臂嵌于体腔的范内,接铸在一起。俑手也是单铸,利用长腕插入袖管,插接后用铜液焊接。双腿铸连的方法与双臂相同。俑足与腿的连接处遗留有一周凸起的棱线,这是嵌铸时留下的接痕。俑身上的剑带、佩环带、绶带等是采用包铸法铸成。两件御官俑面部均涂浅粉红色(已退变为白色),两颊和唇为深粉红色,衣、领和袖口均为白色,领和衽的边缘绘朱红色菱形花纹,显得衣着华丽富贵。两件御官俑的发饰和冠与秦俑坑中出土的高级军吏俑的冠形制相同,他们的身份级别也应该相当。蔡邕《独断》记载:大驾由太仆执御,法驾由奉车郎执御。这两乘车马虽然不是皇帝乘御中的主车,只是乘御车队中属车,但御车者的身份也不会太低。作者单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