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史史佚世系

一世

佚,伯邑考之子,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史官(南宋罗泌《路史》:“史佚是西周文王长子伯邑考的儿子,周初时史官,办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周武王的侄子,生活在镐京(今陕西西安)。周武王克商建立周朝以后,佚掌管周朝国史,任“太史官”,亦称为“作册逸”。周武王死后,成王诵继立,佚因为与周王朝的血缘关系,受武王遗命,与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担任顾命大臣,成为“四大臣”之一,常立成王之后(据《大戴礼·保传》载:“博闻强记,接洽而善对者谓之承。承者,承天子之遗亡者也。常立于后,是史佚也。”《周太史史佚传》:“成王中立听政,而四圣维之,周公常立于前,太公常立于左,召公常立于右,史佚常立于后,是以虑无失计,而举无过事。”《汉书·艺文志》墨家有《尹佚》二篇,今佚,有清马国翰辑本)。成王执政以后,曾封史佚于洛阳(在今河南),赐姓“史”,此即史姓的来历。

佚子史升,世袭史职,遂留居洛阳(详《鄞东下水史氏谱序》)。今天全国除西藏外的各省及美国、新西兰等国分布的史姓人物,绝大多数是史佚的后人。按宁波《史氏受姓祖图总序》记载:“按豫章(今河南开封)谱,周太史佚十三传至春秋时卫大夫鳅。鳅,字子鱼,以直闻,鳅生瑕。瑕后有起,字伯初,徙中州汝阳平舆里,历传元道、积篁等。迨西汉武帝时,杜陵侯讳恭者,又鳅之十七世孙也。王者三十年为一世,考通记、编年合之,周太史、卫大夫、邺令、杜陵侯世次合符,但溧浙遗谱,杜陵侯而上至周太史,其中多间断,大多以年湮代远,无从征文。今阅豫章谱,必有所本,谨志之,以俟吾宗博雅者考订焉!”据此,史佚至史恭有三十世,但目前无详细资料,此皆因秦始皇焚书,导致世系失传之故。

西周末年,周王不断发动掠夺战争,奴隶和平民的负担越来越重。公元前九世纪中期,周厉王在位,其贪财好利,残暴地剥削人民。他霸占山林川泽,不准平民上山砍柴、打猎,不准下河捕鱼。他还派人监视平民的言论、行动,谁有不满,就杀死谁。人民为了免受迫害,彼此不敢互相交谈。路上遇见熟人,只是互相交换眼色,就各自走开,他们的嘴被封住了。人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就起来反抗。

公元前841年,终于暴发了“国人起义”,平民从四面八方攻入镐京王宫,周厉王仓皇逃跑,后来死在外地。政权由世袭周公之职的姬旦后人周定公和召公奭后人召穆公虎共同执掌,史称“周召共和”。由于平民的不断起义,王室逐渐衰微,诸侯常常不来朝见。公元前771年,狄人攻破镐京,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朝被迫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前770—前476),东周历时294年。周室东迁以后,鲁惠公派人到东都请平王派人协助举行郊庙之礼,周平王就派史角(史佚的后人)前去指导。史角到了鲁国后,就被鲁惠公留在那儿做官,从此鲁国有了史姓,如后来的史克、史晨、史恭等,都是史角的后人。史姓在公元前1046年至西汉武帝时的900余年历史长河中,由于秦始皇灭掉战国并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国,随后焚毁了除秦记以外的儒家经书及大量史书,史氏世系也因此失记。

秦政府推行郡县制,遭到一些儒生的反对。他们谈论诗书,以古非今。丞相李斯认为这会削弱封建国家的统治,建议把秦记以外的历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诗书以及诸子百家的书通通烧毁,秦始皇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于公元前213年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焚书,大量历史书籍和文化遗产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全国各地的诗书烧了一个多月,千年史册典籍绝大部份灰飞烟灭,唐代诗人章碣题了一首《焚书坑》的诗,对秦始皇焚烧天下典籍,想永保万世基业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因为消灭秦国的首领刘帮及项羽并不喜欢读书。诗云: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秦始皇焚书后,史氏世系有30代只能断续连缀,而且多数是从时间上推断,不一定是直系。国内一些史姓谱及有关史料载:史佚至史鳅13世,史鳅再传17世至史世宗,这一记述有一定道理,理由是:(1)从通记和编年看,一般30年一代,900年中有30代,与历史基本一致。(2)与史佚为堂兄弟的鲁公伯禽(他们的父辈是亲兄弟)传至公元前249楚灭鲁历34君,一共是26世,加上至西汉武帝时近百年约4世,就是30世,平均也是30年一世。为了弄清史佚以后的大概世系,以下特录鲁伯禽世系作对比映证。史佚之后的史籀、史伯、史角、史克、史鱼等,都是当时的名人,但他们之间的世系只是推断而己,仅供参考。

二世

升,宁波《世家序》及史致圻1995年夏著《史氏源流》皆言:“佚子史升,世袭史职,遂家洛阳。”其后未详。散见于古籍中的有史扃、史豹、史良、史籀等。54世至65世鳅仅据其间人物所处的年代列出,供研究参考,不一定是直系。

六世

籀,周宣王时(前827—前782年在位46年)时太史,详《汉书·艺文志》、《说文叙》,史籀是著名的大篆书法家,所著《史籀书》,又称为《太史籀书》,今存《说文》中所引籀文有223字,字体与秦金文同。

七世

伯,西周末期春秋初期(前774年左右)郑国人,为西周末代国王周幽王(前828—前782年在位)的太史(详《郑语》韦注)。他是中国阴阳五行学说的创始人。他的观点有独道的见解。他说:“声一无听,色一无文,味一无条。”即一种音调没有乐感,一种颜色无有文彩,一种味道不成美味。他还提出:“和五味以调口,刚四肢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也指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命题。“和”是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故先王以土与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他是百物构成的法则;“同”是指无差别性的单一事物,如不与另一事物相和,就不能产生出新的事物来。“若以同裨(益)同,尽乃弃矣”(事见《国语·郑语》)即是说:不同的东西与不同的东西相配合,才叫做和,所以事物就能得到发展壮大,如总是以一种东西和同种东西相加,即使再多,用尽了也就空了。这是“整体大于他的部份总和”的一种天才思想。

《国语》云:“史伯封郑桓公虢(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郑放州荥阳东北),郐(音快,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密县东北)十邑,华(指华阳)其一也。”

郑桓公友,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前806-前771),宣王立22年,友封于郑(今河南新郑),封时33岁。桓公问史伯:“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伯对曰:“独雒(洛)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公曰:“何以?”对曰:“地近虢、郐,虢、郐之君贪而好利,百姓不附。今公为司徒,民皆爱公,公诚请居之,虢、郐见公方用事,轻分公地。公诚居之,虢、郐之民皆公之民也。”公曰:“吾欲南之地,何如?”对曰:“昔祝融为高辛氏火正,其功大矣,而其于周未有兴者,楚其后也。周衰,楚必兴,兴非郑之利也。”公曰:“吾欲居西方,何如?” 对曰:“其民贪而好利,难久居。”公曰:“周衰,何国兴者?”对曰:“齐、秦、晋、楚乎?夫齐,姜姓,伯夷之后也,伯夷佐尧典礼。秦,赢姓,伯翳之后也,翳佐舜怀柔百物。及楚之先,皆尝有功于天下。武王克商后,成王封叔虞于唐,其地险阻,以此有德与周衰并,亦必兴也。”桓公曰:“善”。于是卒言王,东徙其民于雒(洛)东,而虢、郐果献十邑,竟围之。后桓公取十邑而居之,最后死于犬戎之难,子武公建虢(今河南荥阳东北)、郐。

史伯是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倡导者,其哲学思想主要见于《国语·郑语》和《国语·周语》,他把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具体物质,当作世界的本源,是一切其他物质的始基。“杂,合也”,正是这五种不同物质相互结合才生成了万物。这是一种古朴的唯物主义思想。(来源《贵州史氏族谱》)

(0)

相关推荐

  • “郭”姓的赶快看过来!原来是这么来的,还是台湾十大姓氏之一

      北社古村是一座郭姓大村,那么郭姓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郭"是个象形字,本义是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围墙."郭"就是外城.甲骨文的"郭",字形就 ...

  • 历史上周王朝灭亡后,周天子的后人去了哪里,得到了怎样的待遇?

    谈秦说汉(287)历史上周王朝灭亡后,周天子的后人去了哪里,得到了怎样的待遇? 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姬延驾崩,东周王朝灭亡.到了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时,已经没有周天子了.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实施 ...

  • 秦国史话七:《本纪》中2位特殊的秦伯,1人无爵而谥,1人独占2谥

    秦文公,秦国史上一位十分有为的国君.他在父亲襄公突然离世后接下了重任,不仅最终实现了父亲收复周朝岐丰之地的遗愿,还主动归还岐山以东的土地给王室,获得天子的信赖.当然,文公并不是傻傻地将岐丰之地归还朝廷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四十二)

    42 骗不死人(四十二) 作者:三江有月 实际上,前面提到的那个让大学问家刘歆声名俱丧的谶言也就是著名的<赤伏符>有两个版本,通用版本也就是西门君惠拿出来鼓动王涉等人谋反的那个是这样:刘秀 ...

  • 史佚书

    序 <史佚书>一卷,周太史尹佚撰.按<书 洛诰>逸祝册.孔安国<蔡沈传>并云:逸,史佚也.陈师凯曰:古字通作逸.<春秋左氏传>僖十五年杜预注:史佚,周武 ...

  • 宋代除了柳周姜史还有没有其他的大音乐家在音乐上有较高造诣的?

    宋徽宗就是个音乐家,他自己画了松下听琴图,里面画的就是他弹琴给他臣子听,他的臣子蔡京还特别给那幅画题了词,蔡京是宋朝著名的书法家,宋四家苏黄米蔡之一

  • 房地产公众号一周排行——史上最严调控也变不了楼市的天?上海与深圳房价终于找到了一个横盘下跌的借口?

    丁祖昱一周公众帐号微评.上周可以说是政策周,上海.深圳出台了调控政策,北京也要跃跃欲试.调控政策后,楼市走向究竟会如何?各方自媒体也发表了他们的看法.TOP 10<收紧房票首日,深圳楼市购买力料 ...

  • 溧阳侯史崇世系资料

          黄帝至周始祖弃之间的世系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载:①"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 ...

  • 【周】齐国君主世系表

    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吕氏,侯爵.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田氏.齐国在今山东省东北部,面临大海,是周王朝开国功臣吕尚(齐太公)的封国.初封于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后迁至临 ...

  • 【周】秦国君主世系表

    秦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嬴姓.传说周孝王因秦的祖先秦非子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伯爵,秦始建国,周朝封地在今陕西一带.秦 ...

  • 真定史氏世系家谱序

    真定史氏世系家谱序 大宗.小宗之法废而后谱牒兴.秦汉而下, 士大夫之族历世不散得以识其先人而不相忘者, 谱牒存焉耳.五季之乱, 谱牒又废.宋欧阳文忠公.苏明允先生虽倡为之, 而继之者或寡, 以至名门盛 ...

  • 周氏寻亲|我与《中华周氏族史》结缘

    那还要从2006年说起,平时爱好收集烟标烟盒的我,在贵阳一家废品收购站寻找烟盒时,发现一沓寄往外省被退回的信件,其中有一封是<中华周氏族史>的信件,我捡回那封信,按信封上的地址和电话找到编 ...

  • 老妖杂谈之史记故事:周本纪之太史公曰

    太史公私卖钱 周朝随着周赧王的离去,一去不返了. 对于周朝,太史公也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对周朝最初的都城进行了质疑,当时(太史公年代)的学者普遍认同的武王伐纣的时候定都洛邑,太史公认为这是有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