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论——人类文明的创造和传承,文明和文化的关系

广义上的哲学就是我们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学说,这样说来,很多人都不会同意,不仅是研究哲学的人不同意,很多外行的人也不会同意;因为人类的认知包括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当然在科学之外还有些学科是不包含在其中的,而我们如今所说的哲学就是形而上学的东西,因此大家都不会认为哲学就是认知学。

然而我们仔细一想,人类对世界的看法,就是人类不断对世界的认知,只不过这种认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地细化,从而分离出来了很多学科,所以我们的认知程度在不断上升,我们的分工也在不断细化,我们的文明程度在不断地进步,这是人类探索的结果,也是人类用自己的意识形态去创造出来的智慧的结晶。

当然对于一些我们的认知,得不到实验的论证,不能被称作普通意义上的科学,那只能是哲学,譬如我们对文明和文化的认知,也许在科学的范畴里不会有过多的论证,但是在哲学的范畴里我们可以讨论,又譬如意识和存在,我们无法科学地去表述,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思维去想象和讨论交流,因此哲学就是我们思考客观存在的映射。

这里为什么要提哲学,就是因为我们的一切的文明都是建立在我们广义的哲学的基础上,狭义的哲学可能就是讨论一些意识、存在以及科学无法进入的领域,然而这些领域也有光芒,而这些光芒就是我们通过我们的思维去认知得到的成果。

而说到文明,那必须和哲学有关系,文明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的一切辉煌的成果,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要创造文明必须对客观世界有一定的认知才可以,因此文明就是哲学智慧的结晶,也就是说文明就是广义哲学的产物。

而我们的文化是什么呢?文化也是人类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人类的认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但是有些文化是糟粕的,就比如那些比较奇葩的文化特色,不符合人类健康发展的,但那也是文化,文化和文明就好比人,但文明是精英分子,而文化就是所有的人,因此文明是文化中的比较璀璨的那一部分。

我们用来区分文化和文明就是说人类的认知有对的,有错的,但是那都是人类的认知,就如同中世纪的神学制约人类的认知一样,而文明就是人类比较精华的部分。

所以哲学并不一定是正确的观点所组成的,各门各派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人在大脑中有不同的世界,然而有一个主流的观点,那就是我们主流的世界观,所以哲学从一开始就是认知学,如果你这样去认识哲学,那你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发展,以及哲学的发展。

哲学、文化、文明,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必须搞清楚。

(0)

相关推荐

  • 浅析文化、价值和价值观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8月 作者:朱芳芳 在中国,对于文化与价值观的关注应当是20世纪90年代.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历史格局,将价值观的关注提升到了关乎国家发展 ...

  • 领导者的悲哀

    我是一个不完全相信唯物主义的唯物主义者,如果有人不接受我的思想观点,或者干脆否定我的思想,在我看来都很正常,因为有太多人没经过专门的逻辑训练,所以不成熟.不熟练的思维能力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当然也就束 ...

  • 欺人者,必自欺!

    通过意识行为在逻辑认知层面具有类似空间的多维同构关系的常识化明确,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发现,无论曾经的生物进化在神经系统形成的科学机理方面怎样复杂,它的哲学机理都可以借助语言文字的强名机理得以常识化解析 ...

  • 人的逻辑天花板该如何打破

    如果大家认可,或者因为否定不了而不得不接受,可常识化普及是哲学常识化转向在宏观层面的唯一标准,那么透过常识化视角便不难进一步发现,相对于我所建构的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体系,旧哲学曾经展现的一切深奥与晦涩 ...

  • 人的主体性

    本书并不是平铺直叙地展开,内在逻辑顺序经常颠倒,之所以不主动修正,是因为哲学创新写作基于颠覆性灵感而来,受旧认知局限自主克服过程上的偶然性制约,无固定章程可循. 也是为了鼓励人人都用类似的写作与思考实 ...

  • 专业哲学需要通过本体论创新自证清白——修改版,增幅在50%

    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认为,正因为人类的集体逻辑天花板未破,所以在一致性无法终极自圆其说状态之下,人类文明在进步中同时衍生了种类繁多的专业壁垒待解,是谓充满局限的人类文明,因此透过一切文明局限与人的自圆其 ...

  • “阴阳”、“五行”是不是科学?

    最近看一席里张双南教授反对把阴阳.五行当做科学的演讲,又回看了中科院格致论道讲坛里张双南教授和孙小淳教授关于"阴阳五行"是否应该写入<中国公民基本科学素质基准>的激烈讨 ...

  • 相对于理,真理其实很荒谬

    一旦能常识化地解释清楚哲学常识化转向成功的必然性,终极哲学顺势出现的可能性就不言自明于必然性了,因为这其中的可能性是相对于我们有限必死的个体生命而言的,但相对于通过基因延续的人的物种而言,透过人的主观 ...

  • 人性的自我钝化(连载三十四)

    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之所以能以终极自圆其说为标准建构成功,是因为结合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之间曾经不确定的框架关联,我能以道生万物这类准终极本体命题相关的终极概括性为基准建构可终极自圆其说的主客观双重本 ...

  • 在逃离地球的预见中审视哲学

    能循序渐进地推导出用哲学指导科学帮人类逃离地球,体现着科学对哲学亘古未变的附属性地位.这样定义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既是对哲学概念的终极性正本清源,又是求得人类大同的基本前提,更是在思想即人生的视域内 ...

  • 定义一切的能力(连载四十八)

    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认为,作为存在的局部,正因为人的存在具有显而易见的主客观一致性,所以通过人的存在以点代面地探寻存在的本体,比西方文明承接自然哲学时代的学术惯性在哲学领域所进行的漫无目的的空想更具认识 ...

  • 闭合哲学开放性的机缘(连载之二十三)

    从主客观一致性的角度,如今的人类文明,因为科技的日新月异,人所能享受的与物质文明配套的物理自由已经远超精神文明所能提供的思想自由,这意味着,人类文明已然发展到即将走向终极主观成熟的变局的关键临界时刻, ...

  • 不一样的空间维度认知(连载之十二)

    明白了政治不是哲学思想革命的真正终极指向,便不难理解,不同分支文明体之间的潜在竞争关系本质,实际更多是本体认知水平的较量,这样大家就更容易理解,那些极端落后的文明存在的本体认知为什么都极端保守于有神论 ...

  • 闲言碎语(十三)

    古往今来,世人饱受思想不统一之苦,无论贤愚,都想过平静祥和的生活,都在有意无意地希求别人的思想与自己是一致的,至少要适当尊重自己的思想,这背后是人们对平等的先天渴望.因为人人如此,所以这些念头便自然集 ...

  • 陈禾新作:给予者——致我们的老师

    细读会着迷,每一句都是血与泪的控诉 艾文华2018年诗选 给予者 --致我们的老师 文/陈禾 物质的给予随着人生的消失会变成尘埃-- 知识的给予象初升的太阳会发出光芒-- 我想说: 知识要转化,变成才 ...

  • 先恢复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再来谈文化自信和文化输出

    在这里,我想把捆绑在传统文化上的意识形态全部先拿掉,然后再根据前辈们的描述给传统文化做一个界定. "传统文化"的"传"指的是以心印心,"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