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未成年人家庭监护能力评估指南》地方标准发布
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未成年人家庭监护能力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地方标准,包含未成年人及家庭基本情况、未成年人家庭监护质量以及家庭监护能力等80个具体评估指标,为相关部门开展家庭监护干预帮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提升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水平,完善落实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完善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体系,家庭监护是未成年人的第一道保护线。2014年民政部发布的《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指南》规定了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原则、类型、流程与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相关法律也明确规定了监护人应履行监护职责,以及监护应做和禁做的行为。从地方实践看,去年开始,由上海市民政局牵头实施的“爱伴童行”困境儿童关爱帮扶项目,为困境儿童提供家庭监护能力保障性和危机干预性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针对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相关的系统化标准体系,对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状况和监护能力评估缺乏科学的、可操作的技术指引,因而在实践上无法有效应对未成年人家庭监护中的各类问题。鉴于此,上海市民政局于2020年完成了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儿童家庭监护状况和监护能力研究”,在此基础上组建未成年人家庭监护能力评估指南研制团队,将未成年人家庭监护能力指标体系进行转化,研究制定《评估指南》地方标准。
《评估指南》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考虑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考虑到未成年人家庭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制定过程中力求内容通俗易懂和简洁明了,注重内容的全面、系统及平衡。从评估内容的全面性、评估流程的规范性、提高工作有效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尽可能地厘清家庭监护能力评估工作的各个环节和评估的内容及具体指标,同时也注重结合上海地区未成年人家庭监护问题的现实情况与特点,考虑民政部门与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各自定位与职责,从实际情况出发,使指南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评估指南》规定了未成年人家庭监护能力评估的范围、术语与定义、原则、主体、内容、流程、方法、结果使用等。评估原则结合上海市家庭监护状况的现状,标准规定未成年人家庭监护能力评估遵循保护性、客观性、专业性。保护性原则遵循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优先考虑未成年人需求,尊重未成年人的意愿,倾听未成年人的声音,关注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状况,保护未成年人权利;客观性原则即评估过程可根据评估对象的实际情况与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必要的评估指标,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从未成年人、监护人、亲戚、朋友、邻居、居委、学校等多方面着手调查,科学得出评估结论。专业性原则即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主导,推进专业机构、专业人员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及规范的流程开展专业评估工作。
据悉,目前尚无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标准对未成年人家庭监护能力的评估内容作出明确规定。《评估指南》中的评估内容及指标的设计在严格遵循“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家庭监护状况的现状,设计的评估内容包含未成年人及家庭基本情况、未成年人家庭监护质量以及家庭监护能力共3个维度,涉及17类、80个具体的评估指标。
业内人士表示,《评估指南》通过评估主体、评估内容、评估流程、评估方法以及评估结果使用等多方面的规范,回应与满足未成年人对于家庭监护的多方面需求,从而进一步压实家庭监护责任、监督家庭监护职责的履行,促进家庭监护能力的提升,为评估组织方开展家庭监护干预帮扶等提供参考与依据,有助于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稿件来源:中国质量报 2021年06月03日 第7173期 记者:霍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