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第675天
这本书是通识,而不是通史。
医学的历史已经很多人讲了,而作者就以通识的方式把医学展现给了读者。音频课也听了,不过还是觉得文字更有感觉,更有穿透力。
这本书让我从宏观的视角对医学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没有枯燥的医学或疾病的发展史。更多的是从“病”的角度让读者理解“医”,人的进化过程就是战胜疾病的过程,也是和疾病相生相伴的过程。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两种生命的博弈,因为生病也是各类微生物的感染。
而医学则是和疾病相爱相杀的一个过程,因为医学的发展就是依靠各类层出不穷的疾病来促进的。毕竟人是有智慧的生命,我们面对疾病不会坐以待毙,等待自然的生命进化,“适着生存”。我们要靠各类手段、器械等外部器具与疾病对抗。
可以看得到这个结果是不错的,自2500年前希波.克拉底奠定医学以来,人们对疾病的理解从牛鬼蛇神到正确的医学观;又到手术粗犷的治疗;又到了今天基因工程的微观层次。
而现代医学的发展完全是以微观的深入为主,只有了解了微观的层面,才能从宏观上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可以看到医学的发展逐渐深入到微观层面,治疗逐渐走向了基因工程的层面。从作者对未来医疗的畅想来看,基因工程是医疗发展的一个趋势。
以前的治疗太极端了,动辄是开刀切口,动不动就是切除一些器官组织。虽然符合生命第一的原则,但是病人付出的代价很大,失去的是对生活的自理能力,但更多的失去是作为一个生命的尊严。当然反过来说,没有生命什么尊严也不会谈得上。
现在很好,治疗方向逐渐偏向微观。也就是遵循健康的底层逻辑依靠自身免疫,只有依靠自身免疫细胞杀死那些外来有害物质,身体才会自愈。也许会来缺胳膊少腿,少个器官,依靠自身细胞的分化、增殖也能实现再次增长,总之这些依靠的都是人类自身。
也许某种疾病,比如癌症。只靠自身免疫可能打不过或认不出那些癌变细胞,而医生通过生物技术给自身的免疫细胞加个buff,它们又能重新战胜癌变细胞或者修复癌变的细胞。
无论是医学技术还是其他科学技术的进步,本质上都是为人类生命服务的,不只是活着而是活得更久更有质量。人们对生命的起源探索从未停止,但是从未有结果。不过对生命的发展定位还是比较统一的,那就是活得更好。
当然生命都会有终点,这是大自然的规律。面对死亡,病人也许没有了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但是作为医生和病人家属如何让病人有尊严无痛苦的离去,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不能为强求维系病人的躯体生命而让自己心里有一丝安慰,更多的让病人有尊严,无痛苦的去离去。
当然作为一个即将走向死亡的人(从出生就注定的事实),我们也不必焦虑,借用书中的一句话:坦然的面对死亡,生命才更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