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建文《骑行中国》日记』另一种朝圣或者抵达

(图为杜建文先生骑行中国至西藏的照片)

回忆

另一种穿行或抵达

——读杜建文《骑行中国》日记

文:赵鹏飞

我相信生命经过砥砺之后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熠熠风采与灼灼光华,一次长达两万多里的骑行,会让猝火之后的生命变得更加沉稳、内敛与笃定。杜建文先生说过:“我想用镜头把风景、人物最美的一面留住,并让它们拥有灵魂……”

(2011年8月24日出发时的情景)

故事回放:

2011年8月,杜建文与好友搭伴骑摩托车向西藏珠峰进发。驶过河南、山西、陕西,翻过秦岭来到四川北川“生命线”公路,“那段路仰角超过45度,路上都是鹅卵石,骑着摩托车,不论快慢都会摔跤,旁边就是悬崖。”在途中又绕道云南,拍摄了梅里雪山。出发第18天到达拉萨休整三天,在骑行25天后终于来到珠峰脚下,拍摄到了巍峨肃穆的珠穆朗玛峰。后因遭遇地震,夜宿“大本营”,心中涌现出无限的豪情和感慨。返程穿越可可西里时,因追拍藏羚羊,杜建文摔掉了一个脚趾甲。“赴珠峰用了25天,返程仅用了15天,他觉得,拍摄珠穆朗玛后,再没有那一座山比它震撼。”

如果说上海作家余纯顺孤身徒步西藏并最终葬生罗布泊,用死亡的背影塑造出他充满传奇的朝圣之路的话,作为前行者,他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一种宝贵的探险财富,他的探险精神,更像火炬一样烛照着后来者一步步走向辉煌的朝圣之路。是的,在中国,汉有张骞,唐有玄奘……现在,世界上走得最远的是阿根廷的托马斯先生,而他已经年老。作为中国的青年的确应该超过这个纪录。前行者的背影永远成后来者的一种精神导向和力量昭示。

2011年的8月24日,河北井陉的杜建文、胡昊先生以“骑行中国”的方式开始踏上朝圣西藏的遥远之路。我相信生命经过砥砺之后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熠熠风采与灼灼光华,一次长达两万多里的骑行,会让猝火之后的生命变得更加沉稳、内敛与笃定。杜建文先生说过:“我想用镜头把风景、人物最美的一面留住,并让它们拥有灵魂……”

在这里,我严重激赏这位“草根摄影家” 所流露出来的这种质朴而淡雅的、且富有人生况味的哲学观点,作为后来者,他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了前行者的夙愿,这种艰辛的穿越和抵达完成了他对生命意义和终极价值的一种追寻,甚至是拷问与思索,精神向度的延展会让一个人的灵魂在一次艰辛的穿行中变得更加完美和纯粹,所以他一路行行摄摄,他其实是在记录、在表达、在用光影留住美好的事物,留住身边的美丽。

(朝圣之路:杜建文摄)

人称“摄影”是文明的手印,我很同意这个比喻。它骨子里豪放不羁的个性就决定了它终会“离家出走”,在风云变幻的广阔天地里找到它的地位和作用,向世人展示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主流方向,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而杜建文就是践行这个“文明手印”的特立独行者。2009年,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同行(hang)一起徒步穿越泸沽湖到亚丁的原始森林,经过8天的艰难跋涉,步行260公里,抵抗着头疼欲裂不能入睡的高山反应,成功穿过了重重大山,拍摄到了大量的让人无法抗拒的美景。这次的成功穿越为他“骑行中国”的梦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1年8月24日,“骑行中国——2011年井陉摄影家西藏之行”终于在井陉剧场拉开了帷幕。杜建文和胡昊作为“骑行中国”的两面旗帜,携带着宣传井陉、传播文明的使命,在当地领导和亲朋好友的嘱托与祝福声中开始了长达三个月时间的“骑行中国”特殊使命。他们行程约两万公里,顺利穿越了我国的太行山脉、秦岭、念青唐古拉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大巴山脉等多个地域,并最终骑行抵达西藏大北线,穿越了藏北无人区、羌塘无人区和可可西里无人区,开创了“骑行中国”的先河和历史。

是的,这次骑行是一次远征。它传播的不仅仅是一种井陉地域的独特文化,而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正能量的播撒。骑行的意义是一种挑战,对身体的挑战、对极限的挑战,对自然的挑战,更是一种自我的挑战。它比时下电视娱乐节目里流行的激情大冲关的节目游戏更让人感到刺激!这种刺激不仅仅是成功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而是完成极限挑战后的满载而归!

透过骑行者沿途拍摄到的一幅幅灵动的画面,我能够感觉到生命的真实与饱满,自然的祥和与灵动,它揭示的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是心灵深处的感动和秘境。这种秘境是一种探索与发现,是水与火的交融,是地下冰层的奔突与呐喊,是藏北无人区的苍茫和可可西里之间默默亮起的灯盏。之间的秦岭、念青唐古拉、喜马拉雅……则是点缀其间的逶迤的音符,一路弹奏起最辉煌的行行摄摄之歌。这歌声从镜头传播到网络,从遥远的驿路传回故乡,他们的壮举让家人感到多么地亲切,而带给世人的则是一种久违的感动!是的,这是一种放荡不羁的个性的率真流露、是人性的呼唤与回归,更是历经红尘和世事之后一种灵魂的所向与皈依。无论是拉萨还是麦加,朝圣者的背影永远是一种穿行和抵达,是一种精神淬火般的历练之后所形成的雕塑,永远被世人和来之不易的镜头定格在永恒的记忆之中…….也许,这就是他俩“骑行中国”的真实目的和意义所在吧。有一位诗人说的好:其实,世界上从来没有终极的抵达……所以骑行的过程就是目的,沿途的风光就是意义……如果你从沿途的无限风光里获得了感动,那就说明你生命深处弹奏出了最高尚、最纯洁、最精彩最华美的乐章!

(大昭寺)杜建文摄

而我个人粗浅的认为:摄影不是对大自然美景的简单复制,它是心灵与自然相互融合相互碰撞所孕育出的最完美的天使。相信两位摄影家在“骑行中国”的两万多里的行程中,他们拍摄大量的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向度一定会超越自然本身,在带给读者一定视角审美和情感体验的同时,思想和灵魂都会得到淬火般的升华!

是的,“骑行中国”是一种完美穿行的姿态,它特立独行的方式象征着精神高蹈的一面,这是一种永远的朝圣或者抵达,如果骑行的意义在于个体生命从中获得了富饶和殷实,那么,从肢体到心灵的双重强健,强健到超尘脱俗,强健到无牵无挂,强健到无愧于缈缈的祖先或前行着,那么,苍茫而古老的太行也会为他们“骑行中国”的壮举而俯首赞叹!

2013.7.12—8.17完稿

杜建文:

河北井陉人。井陉县“三和文化传媒”经理。《中国网.中国视窗》频道主任。曾在2011年骑行中国。2016年荣获'河北好人"荣誉称号。并荣获2016年7.19井陉抗洪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