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角榫
粽角榫,俗称“三碰肩”,其做法通常是将要支撑的立柱顶端处开长短两个榫头,两侧为榫肩,靠里面为直角平肩,在需要支撑的面板上开出相应的卯眼,靠外面的卯眼上面挖出一块和梯形格角一样的缺口,两根木枨榫对卯眼一扣即可连接。
在这样连接后,家具结构的两个看面上各有一个肩,而腿足或立柱部位留有一个肩,三个肩碰在一起故叫三碰肩。
粽角榫是在柱头长短榫的基础上,底部起向上削出45°斜肩,斜肩内侧挖空,把板面边框转角处靠下一些的位置亦剔成45°斜角。
组合时,长短榫分别与大边抹头上的榫窝吻合,同时边框外斜角也正好与腿上的斜肩拍合。
柱头长短榫
粽角榫
这样组合起来的家具每一个角都是用三根方材结合在一起,由于它的外形近似一只粽子的角,故有此名。
也有人认为此种造法的家具每一个角的三面都用45度格角,综合到一点共有六个 45 度角,故应写作“综角榫”。
粽角榫是一种比较科学的三根方材连接的做法,它的榫头在中间,两边均有榫肩,可以辅助榫头承受部分压力不易扭动,加强了竖材的支撑能力,使得家具坚固耐用,同时也打破了结构处横竖线条平直过于呆板的气氛,锦上添花地烘托出家具流畅的线条美。
黄花梨方角柜,横竖材连接即用的粽角榫
在粽角榫的制作中,一定要注意的是,长短榫头的大小长短一定要与卯眼部分的大小深浅吻合,绝不能任意为之,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即便横竖两材连接上了家具也不牢固。并且粽角榫的三根料要见方、要一样大,这样榫卯分配才合理。
在更为讲究的京作家具中,粽角榫三碰肩的角度也不是45度,而是三根料之间的竖枨上角要往下退3-5毫米,这是为了防止家具后期倒垅时间,三个角的接点露出形成“兔子嘴”。
如果家具几十年后要修理,重新刮磨,也会出现兔子嘴的情况。
左 / 三碰肩45度相接,右 / 竖枨下退3-5毫米
竖枨上角往下退3-5毫米是传统细木工的做法,好处是顶面破损后可以刨刮顶面而不至于损坏家具的结构。现代木工已经很少用到,原因是即省工、又省料。
粽角榫的运用
“粽角榫”是入清以后四面平家具的一种制造方式,同时在柜架类家具中也十分常见。
不过粽角榫的榫卯过分集中,如用料小了,凿剔过多,就难免影响坚实。所以要求木工对用材及家具受力的把握要相当精确
四面平的桌子等如无横枨或霸王枨,则必须有管脚枨或托泥将足端固定起来,否则此种结构是不够牢固耐用的。
粽角榫连接的四面平方桌
四面平加横枨卡子花条桌
以上两例皆有横枨及矮老(卡子花)加固
书架、柜子上用的粽角榫则与桌子上用的则稍有不同了。
桌面要求光洁,所以腿足上的长榫不宜用透榫穿过大边。书架、柜子则上顶高度超出视线,所以长榫不妨用透榫,以期坚实。
明 黄花梨三层栏杆架格
清 黄花梨券口栏杆亮格柜
榫卯是古典家具之魂,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粹,沉淀着流光回转中的经典家具款式的复合传承。
亦如一枚小小的粽子,寄托着中国人千百年来对祖先的哀思,不管是粽子还是粽角榫,它们凝结的都是中国人最为真挚的文化情感与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