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推荐】广西:打造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施更高水平开放将引领和推动广西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质。
日趋完善的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广西钦州港片区协调指导局 供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将“强化开放引领”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举措之一,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面向东盟更好服务“一带一路”的开放合作高地、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增长极。
处于中国统一大市场与东盟国际大市场的陆海交汇点,广西开放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施更高水平开放将引领和推动广西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质。
凸显新通道的支撑力
2020年,寒冬料峭的12月,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升腾着冲刺建设的热乎劲儿,钦州港10万吨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正加紧施工。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景荣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第一个海铁联运自动化码头,满足20万吨级集装箱船靠泊需求。
当前,东航道浚深工程(20万吨级集装箱航道)已进入施工冲刺阶段,预计2021年6月底前竣工,将满足国际主流集装箱船舶通航条件。
活化钦州港片区地理优势的龙门大桥和大风江大桥已开工建设,计划于2024年建成。届时,钦州港与防城港、北海港的车乘距离将大为缩短,为北部湾港整体发力积蓄新动能。
热火朝天的场面背后是理性的自我定位。当前,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及航道、10万吨级集装箱航道、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一期等标志性项目建设运营,钦州港通航能力和集装箱服务水平跃上新台阶。“然而,对标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定位,钦州港的港航基础设施仍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贸易与物流发展局主管黄巨合认为,由于班轮航期和国际贸易交期不匹配,导致部分广西货不走广西港,提高航线密集度依然是未来的重中之重,而硬件的提质升级则是首当其冲的任务。
展望“十四五”,为打造国际门户港,广西北部湾港启动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大力提升通道运能和物流发展质量效率:重点推进钦州港10万吨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及航道建设,加快推动防城港30万吨级散货码头及航道建设、北海港30万吨级码头及航道建设……
除了硬件支撑,软件也在为西部陆海新通道赋能。在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广西多式联运“一单制”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正式亮相。金融壹账通、开放门户公司监事长黄润中表示,这个平台的推出,将有效地解决进出口企业及物流运输企业多式联运提单“一单制”签发、流转和融资、保险等难题,实现“一单到底、一票结算、一次委托、一口报价”,显著提升运输效率。
为提升通道服务效能,一系列举措密集出台:北部湾港降费行动正在发力,目前,北部湾港综合收费相比2018年降幅超过30%,与国内主要港口基本持平;全面上线的北部湾港无纸化“智慧湾”系统平均减少各环节口岸作业时间21.5小时,减少后续作业时间12小时;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航运服务中心正全力打造航运物流“一站式”服务,预计2021年底前,实现钦州港90%的船代、货代、报关、多式联运公司、金融保险企业集中入驻。
“新通道激活了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活力,北部湾港正积极推进优服降费、畅通物流等举措,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韦韬表示。
聚力打造“向海经济”
作为中国大陆集装箱班轮企业运力规模排名第二的民企,中谷物流选择落户钦州市,全力开拓东盟市场。
“我们一直以来十分看好北部湾发展潜力,2013年便在钦州港开通第一个北部湾港沿海集装箱干线班轮航次,2019年以来在北部湾港集团的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到发运量始终排名第一。”中谷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永军说,随着我国“双循环”战略的推进和RCEP协议的签署,北部湾—东盟之间的贸易量和物流量将大幅上升,正在建设的“中谷钦州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基地”项目,计划通过钦州物流基地的进口分拨与出口集聚功能,将RCEP区域外贸航线网络和中谷物流遍布全国主要港口的内贸航线网络进行连接,真正实现东盟至国内货物的全程“门到门”运输,直接服务于RCEP区域经贸合作。
产业是向海经济的核心内容,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力日渐增强,“货从北部湾来”正纳入更多买家的版图。
区内,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产业布局优化重组。在北海市,石油化工、新材料、硅科技和林浆纸4个千亿产业加速形成;在钦州市,油、煤、气、盐等多元石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在防城港市,钢铁、有色金属、能源、粮油等为重点的现代临港产业集群正在汇集。
区外,深化开放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四川省与广西在钦州港片区合作共建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它将成为服务大西南地区面向东盟市场的核心载体;广西与重庆、贵州等省市谋划共建北部湾沿海港口项目,并互设“飞地园区”;甘肃金川集团与防城港市合作开发码头,加强通道沿线产业合作。
最近,广西出台《关于促进新时代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凡符合国家相关规划和政策,属于经济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和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列入广西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在项目前期经费、用地、用林、用海资源、能耗指标等要素保障方面给予倾斜。广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3亿元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经济区重点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本轮政策实施后,2025年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总值有望达到1.8万亿~2万亿元;北部湾港集装箱完成吞吐量达1000万标箱,有望跻身全国沿海港口前列,国际门户港初步建成。”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办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洪韬说。
“‘十四五’期间,北部湾经济区将紧抓国际陆海新通道机遇,实施强首府战略,推进北钦防一体化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两湾’联动发展,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壮大产业集群。”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办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魏然表示。
夯实开放平台建设
进入新发展阶段,广西“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更加显著,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孟祥宁认为,要实现广西开放水平大幅提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继续强化通道支撑,夯实开放平台建设。
一方面,做好通道建设和“两湾”融合的大文章。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形成更加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新优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快构建快速通达大湾区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做深做实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两湾”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
另一方面,打造面向东盟更好服务“一带一路”的开放合作高地。高标准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挥好自贸试验区牵引集成作用,推动形成制度型开放新优势;进一步畅通“南宁渠道”,深化金融、物流、港口、文化等多领域交流合作,把“南宁渠道”作为广西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抢占新时代全面扩大开放的制高点,推动“南宁渠道”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推动形成人民币区域国际化新优势;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推动形成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新优势,做深做实开放合作平台;深化与RCEP国家合作,持续打造面向东盟更好服务“一带一路”的开放合作高地,确保“十四五”期间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本文刊载于《当代广西》杂志202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