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令人牵挂的李沟》赵绍文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这是去年秋天的事了,那天下午三点,我和画友老张结束了在沁阳市丹河峡谷风景区八渡村的采风后,听说往里行二三华里,还有一个小山村叫李沟,只住一户人家,很是好奇,便一探究竟。
  八渡到李沟的道路,一路上坎坷不平。那些石头棱子犬牙交错般地撕咬着摩托车的轮胎。路边有十余块分别半亩大的田地被山民收拾得干净平整,正待播种小麦。田地旁的柿树上挂着红彤彤的柿果,非常喜庆。傍田贴山处有一条颇具特色的石头沟子,口窄底宽像条石洞,洞壁被山洪打磨得光光的,看来是风雨有年。李沟是否由此得名不得而知。
  转过三个山岰,尽头即是李沟村。村子的房屋依山而建,有三四个阶次。站在在村头,眺望四周,一方蓝色天幕下,奇峰兀立,怪崖悬空。山坡上林木植被茂密繁盛。那些杂树绿中有黄,黄中泛金。偶有一株株青松点缀其间,绿得盈眼峥嵘。不时可以听到平原地带根本见不到的老鸹鸟,‘’呱——呱——‘’的凄厉鸣叫声,山岰里尤显空灵和幽静。
  我们停车须臾,正在端祥小村景色,只见几条小狗围了上来,汪汪叫个不停,带头的小花狗看到我们后折回身子,把村首那家的主人引了过来。
  这是一位七十多岁的大娘。当听说我们是从距此十五公里的博爱县城赶来,想在此写生画画时,大娘甚感新奇非常高兴。她忙从屋里端出一大盘烘透了的红柿子招待我们。经过和大娘攀谈,得知村里原有十几户人家,现在都下山住了,村里就剩下她们一家了。她家的两个孩子,也分别在沁阳市区和博爱县城买了房子,进城住了,现村子里只有她一个人居住。
  当问道你为什么不跟孩子一块下山往时,大娘欲言又止,但又接着说:‘’一个人住僻静、得劲。‘’当问道孩子什么时侯来家时,大娘说:‘’忙时来家收收庄稼,种种地,平时他们随便。‘’院子里的木架上挂着几大串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几只柴鸡在院子里追逐觅食。大门前的古槐树见证着村子的苍桑。
  我们踩着荒草拾级而上,从村底到村顶,从村前到村后,全村石头砌的四合院、簸箕院有十余座。房屋建筑古朴、严整,只是大门紧锁,一个‘’空‘’字了得。逐户的路径多有草砾相绊。待我们对村里的老房古树拍照、写生结束时,天色已晚。
  在和大娘告别时,我们的心不禁寒寒的。大娘站立在那株古槐树下,目送我们离去,那几只小狗紧偎在他的身边,不停地叫着。
  回望李沟,道路旁、梯塄边、石缝间,荆榛丛生,绿萝披缠,草蔓匝地,只有一朵朵黄色的、紫色的野菊花在静静地绽放,为这里的荒芜、寂寞点亮着生机。这真是:
  古稀老人胆子正,
  只身孤居大山中。
  儿女探看不计较,
  辛劳一生只图静。
  几只小犬且为伴,
  安享晚年乐其中。
  其实,像李沟这样的独居老人,我们在其它地方采风遇到也不少。现在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农村,类似的‘’空巣‘’老人比比皆是。村子里的年轻人因本地经济落后,挣不到钱,为养家顾口,不得不远离家乡到外地打工。城里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好,哪家父母不想让孩子就读一个好的学校,因此,在城里就业购房已成必然。老年人辛苦一生,多不愿意背井离乡进城和孩子们一块居住。这种矛盾和分离,势必给农村的居家养老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但像李沟这种情况更为特殊,儿女不在身边,又没有邻里相助,生活中有些困难不能等,老人突然有病怎么办?这些问题很现实,届时又很残酷。这在一些沒有亲历缺乏情感的人看来,可能只是他人的风景,他们永远看不到、体会不到当事人内心的无奈、隐忍和苦痛。此种状况,可谓现阶段中国式居家养老的一个难点问题,应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有关信息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已达2.5亿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使这些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度晚年,特别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居住环境条件处于劣势的山区农村,消除年迈老人的空巢现象,使改革开放的红利惠及这些老人,做到精准扶老,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社会养老问题十分重视,制定相关政策,落实具体措施,正在向这方面努力。但愿我国的养老覆盖面更加宽泛,养老制度更加健全完善,愿天下的老年人告别孤独,健健康康,福如东海,寿此南山。孤独、寂寞、令人牵挂的李沟不再让人心寒。
抄袭必究,版权所有,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简介:赵绍文,男,50后,网名‘’山水之间‘’,河南省博爱县人。中共党员,政工师,从事机关工作多年,对文学、书画根植深情。退休之后,南山种豆,北岭采风,溪沙浣梦,著有《耕梦》速写采风集一书。所写散文、随笔、诗歌时见报刋与微媒。

======================

扫描二维码留言给作者

  ·

赞赏声明

关于原创打赏行动,自愿参与,量力而行。稿件所得款项50%将作为稿酬支付给作者,优秀稿件入选《上海文坛作品集》,用稿量大。另外50%,我们将投入《上海文坛》运营,主要用于编辑工作。相关作者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人打赏了,请加主编微信,并说明情况,告知真名,以便确认。原则上一个月一结(每月1号,结上一月的打赏,作者主动联系编辑,超过1号晚上12点不领取视为支持上海文坛运营。由于编辑工作繁重举步维艰,故66元之内的留作平台维护)。不愿自己作品被人赞赏者,来稿时请注明。

根据留言情况等决定发布各大网站。

投稿须知

(0)

相关推荐

  • 120人的山村仅剩5户,下雪后女人们聚在一起闲谝,看她们谝啥

    一场春雪过后,笔者和朋友相约着到晋南中条山采风,汽车沿着一条铺着水泥的山路前行,大约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一个位于半山坡上的村庄.村子不大,一座座农家院沿着一条山沟的两侧而建.站在沟的一侧向对面望去 ...

  • 【随笔】乾州蕞娃:远山之旅系列散文(七)板岩镇

    [前言]舅舅家原来也来过几次,但不是因为自己年龄太小记不住事情,就是因为来去匆匆,对于整个山阳县甚至是这个乡镇或者整个村子始终没有一个整体感知.这次,再不能这样了,我下定决心对这里要有一个整体印象.了 ...

  • 【上海奉贤 高春光】原创//瓜棚里的老人

       2019第335期        总第939期        瓜棚里的老人 为了在晌午之前赶回来,一大早,我就进城了. 夏天的早上,知了照样一个劲地叫着热,到了上午更是群英荟萃,吵闹得不可开交. ...

  • 散文||坚守与传承(一)

    坚守与传承(一) 寇九杰||河北 我的家乡地处内蒙古南缘,燕山北麓,沟壑纵横的接坝山区,土地贫瘠,无霜期短,受西伯利亚季风气候影响冬季漫长寒冷.聚落成村大约百余年,在解放前那个匪患战乱的年代,先后有颠 ...

  • 村子里的大喇叭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农村的村子里都有大喇叭,至少生我养我的土地上是这样. 大喇叭广播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种各样的小事,各种各样的小事又构成了乡土社会的整个记忆. 小时候听着大喇叭广播着收水电费,广播着村 ...

  • 怪村3:偌大的村子,竟只有两个老人,老人道出惊人原因

    怪村3:偌大的村子,竟只有两个老人,老人道出惊人原因

  • 宁远好故事/之六:黄绍礼与五里沟

     明朝建立不久,宁远县仁和镇的冯石村出了一个好儿郎,姓黄,名绍礼,字祖成.是他在村后的大山上找到了好水源,带领大家捐款献工,筑起了一道140多米长的大坝,开辟出了一个200多亩的巨型山塘--大仂塘,让 ...

  • 【西散原创】李东平作品 | 南西遥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南西遥,与大汶口五千年文化毗邻,从小我 ...

  • 李正品/父亲身边的三个女人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河南文学祝大家新年快乐  万事如意! 父亲身边的三个女人 父亲身边的三个女人 李正品 最早知道父亲有三位女人,是伯父在骂大街. 那年发生了两件事:一是哥哥结婚准 ...

  • 【那条铺满莎草的小路(散文)】/ 吕 凯

    那条铺满莎草的小路(散文) 吕  凯 有一条小路,在我的记忆里仍是那么清晰.这便是通往玉皇洞村干妈家的那条小路! 我小的时候,在家里是很金贵的,家里怕存活不了,便依乡俗给我拜亲了一个干妈. 干妈家在距 ...

  • 那缕即将消散的炊烟(4)恢宏的葬礼

    隔着旧村不远,是一座规划布局相对合理的新村落,追寻物质精神的逐步升级,向更好里迈越,应是人类普遍追寻的了.温饱和及至小康的说法只是近几十年里才有的,旧村落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天灾人祸造就的苦难犹如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