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付出只为这30天 本土新品种“沪晶梨18号”上市,长三角已种植上百亩

东方网记者刘辉7月10日报道:“没想到, 7月初已经有梨上市了。”东方网记者近日走访青浦区果树绿色生产基地发现,历经30年科研攻关的上海本地早熟梨新品种——“沪晶梨18号”,开始小批量的上市售卖。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口感如何,市场反响怎样?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了解。

30年付出只为30天

近期上海已经多日高温预警,也表明地产瓜果进入了采摘高峰期。西瓜、水蜜桃、葡萄……都已经出现在市民餐桌。然而,往年7月底8月初才能露脸的地产梨,也按耐不住“激动的情绪”,能够饱含12度的甜味抢占市场。

“只要甜度达到12度,就符合了上市的标准。”市农科院梨树育种与栽培研究员骆军告诉记者。当天,他带着多个品类的梨,向市民介绍着科普知识,并邀请科研人员、市民代表给早熟梨品鉴打分。

在多个品类中,就隐藏着骆军花费30年的科研成果——沪晶梨18号。从个头和颜色来看,如果不加仔细辨认,它与目前市场的常客“翠冠”“早生新水”品种并无太大差别。了解后才知道,它的优势全部藏在了“软实力”方面。

骆军告诉记者,“沪晶梨18号”由上海市农科院杂交育成,该品种上市早、品相好,具有“核心小、肉多、皮薄、甜度高”等优点。“早熟梨前后耗费了30年,就为了从8月上旬提前到7月上旬,进步30天!”他在朋友圈写到。

据悉,该品种在2001年配置杂交组合,2007年带土移植至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综合试验站。其中编号为1-5-18的单株,在2010年被选为早熟优株。后陆续在上海金山、青浦、奉贤、松江、崇明示范基地进行区试,各地均表现早熟、果实大、外观美、品质好、适应性较好的优异特性。

在各区都表现优异后,2017年正式被命名为“沪晶梨18号”,并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2019年获得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2019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授权。2020年,“沪晶梨18号”申请上海市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目前该新品种也走出上海,走进长三角的浙江金华、平湖、安徽安庆、合肥、江苏启东等地,面积约100亩。其它地区如北京、湖北也有少量引种。

乡村振兴需要科技+市场

今年4月,上海全市乡村振兴会议上提出:上海要依托超大城市丰富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市场资源,更加有效地走科技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之路。

发展都市农业,科技资源是基础,市场效果是方向。因此,即便科技资源到位,也需要梨新品种符合市场需求,才能“甜”到种植户的心眼里。这一点,上海康然合作社理事长朱涛最有发言权。

大学生朱涛本科毕业后2013年回乡创业,从被抛荒的10亩土地开始,如今合作社经营面积达到145亩,主要从事果树种植、蔬菜种植、农产品销售等。

合作社一直以来坚持科技引领,与市农科院林木果树研究所合作成立的“上海市农科院梨树试验示范基地”,基地主要栽有翠冠、早生新水、沪晶梨18号等梨树品种。

“2018年开始定植了5亩左右的“沪晶梨18号”,2020年初次挂果时亩产量已超过700公斤,今年更是达到了1300公斤。因为市场反响好,合作社通过嫁接的方法又新增了5亩,明年即可挂果。”朱涛欣喜地告诉记者,新品种还能够让种植户得到更高收益。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沪晶梨18号”亩产量在1300公斤左右,礼盒装12只售价为168元,效益最好;“翠冠”亩产量最高,在1500~2000公斤,但论斤卖,58元/箱共10斤,售价最低。“未来将继续扩大“沪晶梨18号”的种植面积。”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率先采用宽行密株的新型种植方式。这样生产的蜜梨果实个大、汁多、味甜糖度高、品质好和营养丰富,入口香甜馥郁,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加上'平地造梯田’模式,便于排水并适合机械化操作,更能节省人工、提高亩产。”骆军还告诉记者,“在全市果树完成20%的绿色认证下,这里也通过国家绿色认证,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加健康、天然的优质农产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