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2001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血瘀证诊断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妇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有关内容制定。
(1)病史:继发性、进行性痛经和不孕史;经期、产后感受外邪;长期情志不舒。
(2)症状:盆腔囊性包块,或胀、或满、或痛。
(3)妇科检查:触及子宫旁有囊性包块,活动度欠佳。
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一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8年制及7年制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2010年第二版)拟订标准:
(1)症状:下腹部囊性肿块,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不孕。
(2)体征:典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检查时可发现子宫一侧或双侧附件处触及囊性包块,多活动度差,亦有活动度良好者。
(3)辅助检查:
①影像学检查:
盆腔超声: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的图像特征多为单房囊肿,位于子宫的一侧或双侧,囊壁较厚,囊内为均匀分布的细小强光点。采用超声检查标准,96%的患者可预测良性附件肿物。如肿物囊性、单房、单侧,小于10cm且边界规则,则良性可能性大。
盆腔MRI:根据MRI和T2信号强度,评价囊肿液的密度及其铁浓度,有利于检测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的存在。
②血清CA125值≤200 U/ml。
(二) 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证:腹中积块,固定不移,经前、经行下腹胀痛、拒按。前后阴坠胀欲便,经血紫黯有块,块去痛减,胸闷乳胀。舌紫黯有瘀点,脉弦涩。
2.寒凝血瘀证:下腹结块,经前或经行小腹冷痛,喜温畏寒,疼痛拒按,得热痛减。经量少,色紫黯,或经血淋漓不净,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紫黯苔薄白,脉沉紧。
3.湿热瘀结证:下腹结块,经期腹痛加重,得热痛增。月经量多,色红或深红,质粘。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粘。舌质紫黯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互结证:下腹结块,婚久不孕,经前经期小腹掣痛,疼痛拒按。平素形体肥胖,头晕沉重,胸闷纳呆,带下量多,色白质粘。舌黯,苔白滑或白腻,脉沉。
5.肾虚血瘀证:下腹结块,经期或经后腹痛,痛引腰骶。不孕或易流产。月经先后无定期,经行量少,色淡黯质稀或有血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黯滞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而涩。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琥珀散(《医宗金鉴》)加减。三棱、莪术、丹参、寄奴、乌药、元胡、当归、生地、琥珀、肉桂、赤芍等。
中成药:散结镇痛胶囊、丹莪妇康煎膏等。
2.寒凝血瘀证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祛瘀。
推荐方药:少腹逐瘀汤(《金匮要略》)加减。小茴香、干姜、肉桂、当归、川芎、赤芍、没药、蒲黄、五灵脂、延胡索、三棱、莪术等。
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艾附暖宫丸等。
3.湿热瘀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祛瘀。
推荐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减。丹皮、黄连、当归、川芎、生地、赤芍、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黄柏、红藤、薏苡仁、三棱等。
4.痰瘀互结证
治法: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推荐方药:丹溪痰湿方(《丹溪心法》)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苍术、白术、半夏、茯苓、滑石、香附、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熟地、白芍、海藻、昆布、贝母、三棱、莪术、水蛭、荔枝核、夏枯草等。
中成药:散结镇痛胶囊。
5.肾虚血瘀证
治法:益肾调经、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归肾丸(《景岳全书》)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杜仲、菟丝子、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延胡索、三七等。
(二)针灸治疗:辨证选择体针穴位和灸法。
1.体针:
主穴:关元、中级、三阴交(双侧)、血海(双侧)、子宫(双侧)、足三里(双侧);
气滞血瘀证加太冲、次髎;
寒凝血瘀证加地机、行间、归来,配灸法;
湿热瘀结证加阴陵泉、下髎、太冲、曲池;
痰瘀互结证加丰隆、阴陵泉;
肾虚血瘀证加肾俞、太溪、肝俞;
采取平补平泻法,于月经来潮前3~5天开始治疗,每日治疗一次,疼痛严重时每日治疗1~2次,月经间期可隔日治疗。
2.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疗法。可应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可在起针后,在小腹部穴位施以艾灸,至皮肤红润,或在腹部穴位施以温针灸,非月经期也可用艾炷隔姜灸,每次5~7壮。
(三)外治法
1.直肠给药
中药灌肠或直肠滴注推荐方药:三棱、莪术、丹参、寄奴、乌药、元胡、当归、生地、琥珀、肉桂、赤芍、甲珠。随症加减。
上药水煎取液(多少毫升),适宜温度(具体温度是否需要写清楚),保留灌肠。
可选用结肠透析机或电脑大肠灌注仪灌肠。
2.中药外敷:下腹部或腰骶部。
可选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研末,随证加减,进行穴位贴敷、脐疗等。
(四)物理治疗
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等。

注意警示: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知识,仅供参考,不做为处方,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