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狗,江浙的牛为什么和别的地方不一样?
声律启蒙分上下两卷,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下卷十一尤的第一部分。
《十一尤》
荣对辱,喜对忧。夜宴对春游。
燕关对楚水,蜀犬对吴牛。
茶敌睡,酒消愁。青眼对白头。
马迁修《史记》,孔子作《春秋》。
适兴子猷常泛棹,思归王粲强登楼。
窗下佳人,妆罢重将金插鬓,
筵前舞妓,曲终还要锦缠头。
燕关对楚水
燕和楚是战国时期的两个大国。燕国在今天的北京一带,燕关就是燕地的关隘,一般是指今天的山海关。楚国在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带。这一带雨水丰富,江河星罗棋布,所以楚水就泛指楚国的山山水水。有个成语叫“楚水吴山”,出自白居易的诗:“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燕关的说法一般认为出自元朝诗人周伯琦的诗《野狐岭》:“其阴控朔部,其阳接燕关。”
蜀犬对吴牛
这出自两个成语故事。蜀犬就是四川一带的狗。狗有一个特性,当一条狗叫的时候,别的狗听到叫声也会跟着叫起来,那为什么狗会一起叫呢?这个问题,唐朝的大文豪柳宗元曾经说过,狗是认为自己看到奇怪的事情才会跟着一起叫。柳宗元说,他听说四川南部经常下雨,很少看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就都叫起来。这就是成语“蜀犬吠日”的故事,后来就用蜀犬来指那些少见多怪的人。
吴国是现在的江浙一代,《风俗通》中说:吴国气候炎热,夏天的时候太阳光线强烈,所以吴国的牛都非常害怕太阳晒。夜间看见月亮,这些牛误以为是太阳,吓得喘不过气来。就有了成语“吴牛喘月”。后来人们就用吴牛来代指那些看见相似的东西就害怕的人。
青眼对白头
白头很简单,就是头发白了。“青眼”的说法我们很少接触。有个成语叫“青眼有加”,出自竹林七贤的阮籍。史书上说:阮籍这个人经常使用 “青白眼”。青眼就是黑眼,两眼正视,眼球上黑的多,就是“青眼”;两眼斜视,眼球上白的多,就是“白眼”。阮籍对待不欢迎的人,就用白眼看他;对待欣赏的人,就用“青眼”。根据这个故事还产生了“垂青、青盼、青照、青睐”这些词。青眼的意思是眼珠正面看人,表示尊重。成语“青眼有加”是表示对人的赏识或者喜爱;用“白眼”表示对人的厌恶。
适兴子猷常泛棹
思归王粲强登楼
这幅对联讲的是两个典故。上联说的是晋朝王徽之的故事。子猷就是王徽之。王徽之是个性情中人。他在浙江绍兴一带居住的时候,有一天夜里下大雪,王徽之一觉醒来,突然来了酒瘾,就独自一个人一边看雪景一边喝酒。看着看着他又想到了一百多里地之外的朋友戴逵。于是他就冒着雪,连夜划船前往戴逵家。经过了一夜的折腾,第二天快到戴逵家的时候,他却掉头又回去了。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戴逵家呢?他说:“我乘兴而来,我的兴致得到满足了就可以回来了,为什么非要见戴逵呢?”上联说的就是这个故事,其中的适兴,就是满足兴致的意思。棹就是船桨,在这里代指船,泛棹就是划船。
下联说的是王粲的故事。王粲是三国时期魏国人。他从小聪明,长大后很有才干。后来董卓作乱,王粲就跑到了荆州投靠了荆州牧刘表。每当想家的时候,王粲就登上江陵的城楼,遥望北方的家乡。还写了一首很有名的赋《登楼赋》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窗下佳人,妆罢重将金插鬓
筵前舞妓,曲终还要锦缠头
这是一副长联。上联写的是女子梳妆。古时候的女子都戴头饰,这里的金是指用黄金打制的头饰。上联描写了一个形象美好的女子,坐在窗台边,梳理好头发以后,把黄金打制的头饰重新插在鬓角。
下联说的是歌妓的习惯。古代的歌舞艺人表演完毕以后,头发都会蓬松了,所以看客都要送罗锦,也就是上好的绸缎。名义上是让歌妓把头发重新包起来,实际上是给她们报酬。下联写的就是这个规矩。酒席宴前的歌舞艺人,在曲子结束的时候,还要用罗锦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