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横断!
可能世界上最为险峻的路都集中在横断山区了,江河将雄伟山体切出了一道道深达几百米、几千米的大峡谷,下临深谷、上覆雪山是这里道路的常态,在路上,要经历无止境的爬坡和下坡、不断重复“之”字形盘旋,也正因为艰险,才有了极致的公路风景。
2021年6月底,中国最美公路探路团队集合云南丽江,开启了为期一周的横断之旅,沿国道214一路向北,途径长江第一湾、虎跳峡、纳帕海、白马雪山、梅里雪山、古冰川遗迹海子山等。此次探路《中国国家地理》还特邀“水哥”@闲人王昱珩 作为探路大使,同我们一起体验东巴纸艺、尼西黑陶工艺、走访噶丹·松赞林寺、藏式民居等,横断探路花絮与读者第一时间共享。
七张横断区域范围叠合图基本确定下了“大横断”区域范围——北至围绕着阿尼玛卿山的黄河第一弯,南到云南的德宏—大理一带,东到岷山,西到西藏山南市加查县附近。2018年10期《大横断专辑》
探路214:
横断山,路难行?
最美公路横断探路启动
大横断区域到底有多大?
214国道是我们此行的标尺,公路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全长3542公里,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1976年竣工的西藏至云南段是早期的滇藏公路,1988年滇藏公路被正式命名为214国道。
从干热谷地到梅里雪山展现独特垂直地带性。
摄/杨勇
它贯连江河湖泊、穿行山间峡谷,串起了异域风情和民俗文化;它跨越了不同气候带,经度和纬度在复杂、高低起伏的落差中,压缩了气候带的空间分布,浓缩了从热带到寒带的景观差异,在直线不足1000公里的路途中完整呈现。
探路·稻城雪山广场 摄/AIRLOOK
我们从丽江到梅里雪山的350公里虽然仅占了全线的十分之一,却集中了滇藏线上最精华的景观。正如横断区域虽然只占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却拥有中国最密集的山脉、峡谷、江河,最多元的生物、民族、文化。
在这片将近100万平方公里的深幽峡谷和高山草原里,分布着中国位置最靠东海拔7000米级别高峰贡嘎山,朝圣者无法企及的梅里雪山卡瓦博格峰,横断山区面积最大的古冰川遗迹,还有那些隐藏在雪峰间的海子、千万种色彩斑斓的高山花卉、珍稀飞禽走兽、当地原住民崇拜的白塔神庙……
高山江河:
大地与流水合力塑造“大横断”
要理解横断山,必须要从“横断”两字入手。
在中国,“横”字在地理上指东西方向,“纵”指南北,甚至在云南纳西族东巴文字中,横断的“横”字是三道横向波浪纹,横断山其实应该叫做断“横”山,是“竖直”把“横着”的断开了,断出了平行的七条山脉,从东到西,分别是岷山、邛崃山、大雪山—贡嘎山、沙鲁里山、芒康山、他念他翁山、伯舒拉岭—高黎贡山。
在成都遥望雪山 摄影/廖铁军
如果把横断山区视作生命个体,山比脊骨,土若肌肉,水就是这片大地的血脉。作为唯一兼有太平洋和印度洋水系的地区,金沙江、怒江、澜沧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六条大江贯穿横断的南北。
探路第一站·长江第一湾
长江在横断山区我们一般称为金沙江及其支流,这是中国版图上最美最丰富的区域之一,这一流域基本覆盖了横断山脉大小河流的60%,在藏东、川西、乃至云南滇西北地区大大小小河流奔流不息,虎跳峡是最惊险的一段,香格里拉纳帕海则是其中最平静的沼泽湿地。
探路纳帕海
纳帕海平均海拔3266米,是一个低纬度高海拔、季节性的高原沼泽湿地,和泸沽湖、滇池等著名的云南大湖比起来,虽然面积不大,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季节性特点,它成为了横断山中一座重要的鸟类驿站。每年的秋冬季节,青藏高原繁殖的斑头雁、黑颈鹤,以及在北方地区繁殖的黑鹳、各种野鸭、白骨顶和凤头则将这片水域作为越冬地。
探路·金沙江干热峡谷
探路·金沙江上的贺龙大桥
与不交汇的大江流一样,214与215国道并行了不多时,在干热河谷典型代表的德钦奔子栏镇作别后,一西一北逶迤前行,国道215继续沿着金沙江逆流而上。天工不作美,连绵的阴雨让我们没能拨开梅里雪山十三座高峰的真实面纱,就折返回国道215从云南德荣进入四川境内,那里是气候多变的川西高原。
探路拍摄海子山
在川西,最具代表性的古冰川景观莫过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理塘县与稻城县之间,那一片6000多平方公里的荒原。与周围的地表相比,这里高耸而孤立,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间布满巨大的石块和数以千计的海子,是70万年前古冰帽留下的古夷平面冰川遗迹,人们称它为海子山。
从空中俯瞰,浅浅的小丘与成片的海子相间,仿佛是火星地表一样了无生机。这种独特的古冰川地貌,主要由冰蚀岩盆和冰蚀残丘组成,能移动的石头被冰川搬运到很远的地方,松软的地表也被冰川刨蚀成一个个大小小的冰蚀湖盆,冰蚀岩盆积水成湖形成海子。
理塘与稻城两县之间的国道227,由东北向西南从海子山的中间穿过,这条公路像一把刀子,将古冰帽斜拉一个口子,形成一条剖面,让我们此行也能邂逅如此罕见地貌。
世居生命:
山巅林线之上,风涌云海之下
探路高山花卉
云南香格里拉地区的山巅风起云涌。入夏之后,西南季风带来的丰沛水汽在群山间形成层云,此时此刻若是身在山间,就会感觉如堕五里雾中,眼前一片白花花湿漉漉的景致。若能继续向上穿云而出,到达更高的位置,则有可能见到云海。
人类的雨季,也是横断山高山花卉盛开的季节。在德钦的白马雪山公路旁,我们发现了杜鹃花的踪迹,在海子山我们寻找到了多年生的塔黄群落,一片片、一簇簇,令人着实惊喜。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海子山分布着大片塔黄
另外还有报春、龙胆、百合、马先蒿、绿绒蒿等著名高山花卉都在横断山中争奇斗艳,演化出新种类。全球1/4的报春花、1/4的龙胆、约1/3的马先蒿种类都分布在横断山。
三种不同类型颜色的绿绒蒿(摄/牛洋、程斌)
横断山地区曾被西方“植物猎人”欧内斯特·威尔逊引入英国栽种,并一度引发狂热的罂粟科绿绒蒿属植物的分布中心。滇西北乃至整个横断山区是众多高山花卉的分布与演化中心,也堪称全世界观花者的朝圣之地。即便在夏日,林线之上的高山地带依旧是寒风冷雨常伴。
稻城雪山广场白塔前,每天都有虔诚转经者
探路桑堆藏房
而林线之下,作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域,也是我们常说的一江两河地区较为温暖的河谷地带,至今仍生活着20多个民族,它们由原来几个古老族群在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间迁徙、演化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群落和文化聚落,顺着横断山走势呈放射状分布出去,分散在我国西南地区乃至中南半岛。
纳西族和东巴纸
茶马古道上的藏族尼西黑陶
乡城传统白藏房内部,采用全松木结构
虽然横断山断开了汉藏各自鲜明的文明与风俗、战争与冲突,但河谷勾勒出的交通瓶颈却成为了多民族融合的“藏彝走廊”。
无论是宗教、建筑、器物,还是服饰、饮食、风俗,“横断”、“走廊”、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却造就了独有的文明样貌,封闭与开放的并存,让横断山地区成为了我国民族文化最多元缤纷、历史积淀最丰富精彩的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