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赋》典故九:正八音以为磬
奇石赋典故九
正八音以为磬
中国的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古时,对所有乐器的统称为“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它是按制作乐器的材料来分类的,如钟、铃属金音,磬属石音,埙属土音,鼓属革音,琴、瑟属丝音,柷、敔属木音,笙、竽属匏音,管、篪属竹音。
“金”指用金属制作的乐器,如编钟。 “石”指用石头或玉石制作的乐器,如磬。 “土”指用陶土制作的乐器,如“埙”、缶(fou)、“革”用动物皮革制作的乐器,如鼓。 “丝”指用丝弦制成的乐器,如琴、瑟等。 “竹”指用竹子制成的乐器,筚篥、篪(音chi,二声。古代两端封闭的笛子) “匏”指用葫芦制成的乐器,如笙、竽。 “木”指木制的乐器,如(木兄)音zhu四声、(吾攵)音yu二声。
金
石
土
革
丝
木
匏
竹
八音中之石音乐器,最具代表性的为“磬”。
《尚书·舜典》中记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其中所击之“石”乃“磬”。在青铜器冶炼尚未发达之夏及商初时期,古人用石或玉制作曲尺型乐器,分单磬和排磬两种,以大、小、厚、薄的不同而形成音域的高低,以物击之而鸣。商代以单一特磬为主,至周代则有十几个大小相次成组的编磬,在地,宫廷乐舞中,均以磬乐为主,以后青铜冶炼技术日趋完善青铜编钟才逐渐取代了石磬,据考证,当时制磬的石料石质细密,坚硬,多饱含矿物质,敲击时清脆,悦耳,回音绵长,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产于安徽之灵璧石,亦称磬石,由于它富含铁质,坚实细密,自古即为制磬的上等材料,更有些灵璧石,由于石体自然变化,形成大小孔洞,厚薄层列之状,高低错落,击之有声,天然就是一组编磐。
在第二届全国石展期间,笔者曾目睹一安徽石友在一块三尺见方的灵璧石上用竹棍即兴演奏,有如珠落玉盘,清脆悦耳,令人扼腕赞叹!
近来我市郊县有人选用坚实之黑山石,磨制成长短厚薄不等之石条后编排成琴,敲击之下,虽无引凤之韵,却也叮当有声,颇具童趣,这也可称是磬石之音的一个小小分支吧。
柳州奇石馆内的磬石石琴
文字来源:杨勇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