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历狱”名字虽难听,却是妥妥的科学竞赛

前言

公元1668年12月26日,康熙举行了一场殿前“科学竞赛”,由传教士南怀仁与钦天监杨光先比赛,用各自的方法测试日影移动。最后,由南怀仁胜出,精准算出次日日晷投影达到的位置,证明西方历法背后的高超技术,由此“康熙历狱”正式落幕。

此后,康熙不仅恢复了以西法制作的《时宪历》,还为蒙冤的传教士汤若望平反,率众追悼,追赠正一品光禄大夫。

“康熙历狱”是一场由中西文化隔阂所产生的诬陷案,守旧党反对用西法制成的历法,进而在鳌拜的带领下对汤若望污蔑陷害,导致传教士与奉教人士受到打压。如果放在西方,这有点像“日心说”与“地心说”之争。

▲清圣祖康熙

明朝末年,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来华传教,帮助徐光启一起编纂《崇祯历书》,与当初利玛窦来华的情形非常相似。不久,明朝灭亡,兵荒马乱之际,汤若望苦苦守住历书,在清兵入主中原后,将历书进献给清世祖顺治。

顺治与摄政王多尔衮对汤若望献上的历书感到新鲜好奇,让他担任钦天监监正一职,进一步优化历书,制成《时宪历》。汤若望自此成为清朝第一任钦天监监正(相当于天文局局长)。汤若望,神圣罗马帝国科隆(今德国科隆)人。自明末时来华传教长达47年,官至一品。

▲汤若望

汤若望受宠的同时,反对西洋学说的守旧党开始排挤他。为什么呢?

第一,传教士虽然在明朝得到重用,但满人没有宠信传教士的先例,在朝官员对西洋学说一知半解,因此无法产生认同,举例来说,守旧党反对传教士坚持的地圆说,认为地球应该是方形的,才能将海水盛住不落,但事实上是当时的人们不了解这是地心引力的作用。

第二,守旧党中为首的杨光先是传统的士大夫,无法接受天主教,也非常讨厌天主教借用儒家的学说传教。因此,在他看到奉教的钦天监李祖白写的《天学传概》,内容多次抬高天主教的地位,并声称犹太人是中国人的祖先,感到愤怒。

第三,顺治非常宠信汤若望,根据《修历纪事》的记载,在顺治十三年、十四年之间,顺治登门拜访他的次数高达24次,并且尊称他为“玛法”(满语爷爷),如此位极人臣,自然引起清廷官员强烈的嫉妒和不满。

▲南怀仁(1623年—1688年)

其实,顺治在位时,杨光先与钦天监官员吴明烜不论如何告状,顺治从不理会。但顺治逝世后,汤若望马上被杨光先诬陷成功,与一伙天主教徒纷纷入狱,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守旧党不只质疑西方学说,还认为汤若望等人“播宗教之名,行灭绝华夏”,比如汤若望等人在各地采风一事,被渲染为教唆民众谋反,天主教没有烧纸钱的习惯,也被认定是邪教,就连顺治与董鄂妃之子荣亲王的下葬礼,也被指控有意错用历法。

第二,汤若望入狱时患了中风,说话特别不利索,于是审讯的过程之中,汤若望全程交叉运用拉丁文和德文对答,再让助手南怀仁翻译出来,这情况对汤若望不利,一审过后,汤若望等天主教徒很快就被判刑。

第三,“康熙历狱”爆发时,康熙皇帝尚且年幼,这件事全由鳌拜主持。期间,鳌拜曾让人做过一次实验,分别用中国历、回族的回回历、时宪历预测日食,结果是南怀仁预测最为准确。但是鳌拜不愿相信这个结果,除了杨光先是他的党羽之外,他也想显示自己在朝政上的一手遮天,于是实验过后,鳌拜下令将汤若望等人凌迟处死。

▲鳌拜(约1610年—1669年,满语:Oboi)

南怀仁,后成为汤若望助手,并担任钦天监监副。

判决当天,北京发生地震,宫中突然失火,彗星忽而降落。朝廷开始陷入慌乱,认为这是一个不详之兆,马上停止处刑。太皇太后孝庄知道后,前来斥责鳌拜,认为汤若望乃是先帝钦赐的钦天监,纵有过错,也不应动用如此手段。

于是,鳌拜将汤若望释放,将李祖白等五位钦天监处斩,而南怀仁与另外两位传教士利类思与安文思,则惨遭鞭笞和流放。被释放的汤若望,出狱两个月后便病逝北京。

四年后,原本以为已经落幕的“康熙历狱”得到了平反。康熙亲政后,主持了御前决斗,让南怀仁重新站上科学的舞台,一起与杨光先比试。

▲苏克萨哈剧照(?—1667年)

康熙为何要发起这样一场比试呢?

第一,康熙在前一年正式亲政,鳌拜执意不放权,并罗织罪状搞倒康熙亲信苏克萨哈,让康熙极为愤怒。同时,康熙也经常听起后宫谈论“康熙历狱”,认为当时的案子或许和鳌拜的一手遮天有关,因此决定彻查此案。

鳌拜,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在康熙年幼时独揽大权。后被康熙帝擒于宫中,最终囚禁至死。

第二,汤若望死后,杨光先与吴明烜成为钦天监监正与副监正,中国历与回回历成为“主流”的历法,却出现了计算混乱的问题,比如节气与每月日数,都产生了极大的误差,影响民生,这让康熙不得不彻查。

第三,当时北京再次发生大地震,南怀仁结合地震征兆准确预测,提升在康熙面前的话语权。因此南怀仁借机上书给康熙,控诉杨光先与吴明烜,于是康熙决定组织一场殿前比试,让两派人士公平对战。

这场科学竞赛,最后由南怀仁胜出,成功算出日影移动,为汤若望平反,“康熙历狱”正式落幕。

▲康熙

历代评价

“汤若望在中国皇宫先当官享受恩宠,后被判分尸酷刑,就是凌迟了,继而神奇获救。这个经历,被德国历史学家称为'是使所有好莱坞采用过的有关中国的题材都黯然失色的电影素材,构成了一部高低起伏的戏剧’,说这很有戏剧性。”

──明清史专家赵连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