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的本意是住处、房子,而且一般指较大的房子,故“宅”字后边往往跟随着一个“院”字。——所谓宅院是也。
更有甚者叫“宅邸”,“宅第”,其空间就更不是一般的大了,非达官显贵不能拥有(现代有豪宅之说,意思差不太多)。
若房子不太大,称之为“室”即可,顶多叫做“屋”。
刘禹锡住的房子,叫“陋室”,李白被秋风所破坏的房子,叫“茅屋”。
现代香港有“公屋”,据说住进去如“井底之蛙”,可见其面积亦颇为逼仄。
从象形的角度来看,“宅”字最能代表人类的住处,其上半部分的宝盖头有“覆盖”之味,其下半部分的“乇”代表活跃着的生命。
可见,“宅”是一个用来遮风挡雨,庇护生命的地方,其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功用而不在于其空间。
只可惜,人类发展至今,多以住处的大小来衡量一个人的地位与身份,故他们的房子越建越大,越建越豪华。
人终究是社会性的动物,房子再大也得时时走出去为妥,以呼吸新鲜空气,增长知识见识。
然而有些人,不管住的是大房子还是小房子,总喜欢待在家里不愿出门,吃饱了睡,睡饱了吃,他们的行为方式被称之为“宅”。
我们形容一个人“宅”,多半是在说这个人性格孤僻,不好相处。
一个人自称比较“宅”,多被外界认为有清高之意,其话里的意思是:没啥事不要来打扰我。
不管怎么讲,“宅”类行为颇不讨人喜欢,但是,这一刀切的看法恰恰是要不得的偏见。
——如果我们能够搞清楚他人因何而“宅”,我们的想法看法恐怕会大不一样。
有志向的古人常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们“兼济天下”的必经之路是“科考”,是漫长的“宅”之岁月。
他们将自己关起来,无外乎做三件事,一为读书,一为作文,一为习字,以便有朝一日用漂亮的字体写就一篇好文章,金榜题名,走上仕途,实现人生理想。
他们的“宅”,是为了成事,为了有所作为,当然值得我们钦佩。
现代社会,“宅”之价值在艺术家、科学家、作家等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所谓“十年磨一剑”,“梅花香自苦寒来”,——坐不住冷板凳,耐不住寂寞,当然不会取得大的成绩。
我们评判他人之“宅”,评判的往往是一种假象,“宅”甚至与一个人的性格没有多少关系。
有人“宅”在家里,以追求肉体之快感为第一原则,吃喝玩乐一样都不耽搁;有人“宅”在家里,以追求个人之成长为主旨,孜孜不倦,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人“宅”着的时候在做什么,他的境界便是什么。
宅在家里胡吃海喝,不困也睡的人,必定慵懒;宅在家里多嘴多舌,爱好喧闹的人,必定焦躁;宅在家里打牌、玩麻将,沉湎于游戏者,必定不甚惜时,心无所属。
因为不可抗因素,今年的春节大家都被迫“宅”在家里,再加上互相串门也被建议“禁止”,宅在家里的人更多的时候都只能是独处。
一个人置身人群之时,看到的多是他人的“不好”,到了不得不长时间独自面对自己之时,方知自己的“可恶”,最大的恶便是“静不下心来”。
静不下心来是人类的通病,古今圣贤亦有深受其扰的经历。
曾国藩初入京城之时,性子极烈,脾气尤暴,唐鉴建议他“主静”,倭仁也告诫他:“心静则体察精,克治亦省力。若一向东驰西骛,有溺焉而不知,知而无如何者矣。”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在“静”字上下了极大的功夫。
他尤爱“宅”,每天保持静坐、读书、写字的习惯,夜至则不出户,工作时见客力求恭敬,神情严肃。
历经多年之修炼,他遭遇再大的事情也不慌,行军打仗亦如此,他曾说道:打仗不慌不乱,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息,既要精到,又要简捷。
曾国藩以“宅”养精神,也养品质,故其一辈子衣食俭朴,淡泊名利,功高而不震主。
他给晚辈的家书当中,提及最多的就是读书、作文及练字,因此三项最易养人之静气与恒心。


知“宅”而乐“宅”,无一日不欢欣鼓舞,有所收获;不知“宅”而迫于“宅”,无一时不心烦意燥,徒增怨愤。
接下来的十天长假,各位打算如何往下“宅”呢?

欢迎大家留言发表自己的想法,留言内容被移入精选且获赞位列前三者,将免费获得“老湘乡”手工秘制辣椒酱一份(两罐,包邮)。
为梦想加点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