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腊味熏香碱粑年【征文】

腊味熏香碱粑年

潘宗旭||贵州

天空飘落下来第一朵雪花的时候,年味就浓了,我们一家正坐在碳炉灶边商讨过年的事情。

“孩子他妈,我想过几天就把我老庚叫过来把猪杀了,你和孩子们这几天多准备一些干点的柴禾哈!”父亲第一个发表他的看法。

“要得的。还有灶里的柴灰已经满了,赶个好时候,铲出来合着那袋粘米浸泡几天,今年我要做80斤灰碱粑。”母亲应和着说。

小屋里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八口人,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还有我和三个弟妹,一起围坐在火炉子边,又开启了新年春节模式,这样的画面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回了,只知道一到过年,就是我们一家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候。

果然,没过几天,父亲的老庚也就是我们的庚爹拿着他那全副武装,在雪花飘落的早上来到了我家。庚爹是个杀猪匠,一生以杀猪买猪肉为生,他的杀猪技术一流,寨子里的年猪都是他的“生意”。沾了父亲的光,每年我家都是他的第一个“客户”,说是要给起个好彩头,来年定能发家发富。我记得我们有一次十分好奇,庚爹的全副武装的篮子里究竟有什么?趁着他在跟父亲话家常的时候,偷偷地把篮子打开,只见一大撂的刀具整齐划一码放着,明晃晃的亮人眼睛。正当我想把手伸进去拿出一把来看时,庚爹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在了我的后面,半带责备半带怜爱地望着我。我顿时知道,这些东西是他的宝贝,看看可以,但不能拿出来玩的哦。

庚爹的杀猪工具我们不能动,但是他杀猪的样子我们还是能够看的。稍晚点,父亲叫来的几个帮忙捉猪的街坊邻居都到了,锅里的水也正好烧开。这时候,被母亲养肥了一年的“鸭猪”(公猪)早被父亲赶出了圈来,正吭赫吭赫的四处嗅着。大伙一看,好家伙,可能有两百来斤左右,都纷纷夸赞着主人家养得好,来年定能再出大肥猪之类吉利的话,说得母亲乐开了花。

说着话,大家手里却没闲着,一起帮忙,有的提着猪尾把,有的揪住猪耳朵,齐心协力好不容易把猪固定住。等到把猪抬上案板,庚爹不知从哪里找来的一根绳子,从猪的嘴巴中间穿过,让猪隔着牙缝咬着,然后迅速的在猪嘴巴外绕上两圈,把猪嘴巴绑得严严实实。这样做据说一是可以防止猪挣动时误伤到人,二是让它闭嘴,防止它那震天的喊声惊动上天的某个神灵,神灵于心不忍会怪罪下来的。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除了看热闹,也不管那种说法为真,只觉得大人们与猪“大战”的画面很好玩又搞笑。正想着,只见庚爹摆正身体姿势,手起刀落,鲜红色的猪血就从猪脖子处流了出来,除了初时喷得有点儿远的外,都被接到一只大盆里,当最后一滴血水流出来后,庚爹把他那只握过杀猪刀的手伸进盆里搅了搅,说了句:“成了!”大家方才松了一口气,放开固定猪摆动的手,甩了几下子就各自忙着下一步工作。

因为接下来的给死猪烫毛、剃毛、剖肚、翻肠等场面都比较血腥和臭气难闻,确实不适合我们小孩子观看,大人就把我们赶开了。我只记得当我从父亲手里接过已经清洗过并被吹的大大的“猪尿泡”时,那开心的劲儿,于童年缺少玩具的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节前礼物。

杀了猪,得了个头彩,请乡邻们来一起吃了个庖汤,父亲就张罗起猪肉分配的适宜来:“猪头留着,等大年夜那天祭祖拜神用”“五花肉砍下来作腌腊肉用”“一条腿,对,就是那条后腿,赶明儿个给你姑妈家送去”……不一会儿功夫,除了留着腌制腊肉的部分,其他的都是名花有主,有了“新家”。当然,我们是不用担心猪肉的分配去向的,在我和弟妹们把猪尿泡当作气球踢来踢去的过程中,时间就翻到了做灰碱粑的日子。灰碱粑是我们三穗县这儿的特产,一年四季都可以食用,但以过年前做的最好吃。进入腊月,家里那口烧了一年的柴火灶早已积满了柴草灰。可别小看这农村不起眼的灶灰,那可是农村的一宝,叫碱灰,如果哪家的小孩有个肚疼喉咙痒的,取一点儿灶灰合着点盐巴一抹——准好。当然,这是小时候母亲总拿我来当试验品的经历,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抹上这种灰灰,我的无名喉痛很快就好了。稍长一点,知道灶灰还有另一个妙用——做灰碱粑。

做灰碱粑的过程虽不复杂但也是个细活。当母亲从灶底把柴草灰铲出来,合着之前积累的老灰,小心的用一个细密的簸箕筛过一遍,留下来的细灰就是做灰碱粑的主要辅料了。只见母亲把精选好的粘米倒在一个大一号的无缝竹簸箕里,再小心地把灶灰撒在上面,然后停下来翻转一下,让米和灶灰一起拌和,再撒一把灰,再拌和……整个过程,母亲做的一丝不苟,没有撒落一颗米在簸箕外面。接下来就是装缸,母亲把“灰米”舀进一个大缸里,一瓢一瓢,轻轻地,等把缸装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就不装了,因为等会还要加水浸泡,米装得过满,浸泡后米粒发涨碱水就会溢出来。

把拌好碱灰的米入缸浸泡,这个过程最少三天,少了米还没入味,长了做出来的灰碱粑又太碱。只见三天后母亲每天都要从缸里择出一粒米来,捻碎后用舌头舔舔,摇摇头,第二天再去试一次,如此重复,当最后一次母亲把略为发黄的米粒捞出时,我知道今天是我们见证一粒米是怎么变成灰碱粑的奇迹的时候了。

我们合力把浸泡好的碱米抬到屋外,把碱水倒掉,去到河里把米淘洗干净,再运到米浆坊把碱米打成浓浆,拿回家来,灶里的火烧得正旺,母亲说可以倒入碱米浆了。雾气腾腾的灶房里,母亲挥舞着木制的粑铲,一下一下的在灶台旁边熬制着,冒着热气的碱米浆随着母亲的搅动,渐渐的散发出特有的碱味儿,勾动起的不仅是人的味蕾,还有童年的烟火。

当母亲握住粑铲的手不再挥动时,我知道灰碱粑就要进入下一个固型的环节了。所谓固型,就是把加热蒸发水份后的半成品“灰碱粑”倒出来,分成小块捏作一团,形状基本上是两边平中间圆的长椭圆形,重约三四斤,再上蒸笼蒸熟蒸透。这个时候得要用大火猛蒸,我们之前准备的干柴就起到了大作用。

柴火燃得正旺,人的心儿也跟着跳动起来,等待灰碱粑出锅的时间很长也很短,当我在坐灶坑边的挂得高高的已发出腊香的腊肉棚架下,吃到第一口蘸着糟辣椒的热气腾腾的土黄色灰碱粑时,屋外的鞭炮声也响了!

年,终于到了!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潘宗旭,贵州省三穗县台烈镇台烈片居民组。爱好文学,喜欢写作。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

  • 杀猪反被猪杀,要注意了

    杀猪反被猪杀,要注意了

  • 又闻杀猪声

    本文作者:高瑞芬 "闻杀猪声迎新春" 周末陪父亲回了趟老家,一进村口便听见猪的嚎叫声,不用猜这必定又是谁家在杀猪.随着车子不断前进,这撕心裂肺的声音便越来越响亮,越清晰.父亲下车后 ...

  • 高宏|常忆儿时杀年猪

    每年过了腊八,年关就近了,年味逐渐从大街小巷高悬的中国结,超市商铺和早市上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中,从乡村集市上众多的摊点,从行色匆匆的购物人群,从卖熟肉的店铺中散发出的香味中弥漫开来.年的概念由抽象的名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年味/祝其华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年味/祝其华

  • 我怀念小时候的过年﹒美食篇(上)

    我怀念小时候的过年 SPRING 春节之美食篇 小时候,总是盼望过年的,这千真万确.盼望过年,是因为平日里无法获得的东西,会在过年的时候得以短暂实现,可即便是短暂,也足够让小孩子开心了. 比如,小时候 ...

  • 散文||家乡的年味【征文】

    家乡的年味 小时候,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过春节了.叔叔.姑姑.唐兄.唐妹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和我们相聚在一起,大包拎小包的走进我家,各种零食.五颜六色的花炮,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全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坐在 ...

  • 散文||年夜饭桌上的不速之客【征文】

    年夜饭桌上的不速之客 阎友新||广东 十年前,父亲在镇上一家锁具厂做开料师傅.那时候,原子锁市场需求量很大,厂子效益不错,福利待遇也好,因此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打工者. 那一年除夕,父亲就和母亲商量, ...

  • 散文||姥姥的年味【征文】

    姥姥的年味 有一句俗话,"大人盼插秧,小孩盼过年".作为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春节在历史长河中流淌数千年,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情感和记忆.逛年集.扫屋子.杀年猪.吃团圆饭--纵然天南海北 ...

  • 散文||忆童年的祭灶【征文】

    忆童年的祭灶 我家住在豫东平原极偏僻的农村.我的童年是在兵荒马乱,艰难困苦之中熬过来的.虽然那时日子很苦,但那浓浓的年味,仍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每当进入腊月,村里的"盘鼔会"就热闹 ...

  • 散文||小家过年记【征文】

    小家过年记 "廿四掸蓬壅,廿五送长工,廿六赶市集,廿七捣麻糍,廿八包粽,廿九窝冻,三十日夜吃团圆饭,正月初一拜新年--"台州民间,在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左右,开始张罗除旧迎新的活儿,传 ...

  • 散文||那年,那味【征文】

    那年,那味 1988年,正值23岁,青春的荷尔蒙在不断发酵.年底,终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腊月二十三,已是农历小年,学校初三年段刚刚放假,到出纳处领取工资和补课津贴,匆匆收拾行李回家. 回到家,和父母 ...

  • 散文||身披万道霞光【征文】

    身披万道霞光 "手握一杆钢枪,身披万道霞光,我守卫在边防线上,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歌曲唱出了边防战士的自豪感.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底,部队从重庆开赴南疆前线,从此我们风餐露宿,投入 ...

  • 散文||大年初一游九丰【征文】

    大年初一游九丰 大年初一,顾不得守岁的疲倦,一大早就将老婆与女儿从温暖的被窝里拖拽起来,尽管她们老大不情愿,但还是配合我去玩了趟九丰. 趋车到达九丰,恰好正午.日头正旺,有春天的感觉.金黄的" ...

  • 散文||年啊,年【征文】

    年啊,年 眼见着春节临近,家家户户换旧符.贴新桃,孩子们放假了,单位也放假了,应该是团圆的日子了,可是,因为疫情,我们无法与家人团聚,想一想就难过,笑容如沙漏流失,想稳住,却泄露了更多思念. 还好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