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175)天下治理唯一诚字

易经(175)伊尹放太甲

伊尹给周公留下了一个先例,周文王画卦,则前有伊尹放太甲,后有周公执成王。以至于各朝权臣一开始皆以自己对标伊尹、周公,只不过后面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和胸襟,而没有办法只好夺权谋位。

孔子作为匹夫,写过《春秋》,周公对自己的侄子也同样处理过,所以儒家先贤认为这是肯定的。因为这些人心极端正,也有敢于为此而承担巨大后果的能力。

儒家认可伊尹放太甲于桐宫三年,后归政,天下大治这样的说法,现在一些历史学家为了哗众取宠,以《竹书记年》说伊尹放了太甲自立为王,后太甲潜出桐宫,杀了伊尹分了伊尹的土地给其二子。竹书记年是西晋时期的作品,这本书出土很有问题,记载了相当多的夏至春秋的历史,当时西晋的文化很乱,晋武王当政用的人和汉高祖当年正好相反,全是一些乱臣贼子,没有几个是心思在正道上的,大概也正因为司马家当年谋魏之权位,使得他们自己害怕厉害的人,因为西晋得位本来也是不正,所以编这样一本书来,为自己洗脱。

无妄卦说的也就是这样的大勇,你敢于为天下承担自己下地狱之勇,无妄的初九说。

初九,无妄,往吉。

无妄是自己的本心,往吉,说的是所想要做的这件事。一自内,一对外,一是人,一是事。

我们今天读易经,感叹周易作者心之高洁,其写此文没有一丝为自己为家族谋私利之意,全是站在天下万民的角度去思考社会规律,具有大位者应该有的贤能。

周公曰:初九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是其中心诚实,遏人欲之萌,存天命之正,而在卦初,上合九四,两刚相遇,不牵于系应之私,无妄者也。但居动体之下,理无不信,然初非有心于往也。至诚所感而物我交通,此以诚求,彼以诚应,何吉如之?

周公对伊尹之勇是有相同感受的,因为正是他也有此大勇,才能使周一朝三百年“天下无贼”,再亨500年国祚。

尧舜禹三代相传大位的时候,都有口口相传之心法,谁当此位,都要身死在前,而无亨乐之可能的。

诚者,此先决之条件,晋武之后,晋一代几无诚者。所以编竹书纪年,大多是怀着私欲之心,无法理解伊尹、周公这些人所处那种思想高度。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孔子曰:盖天下唯诚能动物,初志存于无妄,以之处事则顺而祥,以之临人则感而化,又何往而不得其志也?

圣贤之待物,帝王之治世,唯一诚字。以伊尹之诚,而太甲感之诚,则天下大治也。

假如真灵竹书纪年里说那样,伊尹被太甲潜出所杀,太甲归位,则不可能放了伊尹之儿女,而分其地给这两个儿子?

太甲事实上也是一名治世之贤王。

但是伊尹这种行为,若一丝私心,则非但是大凶,而且也会给天下造成极大的破坏。

王夫之说:晋武之初立,正郊庙,行通丧,封宗室,罢禁锢,立谏官,征废逸,禁谶纬,增吏俸,崇宽弘雅正之治术,故民藉以安;内乱外逼,国已糜烂,而人心犹系之。然其所用者,贾充、任恺、冯勗、荀紞、何曾、石苞、王恺、石崇、潘岳之流,皆寡廉鲜耻贪冒骄奢之鄙夫;即以张华、陆机铮铮自见,而与邪波流,陷于乱贼而愍不畏死;虽有二傅、和峤之亢直,而不敌群小之翕訿;是以彊宗妒后互乱,而氏、羯乘之以猖狂。小人浊乱,国无与立,非但王衍辈清谈误之也。

无一诚字可言的西晋是怎么收场的,天下大灾。国家的后果是南北朝分治之天下大乱。南北朝之乱也使得中原与周边的科技、文化代差缩小,从而再无压倒性优势。

(0)

相关推荐